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丸
【处方】:菟丝子1两半(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鹿茸1两半(去毛,涂酥,炙微黄),萆薢1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柏子仁3分,肉苁蓉1两半(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桂心3分,石斛1两(去根,锉),远志3分(去心),龙骨1两,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石龙芮1两,牛膝1两半(去苗),防风3分(去芦头),棘刺3分(微炒)。
菟丝子
又名:菟丝实、吐丝子、无娘藤米米、黄藤子、龙须子、萝丝子、黄网子、黄萝子、豆须子、缠龙子、黄丝子
性味:辛甘;平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主腰膝酸痛;遗精;阳痿;早泄;不育;消渴;淋浊;遗尿;目昏耳鸣;胎动不安;流产;泄泻
鹿茸
又名:斑龙珠
性味:味甘;咸;性温
功效: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托疮毒。主肾阳虚衰;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虚劳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背酸痛;筋骨痿软;小儿五迟;女子崩漏带下;阴疽
萆薢
又名:百枝、竹木、赤节、白菝葜、川萆薢、粉萆薢、山田薯、土薯蓣、麻甲头
性味:苦;平
功效:祛风湿;利湿浊。主膏淋;白浊;带下;疮疡;湿疹;风湿痹痛
厚朴
又名:川朴、紫油厚朴
性味:苦、辛,温。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柏子仁
又名:柏实、柏子、柏仁、侧柏子
性味:甘;性平
功效:养心安神;敛汗;润肠通便。主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盗汗;肠燥便秘
肉苁蓉
又名:肉松蓉、黑司令、纵蓉、地精、马足、马芝、大芸、寸芸
性味:味甘;咸;性温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主肾阳虚衰;精血不足之阳痿;遗精;白浊;尿频余沥;腰痛脚弱;耳鸣目花;月经衍期;宫寒不孕;肠燥便秘
石斛
又名:林兰、禁生、杜兰、石蓫、悬竹、千年竹
性味:甘;微寒
功效:生津益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
远志
又名:葽绕、蕀蒬、棘菀、细草、小鸡腿、小鸡眼、小草根。
性味:辛;苦;性微温
功效:宁心安神;祛痰开窍;解毒消肿。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惊痫;咳嗽痰多;痈疽发背;乳房肿痛
龙骨
性味:甘涩;平;无毒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主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
杜仲
又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性味:甘;微辛;性温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石龙芮
又名:无毛野芹菜、鸭巴掌、水堇、水黄瓜香、打锣锤、清香草
性味:苦、辛,平。有毒。
功效:消肿,拔毒散结,截疟。用于淋巴结结核,疟疾,痈肿,蛇咬伤,慢性下肢溃疡。
牛膝
又名: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
性味:苦;酸;性平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敌国(火)下行;利尿通淋。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征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防风
又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失精,小便过多,不能饮食,腰膝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病论】
闭经中医诊疗技术
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前者指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但月经还未来潮者,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者。后者则指以往曾已建立月经周期,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者。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以及绝经后期出现的无月经均属生理性闭经,不在讨论的范畴。中医学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对闭经就有所论述,称其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血枯”。 [b]病因病机[/b] 闭经原因有虚实两端。虚者,多因肾气不足,冲任虚弱;或肝肾亏损,精血不足;或脾胃虚弱,气血乏源;或阴虚血燥等导致精亏血少,冲任血海空虚,源断其流,无血可下,而致闭经;实者,多为气血阻滞,或痰湿流注下焦,使血流不通,冲任受阻,血海阻隔,经血不得下行而成闭经。临床可见单纯的虚证或实证,亦可见虚实错杂为病。 [b]辨证论治[/b] 1.