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酒
【处方】:菊花1斤,杜仲1斤,附子4两,黄耆4两,干姜4两,桂心4两,当归4两,石斛4两,紫石英5两,苁蓉5两,萆薢8两,独活8两,钟乳8两,茯苓3两,防风4两。
菊花
又名:节华、日精、女节、女华、女茎、更生、周盈、傅延年、阴成、甘菊、真菊、金精、金蕊、镘头菊、簪头菊、甜菊花、药菊
性味:味甘;苦;性微寒
功效: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肿。主外感风或风温初起;发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杜仲
又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性味:甘;微辛;性温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附子
性味:辛;甘;性热;有毒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
黄耆
又名: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绵(侯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芪(《纲目》),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
性味:甘,微温。 ①《本经》:"味甘,微温。" ②《别录》:"无毒。生白水者,冷。" ③《药性论》:"白水赤皮者,微寒。" ④《医学启源》:"气温,味甘,平。"
功效: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①《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②《别录》:"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③《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生陇西者下补五脏。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 ④《日华子本草》:"黄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癣,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白水耆,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耆;赤水耆,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耆治烦,排脓力微宁黄耆,遇缺即倍用之。" ⑤《医学启源》:"治虚劳自寒(’寒’一作’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 ⑥王好古:"主太阴疟疾。" ⑦《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干姜
性味:辛、热。
功效: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当归
又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味甘;辛;苦;性温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石斛
又名:林兰、禁生、杜兰、石蓫、悬竹、千年竹
性味:甘;微寒
功效:生津益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
紫石英
性味:甘;辛;温;无毒
功效:镇心;安神;降逆气;暖子宫。主心悸;怔忡;惊痫;肺寒咳逆上气;女子宫寒不孕
萆薢
又名:百枝、竹木、赤节、白菝葜、川萆薢、粉萆薢、山田薯、土薯蓣、麻甲头
性味:苦;平
功效:祛风湿;利湿浊。主膏淋;白浊;带下;疮疡;湿疹;风湿痹痛
独活
又名:胡王使者、独摇草、独滑、长生草、川独活、肉独活、资历邱独活、巴东独活、香独活、绩独活、大活、山大活、玉活
性味:味苦;辛;性微湿
功效: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头痛齿痛
茯苓
又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
性味:甘;淡;平
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防风
又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制法】:上(口父)咀,以酒7斗渍5日。
【功能主治】:去风冷,补不足。主男女风虚寒冷,腰背痛,食少羸瘦无色,嘘吸少气。
【用法用量】:1服2合,稍稍加至5合,日3次。
【摘录】:《千金》卷八
