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丹
【处方】:雄黄、雌黄、硫黄、朱砂,各五两。
雄黄
又名:黄食石、熏黄、黄金石、石黄、天阳石、黄石、鸡冠石
性味:辛;苦;温;有毒
功效:燥湿;祛痰;杀虫;解毒。主痈疽疔疮;走马牙疳;喉风喉痹;疥癣;缠腰火丹;湿毒疮;痔疮;蛇虫咬伤;虫积;惊痫;疟疾;哮喘
雌黄
又名:黄金石、武都仇池黄、昆仑黄、石黄、天阳石、黄石、鸡冠石、砒黄
性味:辛;平;有毒
功效:燥湿;杀虫;解毒。主疥癣;恶疮;蛇虫咬伤;癫痫;寒痰咳喘;虫积腹痛
硫黄
又名:石硫黄、石流黄、流黄、石留黄、昆仑黄、黄牙、黄英、烦硫、石亭脂、九灵黄童、山石住、黄硇砂、将军、白硫黄、天生黄、硫黄花、硫黄粉
性味:酸;热;有毒
功效:补火壮阳;温脾通便;杀虫止痒。主阳痿;遗精;尿频;带下;寒喘;心腹冷痛;久泻久痢;便秘;疥疮;顽癣;秃疮;天疱疮;湿毒疮;阴蚀;阴疽;恶疮
朱砂
又名:丹粟、丹砂、朱丹、赤丹、汞沙、真朱、光明砂、辰砂
性味:甘;凉;有毒
功效:镇心安神;清热解毒;明目。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症;眩晕;目昏;肿毒;疮疡
【炮制】:上件研细,入瓷盒内,将马鞭草为末,盐泥固济,慢火四围烧煅,一日一夜取出,再研细末,以糯米粽研为糊,圆如豆大。
【功能主治】:治百病,补五脏,远疫疠,却岚瘴,除尸疰蛊毒,辟鬼魅邪气。大治男子、妇人真元虚损,精髓耗伤,形羸气乏,中满下虚,致水火不交,及阴阳失序,精神困倦,面色枯槁,亡血盗汗,遗沥失精,大便自利,小便滑数,梦寐惊恐,阳事不举,腰腿沉重,筋脉拘挛,及治一切沉寒痼冷,倂癖疝瘕,脐腹绞痛,久泻久痢,伤寒阴证,脉候沉微,身凉自汗,四肢厥泠。妇人百病,胎脏久冷,绝孕无子,赤白带下,月候不调,服诸药久不瘥,悉皆主之。 此丹假阴阳造化之功,得天地中和之气,即与寻常一煅一炼僭燥丹药功效不同。 此丹活血实髓,安魂定魄,悦泽颜色,轻身保寿。苟不恃药力纵情欲,久久服之,可通仙道。
【用法用量】:每服一粒,绝早空心,新汲水吞下。
【注意事项】:妊妇不可服。忌羊血、葵菜。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病论】
消渴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分析
关键词:消渴 针灸 古籍 治疗特点
摘要:本文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93种古医籍所载有关针灸治疗消渴内容进行整理研究,并从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分部取穴及刺灸法的特点加以分析。
古代消渴与现代糖尿病相关,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人容易并发各种感染,故当慎用针灸。而早在唐代,《千金要方·卷二十一》也已明确指出:“凡消渴病,经百日以上者,不得灸刺,灸刺则于疮上漏脓水不歇,遂致痈疽羸瘦而死,亦忌有所误伤,但作针许大疮,所饮之水皆于疮中变成脓水而出,若水出不止者必死,慎之慎之。”但《千金要方》又指出:“初得患者,可如方灸刺之,佳。”可见对于本证病情较轻的患者,是可用针灸进行治疗的,且疗效“佳”。