肾气亏损 [证候] 年逾16岁尚未行经,或月经初潮偏迟,时有月经停闭,或月经周期建立后,由月经延后、经量减少渐至月经停闭;或体质虚弱,发育欠佳,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或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治法] 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方药] 苁蓉菟丝子丸加减。 2.气血虚弱 [证候] 月经推后,经量渐少,色淡红,质薄,渐至经闭不行;神疲肢倦,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沉缓或细弱。 [治法] 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 人参养荣汤加减。 3.阴虚血燥 [证候] 月经后期,经量少,色红质稠,渐至停闭不行;五心烦热,颧赤唇红,咽干舌燥,盗汗甚至骨蒸劳热,形体消瘦,干咳或咳嗽唾血;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 一阴煎加减。 4.气滞血瘀 [证候] 既往月经正常,突然停闭不行,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少腹胀痛拒按,烦躁易怒;舌紫黯,有瘀点,脉沉弦而涩。 [治法] 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5.痰湿阻滞 [证候] 月经延后,经量少,色淡,质黏腻,渐至停闭;或带下量多,色白;或形体肥胖,胸闷泛恶,神疲倦怠,纳少痰多;苔腻,脉滑。 [治法] 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方药] 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减。 [b]经验方[/b] 1.瓜石汤 [药物组成] 瓜蒌15克,石斛、生地黄、瞿麦、牛膝、益母草各12克,玄参、麦冬、车前子各9克,马尾连6克。 [适应证] 阴虚胃热引起的血涸闭经。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服。 2.化痰破瘀通经汤 [药物组成] 当归、柴胡、白芍、茯苓、白术、益母草、鸡血藤各15克,川芎、陈皮、法半夏各10克。 [适应证] 闭经痰瘀型。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服。 3.痰湿闭经方 [药物组成] 苍术15克,茯苓18克,川芎、神曲、半夏、陈皮、香附、桃仁、车前子、王不留行各12克,鸡内金、仙灵脾、川续断各30克,当归、牛膝各15克,肉桂6克。 [适应证]痰湿闭经,月经后期量少,多囊卵巢综合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200~300毫升,分两次服。 4.当归四逆汤 [药物组成]当归15克,桂枝10克,芍药12克,细辛1.5克,甘草6克,通草10克,大枣5枚。 [适应证]用于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早晚分服,10天为一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 [b]适宜技术[/b] 1.体针 (1)肾气不足 取穴:肾俞、气海、三阴交、太溪。操作:肾俞直刺1.5~2寸,提插捻转运针,局部酸胀感;三阴交直刺0.5~1寸,补法,局部酸胀感;太溪直刺0.5~1寸,捻转补法,局部胀感;气海直刺0.5寸,轻提插或徐徐捻转,小腹部胀重感。留针20分钟,隔日治疗一次。 (2)肝肾不足 取穴:关元、肾俞、肝俞、三阴交、太溪、太冲。操作:关元直刺0.5~1寸,提插捻转补法,小腹胀重感;肾俞直刺1.5~2寸,提插捻转运针,局部酸胀感;肝俞斜刺1寸,捻转补法,局部胀感;三阴交直刺0.5~1寸,提插或捻转补法,局部酸胀感或针感向足部放散;太溪直刺0.5~1寸,捻转补法,局部胀感;太冲直刺0.5寸,提插或捻转补法,局部麻胀感。留针20分钟,隔日治疗一次。 (3)气血虚弱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归来、脾俞、胃俞。操作:手法宜轻柔。足三里直刺0.5~1寸,提插或捻转补法,局部酸胀感;三阴交直刺0.5~1寸,补法,局部酸胀感;气海、归来直刺0.5寸,轻轻提插或徐徐捻转,小腹部胀重感;脾俞、胃俞均斜刺0.5~1寸,捻转补法,局部酸胀感。留针20分钟,隔日治疗一次。 (4)气滞血瘀 取穴:合谷、三阴交、地机、血海、气冲。操作:合谷直刺0.5~1寸,提插补法,局部胀重感或向指端放散;三阴交向上斜刺1~1.5寸,提插泻法,使针感沿小腿内侧向上放散;地机直刺0.5~1寸,提插泻法,使针感向上放散;血海直刺1寸,提插或捻转泻法,气冲直刺1寸,提插平补平泻法,小腹部胀麻感。留针20分钟,间歇行针。 (5)痰湿阻滞 取穴:脾俞、三焦俞、中极、中脘、阴交、丰隆。操作:脾俞、三焦俞斜刺1~1.5寸,捻转之平补平泻法,局部胀感;中极直刺1寸,提插泻法,以小腹部有胀感为宜;中脘直刺1~1.5寸,提插之平补平泻法,上腹部胀麻感;丰隆直刺1~1.5寸,提插泻法,使针感向足部放散;三阴交直刺1寸,提插平补平泻法,局部酸胀感或向上下放散。留针20分钟,间歇行针。 (6)寒凝胞宫 取穴:关元、天枢、归来、三阴交、腰阳关、关元俞。操作:关元、天枢直刺1~1.5寸,捻转补法,使腹部有胀感,或用烧山火手法使腹部有温热感;归来直刺0.5~1寸,关元俞直刺1.5~2寸,补法,局部胀重感;三阴交直刺1~1.5寸,提插之平补平泻法,局部酸胀感或针感向上下放散。留针20分钟,间歇行针。 2.电针疗法 取穴:天枢、血海、归来、三阴交、气冲、地机。操作:选腹部和下肢穴位组合成对,每次选用一对,接上电针仪,可选用密波,中等频率,通电10~15分钟。 3.耳针 取穴:内分泌、卵巢、皮质下、肝、肾、神门。操作:每次选3~4穴,毫针刺用中等刺激,隔日一次留针20分钟,或在耳穴埋豆,每周2~3次。 4.皮肤针 取穴:腰骶部膀胱经第一侧线、脐下冲任脉循行路线,归来、血海、足三里。操作:循各经反复叩打3遍,然后重点叩刺肝俞、肾俞,其后再叩刺其他各穴。中等刺激,隔日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