【病论】
饮酒与养生
古人对饮酒与养生保健的关系早就有所认识。《诗经.豳风》中便载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称彼兕觥,万事无疆"的诗句。上句的意思是说用酒帮助寿嘉,下旬的意思是说举杯敬酒祝长寿,都把酒和长寿联系到了一起。古人饮酒养生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常饮质量好、度数低的酒 古人对酒的品质十分讲究。早在周代,酒便有了《五齐》、《三酒》之分。《周礼.天官冢宰》裁:"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沉齐。""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五齐是按酒的情独及味的厚落分为五等,三酒是依据酒的酿造时间和长短而划分的。《吕氏春秋》说"圣人蔡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毒得长焉。长也者,非短而绩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成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凡养生,莫若知本,……凡食,无(勿)强厚味,无(勿)以烈味重酒。"认为不应该饮用那些度数高而质量低的烈性酒,而应该适量饮用一点味淡而质量较好的酒,这一观点深为后世注重养生的人所重视。究竟什么样的酒算是好酒呢?清人顾仲在《养心录》中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 以陈者为上,愈睐愈妙。暴酒(指仓促酿成的酒)切不可饮,饮必伤人。此为第一。酒戒酸,戒独,戒生,戒狠暴,戒冷;务清,务洁,务中和之气。或谓余论酒太严矣。然则当以何者为至?口:不苦,不甜,不成,不酸,不辣,是为真正的好酒。又问何以不言戒淡也?日:淡则非酒,不在戒例。又间何以不言戒甜也?日:昔人有云,清烈为上,苦次之,酸次之,臭又次之,甜斯下矣。夫酸臭岂可饮哉?而甜又在下,不必列戒例。又曰:必取五味无一可名者(即苦、酸、辣、甜、成五味中任何一种味道都不突出一饮,是酒之难也。……盖苦、甜、成、酸、炼者必不能陈也。如能陈即变而为好酒矣。是故陈之一字,可以作酒之性矣。 由于条件所限,古人虽然无法准确地测定出酒中所合的各种成分,但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得出的经验却是非常具有科学性的。根据现代科学测定,酒液中酒精含量较高,有害成分也就越高。如蒸馏酒和发酵酒比较,有害成分主要存在于蒸馏酒中,而发酵酒中都相对较少。高度的蒸馏酒中除合有较高的乙醇外,还合有杂醇油(包括升戊醇、戊醇、异丁醇、丙醇等)、醛类(包括甲醛、乙醛、糖醛等)、甲醇、氢氧酸、铅、黄曲霉毒素等多种有害成分。人长期或过量饮用这种有害成分含量高的低质酒,就会中毒。轻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胃病、咳嗽、胸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的则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而低度的发酵酒、配制酒、如黄酒、果露酒、药酒、奶等,有害成分极少,却富合糖、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开始的时候,古人认为质量较高,有利于延年益寿的酒主要有黄酒、葡萄酒、桂花酒、菊花酒、椒酒等,后来才发展到白酒及以白酒为原料的各种药酒。 发酵而成的黄酒是中国最古老的酒之一。合有丰富的氨基酸、多种糖类、有机酸、维生素等,发热量较高。自古至今一直被视为养生健身的"仙酒"、"珍浆",深受人们喜爱。这也是绍兴等黄酒从春秋战国至今一直盛行不衰,甚至成为宫廷和国宴用酒的重要原因。葡萄酒合有校多的糖分和矿物质以及多种氦基酸、柠檬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是古人喜爱的一种养生酒。三国时的魏文帝曹丕曾经盛赞它"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十分喜爱饮用,而且还亲自督造。大臣魏征擅长酿制葡萄酒,他曾亲自写诗称赞他酿制的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新修本草》已将葡萄酒列为补酒,认为它有"暖腰肾、驻颜色、耐寒"的功效。元人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称它有;益气调中,耐饥强志的作用。李时珍也说葡萄酒有驻颜色、耐饥寒的作用。高濂在《运生八笺》中也将它列为"养生酒"。 桂花酒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为古人所饮用。