近年来,笔者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用针灸治疗消渴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本证共涉及文献68条,穴位71个,总计173穴次。常用穴位及其次数如下:承浆10、然谷9、太溪9、关元8、肾俞7、水沟6、金津玉液6、足三里5、照海5、隐白4、支正4、小肠俞4、意舍4、阳池4、行间4。常用经络及其次数如下:膀胱35、任29、肾27、肝11、胃10、脾10、督9。常用部位及其次数如下:足阴41、头面30、下背18、上背15、小腹13、手背9、胸脘8、腿阳8。各种针灸方法的穴次为:灸58、针10(其中泻8、补1、补泻结合1)、刺血4。对文献及其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古代针灸治疗本证有以下特点。
循经取穴特点
1.多取膀胱经穴:因本证与脾胃肝肾关系密切,而脾胃肝肾之气输注于背俞穴,故古人治疗本证常取背俞穴,致使膀胱经被选次数达35穴次,占各经穴次之首。常用穴为肾俞、小肠俞、意舍、三焦俞、中膂俞、肺俞、胃俞、至阴等。
2.多取任脉穴:因脾胃肝肾均在腹腔中,而任脉循行于人体前正中线上,并与腹部诸经相交会,故与脾胃肝肾联系密切;本证主要表现为口渴,而任脉有益气养阴之功能,且循行抵达口部,故古人也常取任脉穴治疗本证,统计为29穴次,占各经穴次之第二位,常用穴位为承浆、关元、气海、中脘、廉泉等。
3.多取脾胃肝肾经穴:本证与脾胃肝肾关系密切,故脾、胃、肝、肾诸经穴次也较高,其中肾经27穴次,肝经11穴次,脾经10穴次,胃经10穴次,分别占各经穴次的第三、第四及并列第五位,常用穴为然谷、太溪、照海、涌泉;行间、期门;隐白、商丘;足三里、水道、阴市。
分部取穴特点
1.多取足阴穴:因本证多取肝脾肾经穴,该三经属足阴经,因此足部的阴经穴次数较多,总计达41穴次,占各部穴次之首。如《医宗金鉴·卷八十五》云:“太溪主治消渴病。”《百症赋》曰:“行间涌泉,主消渴之肾竭。”
2.多取口部穴:本证主要症状为口渴,故多取口部穴,总计达29穴次,致使头面部穴次占各部之第二位,如《医学纲目·卷二十一》云:“消渴:金津、玉液、承浆,不已再取海泉、人中、廉泉、肾俞、气海。”
3.多取背部穴:由于本证多取背俞穴,故背部穴次数较高,其中下背部为18穴次,上背部为15穴次,分占各部穴次的第三、第四位。如《玉龙经·针灸歌》道:“意舍消渴诚非虚。”近代有人把第八胸椎下旁开1.5寸定为“胰俞”穴,认为是治疗糖尿病的效穴。其实早在《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就已记载:“消渴咽喉干,灸胃管下俞三穴百壮,穴在背第八椎下,横三间寸灸之。”“胃脘下俞”与“胰俞”位置相当。
4.选取腹部穴:与本证相关之脏腑均在腹腔内,故本证多取腹部穴,如《扁鹊心书·卷中》载:“一人频饮水而渴不止”,病由“凉药复损元气”所致,故“急灸关元、气海各三百壮,服四神丹。”
现代临床也选用足阴穴、口部穴、背部穴、腹部穴治疗糖尿病,如杨廉德氏[1]采用背俞穴配原穴的方法,即针刺肺俞、脾俞、胰俞、肾俞、太渊、太白、太溪等穴;冯明秀氏等[2]针刺气海穴,并在该穴上敷贴消渴膏;蔺云桂氏等[3]治疗上消口渴甚者,针刺金津玉液等。近年来日本人长谷川汪氏等[4]证实,针刺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合谷穴,可引起胰岛分泌明显增加,故临床上取曲池、合谷等大肠经穴者较多,而在古代对大肠经则没有特别重视。
辨证取穴特点
现代中医学一般将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分属肺、脾、肾三脏,而在古代针灸文献中,“上消治肺”的思想似不突出。如《扁鹊心书·卷上》载:“上消病,日饮水三五升,乃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灸关元一百壮,可以免死。或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中消病,多食而四支羸瘦困倦无力,乃脾胃肾虚也,当灸关元五百壮。”由此可见,该书作者认为消渴以肾虚为多,不但下消证,即使上消、中消也要考虑补肾,灸取关元穴。
