白术散
【处方】:白术1两,黄耆1两(锉),五味子半两,石斛1两(去根,锉),防风半两(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酸枣仁半两(微炒),牛膝半两(去苗),木香半两,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白茯苓3分,熟干地黄1两,芎藭半两,羚羊角屑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甘草3分(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裂,锉)。
白术
又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
性味:味苦;甘;性温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黄耆
又名: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绵(侯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芪(《纲目》),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
性味:甘,微温。 ①《本经》:"味甘,微温。" ②《别录》:"无毒。生白水者,冷。" ③《药性论》:"白水赤皮者,微寒。" ④《医学启源》:"气温,味甘,平。"
功效: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①《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②《别录》:"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③《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生陇西者下补五脏。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 ④《日华子本草》:"黄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癣,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白水耆,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耆;赤水耆,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耆治烦,排脓力微宁黄耆,遇缺即倍用之。" ⑤《医学启源》:"治虚劳自寒(’寒’一作’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 ⑥王好古:"主太阴疟疾。" ⑦《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五味子
又名:北五味子、辽五味子
性味:酸、甘,温。
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石斛
又名:林兰、禁生、杜兰、石蓫、悬竹、千年竹
性味:甘;微寒
功效:生津益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
防风
又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酸枣仁
又名:枣仁、酸枣核。
性味:甘;平
功效:宁心安神;养肝;敛汗。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体虚自汗、盗汗
牛膝
又名: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
性味:苦;酸;性平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敌国(火)下行;利尿通淋。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征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木香
又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
性味:辛味辛;苦;性温
功效: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 ;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
当归
又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味甘;辛;苦;性温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附子
性味:辛;甘;性热;有毒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干姜
性味:辛、热。
功效: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体虚羸弱,不思饮食,远视无力,起止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一
【病论】
饮食贪凉容易引发胃出血
七月流火,高温带来的不仅是出汗过多、头晕、脾气急躁等不适症状,就连胃肠道都会跟着闹别扭。专家提醒,谨慎进食,方能降低夏季的胃肠疾病。
天气炎热,小王中午就吃了很多冷饮,晚上又吃了大半个冰镇西瓜,没过多久,就感到腹痛难耐。只能捂着肚子赶到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张声生教授仔细检查后确诊小王为上消化道出血———胃出血。过食冷饮,使小王原有的慢性胃溃疡病情加重,导致了胃出血。
■夏季是胃肠疾病的复发和多发季节
张声生主任介绍,夏天发作的胃肠性疾病,以腹部症状为主。多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等。也可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时感冒患者同时伴有明显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症状,也可能是胃肠性感冒。很多有慢性胃病的患者感觉,夏天也爱犯老胃病。夏季饮食不注意、过食冷饮等原因诱发了原有的病症加重,严重的甚至导致胃出血。
夏季,人体在高温的刺激下,新陈代谢加速,能量消耗增加,睡眠减少,食欲下降,人易疲劳,抵抗力也随之下降。大量地饮水,冲淡了胃酸和胃蛋白酶,影响消化功能。再加上贪凉,就进一步损伤了胃肠功能。天气炎热,细菌繁殖生长迅速,食物很容易变质。苍蝇、蚊虫落到食物上也会传播细菌。而我们有时不注意,并没有察觉到。吃下去后,很容易引起胃肠不适。有些人舍不得把变质的剩饭扔掉,或是图便宜买一些无卫生许可的食品,这都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同时,在细菌繁殖旺盛的夏天,个人的卫生习惯不好,更容易病从口入,胃肠受损。
■肚子疼不算病的想法耽误疾病治疗
有些人认为,肚子疼不算病。多上几次厕所或者随便吃点消炎药就没事了。张声生主任说,胃肠不适,有很多原因。一定要到医院及时就诊,免得耽误病情。
以夏季常发的腹泻为例,就有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饮食不慎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等等。针对不同的情况,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痢疾这类细菌性腹泻就需要用抗生素类药物。而消化不良的腹泻则不需要用消炎药。夏季一些常用的中药也会被人混淆使用。“十滴水”和“藿香正气”就常被淆使用。“十滴水”和“藿香正气”就常被人混淆。有些人用“十滴水”来治疗肠胃不适,实际上是不对的。“十滴水”主治头晕、昏迷、高热等暑热症状。“藿香正气”则对夏天外感风寒效果更佳。所以,针对一系列夏季胃肠症状,“藿香正气”更合适。
而由于过食冷饮诱发原有胃肠道病症加重的情况,就需要胃肠黏膜保护剂类的药物,许多的中药如参苓白术散等都具有黏膜保护作用。
■预防是降低胃肠疾病发生的重中之重
与其病后到医院治疗,不如平时注意预防,降低胃肠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张声生主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锻炼,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2.饮食均衡,多吃鲜果蔬菜,以清淡为主。
3.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要吃的太饱加重胃肠负担,影响消化功能。
4.饭前饭后不要吃大量的西瓜。饭前吃,会占据胃里很大空间,影响正常的饮食摄入;吃饱饭后再吃大量西瓜,由于西瓜里的水分比食物容易消化,容易造成食物堵塞,消化不良。张声生主任特别提到了夏季吃冰镇西瓜的问题。西瓜含有大量水分,是解暑、清热、解渴的佳品。然而,中医认为,西瓜是寒性食物,寒邪本身也能损伤脾胃。所以,吃西瓜适量为好。同时大量吃西瓜也会冲淡胃酸和胃蛋白酶,影响消化功能。冰箱里刚拿出来的冰镇西瓜最好放一会儿再吃,免得引起胃肠不适。
5.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不要光顾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食物变质不要心疼舍不得扔掉。买回来的食物,甚至熟食,应该煮一煮,加热消毒。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小朋友不要在街上一边走路一边吃东西,路上的灰尘和尾气对健康有害。而遛狗的时候更不要吃东西,抚摸了宠物之后再吃东西,大量的细菌就从口而入了。
6.不主张大量食用冰镇食品,尤其原来就有慢性胃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大量饮食冰镇食品,会诱发胃肠性疾病的发作。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