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

麻黄汤

【处方】:麻黄(去根节)3分,乌梅肉(炒)3分,秦艽(去苗土)3分,柴胡(去苗)3分,甘草(炙)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犀角(镑)3分,青蒿子1两半,常山1两。

麻黄

又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性味:辛;微苦;性温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

秦艽

又名:秦胶、秦札、秦纠、秦爪、左秦艽、大艽、左宁根、左扭、西大艽、西秦艽、萝卜艽、瓣子艽、鸡腿艽、山大艽、曲双

性味:苦;辛;微寒

功效: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主风湿痹通痛;筋骨拘挛;手足不遂;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黄疸

柴胡

又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麦门冬

又名:虋冬、不死药、禹余粮

性味:甘;微苦;寒

功效: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主肺燥干咳;肺痈;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

犀角

又名:犀牛角

性味:苦、酸、咸,寒。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用于热病神昏谵语,斑疹,吐血,衄血。

青蒿子

性味:味甘;性凉

功效:清热明目;杀虫。主劳热骨蒸;痢疾;恶疮;疥癣;风疹

常山

又名:黄常山、鸡骨常山、鸡骨风、风骨木、白常山、大金刀、蜀漆[叶]

性味:苦、辛,寒;有毒。

功效:截疟,劫痰。用于疟疾。[b]蜀漆[/b]功能主治与常山略同,但作用稍差。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诸疟疾,先热后寒,头痛,四肢烦倦。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以水1盏半,加桃柳枝心各7枚(锉细)、豉50粒,煎至1盏,入朴消少许,更煎1-2沸,去滓,分2次服,早晨及卧时温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病论】

《伤寒论》头痛证治辨析

□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伤寒论》中涉及头痛见证的条文,共有17条。其中“太阳病篇”12条、“阳明病篇”、“少阳病篇”、“厥阴病篇”各1条,“霍乱病篇”2条。在这些条文中,对于头痛的论述,有的在讨论主证时提出,有的在论述兼证、变证、传变、并病或作为辨证之根据而提出。由于叙述的先后不同,方式不同,其表达的意义也不尽相同。本文拟就该书对头痛证的论述,从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做以下辨析。 病因病机15条,归纳为4点 一是邪犯肌表:属太阳感寒证。由于六淫之中,风善行而数变,多夹寒邪袭人,太阳主表,为人身之藩篱,足太阳膀胱之经脉上循项背,若风寒客之,循经上犯,则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1条)之太阳证;若风寒郁于肌表,阳气被遏,则为表实证,则见“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第35条);若卫气不固,肌腠失密,则为表虚证,则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第13条);若太阳表邪不解,邪犯太阳,经脉不利,则头痛不除,如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又如第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属少阳受邪证,由于少阳位于半表半里,邪郁少阳之半表,亦有头痛一证。如第256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为太阳与它经并病证,若邪犯两经,太阳与它经并病,亦可因邪郁太阳,经气不利而出现头痛,如第142条:“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其中“头项强痛”,则因太阳经气不利之所致。又如第92条:“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此条“发热头痛,身体疼痛”皆为邪郁太阳,经气不利所致,然“脉反沉”,为少阴受病。太阳与少阴并病,里急于表,故“当救其里”。 二是太阳误治:太阳受病,若因误治,太阳经气不能通利,则头痛不能解除。如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此条言治不如法,邪与水结,致太阳经、腑之气皆不通畅所致之头痛项强。又如第140条:“太阳病,下之……脉细数者,头痛未止。”此条言太阳病误下之后的各种变证。“脉细数”为误下邪伤少阴。“头痛未止”,则因太阳之邪气未解。再如第110条:“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此条言太阳病误用火疗,当“大便已”病情转愈时,突然出现头痛。对此头痛的成因的认识有二:一种以成无己为代表.认为此头痛系“阳气降下,头中阳虚”所致;另一种以黄坤载为代表,认为“便通而头痛者,如炉底壅塞,火焰不升,一通则火即上炎。”总之,此头痛为误治之后,病情向愈而产生的一种变化。 三是寒饮上逆:属外感风寒,引动水饮证,若水饮内停为外邪所引动,上逆攻冲头脑,亦可致头痛。如第152条:“太阳中风,下利内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此条所言“头痛”,则因外邪引动水饮,水饮上犯所致。此头痛与表证头痛不同,其特点为“发作有时”,表证头痛,则痛无止时,属阳明中寒,饮邪上逆证。若阳虚胃寒,饮邪内聚,浊阴上逆亦为头痛。如第197条:“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此条所言为中阳虚寒,浊阴上逆之证。其中呕、咳、厥冷反映水饮上犯之本质,若无此类症状,则说明并无水气上逆,因而不致出现头痛。由此观之,就头痛与咳喘厥冷而言,头痛为标,呕、咳、厥冷为本。属肝寒胃虚,浊阴上泛证,因足厥阴肝脉与督脉上会于巅顶,若肝胃虚寒,浊阴不化,循经上于巅顶,则见“干呕,吐涎沫而头痛”(第378条)等证。此条头痛特点为痛在巅顶。 四是霍乱初起,亦有头痛。如第383条:“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此名霍乱。”此条指出了霍乱的主要证候。方有执关于“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外感也;吐利,内伤也”的论述,对霍乱头痛的性质作出正确的解释。 辨证论治11条,列方10首 对于邪犯肌表之头痛,治以辛温解表。太阳感寒证见头项强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者,予桂枝汤;若头项强痛,恶寒,体痛,呕逆,咳喘,无汗,脉紧者,予麻黄汤。若表邪未解,头痛,发热,便结者属阳明腑实者,治宜泻热通便,方用小承气汤。少阳受邪头痛,当和解表里,予小柴胡汤。太阳与它经并病,若与少阳并病之头项强痛,宜用刺法,刺大椎、肺俞、肝俞;若太阳与少阳并病之发热头痛,脉反沉者,宜回阳救逆,方用四逆汤。 对于太阳误治之头痛,病变在七日以上,“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经穴),使经不传则愈”(第8条)。若太阳表邪不解,服桂枝汤无效,或用下法,以致头项强痛,发热无汗,而有水饮停聚之兼证者,治宜和解表里,方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太阳下后,脉细数,头痛未止,为太阳本证,可予桂枝汤;误下成结胸者,治宜逐水破结,方用大陷胸汤;发黄者,治宜清热利湿,可予茵陈蒿汤;误用火疗而成火逆证转愈时,大便已,头卓然而痛者,可予理中丸。 对于寒饮上逆之头痛,若外感风寒,引动寒饮证,则见漐漐汗出,发作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宜攻逐水饮,方用十枣汤;若阳明中寒或肝寒胃虚,浊阴上泛证,而呕、咳、厥冷,或干呕吐涎沫者,治宜散寒降逆,方用吴茱萸汤。 对于霍乱初起之头痛,证见头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宜外疏内利,方用五苓散;若寒多不用水者,宜温中散寒,方用理中丸。 (文中条文序号均依宋本《伤寒论》)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