针法灸法特点
1.艾灸加强刺激:统计结果显示。在各种治疗方法中,艾灸最多,共涉及文献15条,穴位48个,合计63穴次。其中关元的穴次最高,共计6次,因为古人认为消渴病机以肾虚为主。如《医心方·卷十二》载:“灸消渴法:灸关元一处。”此外古人还灸背俞穴、胸腹部的任脉穴、肢体末端部穴、大关节部穴。古人艾灸取穴多,所施灸量也很大,如“建氏方”共计28穴,各穴的灸量可达“百壮”,甚至“一百五十壮”;《扁鹊心书·卷上》可达“三百壮”,甚至“五百壮”,这是因为本证病根深,故须加大艾灸刺激量,此外古人还采用“横三间寸灸”法。
现代临床也有用灸法治疗本证者,如蔺云桂氏等[3]用隔姜灸法治疗消渴病,取足三里、中脘、命门等;马兆勤氏等[5]用艾段温针隔橘皮灸治疗糖尿病,取液门、阳池、胰俞、三焦俞。可见对于消渴早期、病情较轻者,可以施用艾灸疗法,而且要抓紧时机,积极灸疗,以增强胰脏功能,防止或延缓其功能衰退。
2.针刺多用泻法:因为本证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往往表现出热证,呈亢奋状态,“急则治其标”,故多施泻法,如《针灸集成·卷二》云:“食渴:中脘针,三焦俞、胃俞、太渊、列缺针,皆泻。”现代临床也常用针刺治疗本证,如熊星火氏[6]证实,糖尿病人针治20分钟后,血糖得到下降。但现代临床还是根据辨证施治原则进行补泻操作,并非多用泻法。
3.刺血多取口部穴:检索结果显示,本证常取口部穴用刺血疗法。因本证多为标实之证,呈热象,故可用刺血疗法;又因为本证最常见的症状为口渴,故又多取口部穴。如《奇效良方·卷五十五》载:“海泉一穴,在舌下中央脉上,是穴治消渴,用三棱针出血。”《类经图翼·卷十》曰:“左金津,右玉液:主治消渴口疮,舌肿喉痹,三棱针出血。”《医学纲目·卷二十一》云:“消渴:小肠俞、阳池(各灸之)、廉泉(出恶血方巳)。”在现代消渴临床上,刺口部穴者有之,而对其用刺血疗法者,则为少见,似可一试。
根据上述统计和分析结果,兹提出治疗消渴的参考处方如下:背部肾俞、小肠俞、三焦俞、中膂俞、意舍、胃俞、肺俞、胃脘下俞;腹部关元、气海、中脘;下肢部然谷、太溪、照海、行间、隐白、足三里;口部承浆、水沟、金津玉液、廉泉。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采用多穴大剂量的灸法,还可用针刺泻法,并在口部穴处用刺血疗法。治疗中要重视肾以及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党文.谈杨廉德主任针刺治病的特点[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89,(3):13.
[2]冯明秀,等.针灸配合消渴膏穴位敷贴治疗糖尿病309例[J].中医杂志,1994;(1):25.
[3]蔺云桂,等.灸法治疗消渴病的初步观察[J].中医杂志,1985,(9):52.
[4]郑蕙田译.手阳明大肠经和胰岛素分泌[J].上海针灸杂志,1993,(1):43.
[5]马兆勤,等.艾段温针隔橘皮灸治疗糖尿病200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89,(5):36.
[6]熊星火,等.针刺降低高血糖即时效应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4,(3):9.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200030) 刘立公 顾杰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方东行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