屈原在《九歌》中说:"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这种祭司仪式上所用的桂酒,就是用桂花酿制的桂花酒,古代也叫桂醣、桂花醋、桂浆等古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所以用桂花酿制的酒能"饮之嘉千岁"。《四民月今》载,汉代桂花酒是人们敬神祭祖的佳品,祭司完毕,晚辈向长辈敬此酒,长辈们饮此酒后便会长寿。除此而外,桂花酒还是人们宴宾待客的上品。《汉书.礼乐志》说:"尊桂酒,宾八乡。"不少封建帝王还将桂花酒作为礼品赏赐给大臣。历代文人士大夫对桂花酒也赞不绝口,白居易曾有"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的诗句来赞美桂花酒。宋代苏轼更作有《桂酒颂》,可见古人对桂花酒的珍爱。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己了解丁菊花的药用和食用价值。魏文帝曹丕认为菊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苏轼也认为菊花的花、叶、根、责"皆长生药也"。汉代,人们已用菊花酿酒。刘款《西京杂记》裁:"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古人认为菊花是经霜不凋之花,所以菊花酒可以抗衰老。《本草纲目》等医书说菊花有去风、明目、平肝、清热等功效,对老年人的听觉、视觉尤其有益,所以古代菊花酒倍受青睐,是重阳节的必备之物。此外,椒柏酒、莒蒲酒、枸杞子酒、莲花酒、人参酒、袂苓酒等等滋补酒,也均是养生益寿的好酒。做酒趟员节制饮酒,一向是古人极为重视的养生之道。他们认为饮酒的目的在于"借物以为养",而不能"身为物所役",饮酒必须量力而行,适可而止。酒再好,如果不加以节制,也会损害身体的健康。鉴于独饮滥饮的害处,古人一直致力于用法律的手段来禁酒,用道德训诚来劝人们自觉节饮和戒酒。《易经》、《诗经》等懦家的经典里都有劝告人戒酒或节饮的箴规。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说"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寿。"唐代以嗜酒知名、自称"醉翁"的白居易,也说"佳肴与旨酒,信是腐肠膏。"宋代诗人苏轼也十分强调节饮的重要性。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云:"饮酒过多,丧身之源。"贸铭在《饮食须知》中详细阐述了饮酒与养生的关系,他认为,人要长寿,首先必须节制饮酒。他说:"酒类甚多,其味有甘苦酸淡辛涩不一,其性皆热,有毒。多次助火生痰,昏神软件,损筋骨,伤脾胃,耗肺气,夭人寿。"《本草纲目》引邵尧夫诗云:"美酒饮之微醉后。此得饮酒之妙,所谓醉中趣、壶中天者也。若夫况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陨躯命,其害可胜言哉?此大禹所以疏仪锹,周公所以着酒谐,为世范戒也,清人梁同书在《说酒二百四十字》一书中罗列了纵酒的诸多害处,劝人们要节制饮酒。现代科学已证实了古人的这些认识和说法是正确的。 饮法得当 也许有人认为,饮酒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则不然。饮酒实际上是一种境界颇高的享受,有许多学问。特别是在古代,人们不仅注重酒的质量,而且还十分讲究饮酒的环境和方法,如什么时候能饮、什么时候不宜饮、在什么地方饮酒、饮什么酒、如何饮酒等,都有许多讲究。比如关于饮酒的理想环境,昊彬就曾做过如下概括: 饮人:高雅、衰侠、直率、忘机、知己、故交、玉人、可儿。 饮地:花下、竹林、高间、画舫、幽馆、曲石间、平嘻、荷亭。另,春饮宜庭,夏饮宜效,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 饮候:春效、花时、情秋、瓣绿、寸雾、积雪、新月、晚凉。 饮趣:清淡、妙今、联吟、焚香、传花、度曲、返棹、围炉。 饮禁:华诞、座宵、苦劝、争执、避酒、恶谵、唷秽、佯醉。 饮阑:散步、歌枕、踞石、分匏、垂钓、岸岸、煮泉、投壶(《檀几丛书全集》卷下昊彬《酒政三则》)。 具体而言: (一)饮时心境要好 古人认为,酒不能乱饮,只有在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情况下才能饮用。身体不适、过分忧愁或盛怒之时不能饮酒。否则会损害身体健康。按中医的理论说,人在发怒时,肝气上逆,面红耳赤,头痛头晕,如再饮酒,加上乙醇的作用,势如火上浇油,更宜失控,以致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古人为使饮酒时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也摸索出了至今看来仍可仿效的办法:选择合适的时间:如凉月好风,袂雨时雪;花开满庭,新酿初熟;旧地故友,久别重逢时饮酒,可达到宾主合欢的愿望;而在日灸风燥,渡阴恶雨;近暮恩归,心情烦燥,不速客至,而有他期之时,则不宜饮酒。 选择合适的场合:无论在花前月下,泛舟中流的露天场合,还是在宅舍酒楼,只要使人感到幽雅、舒畅,便是饮酒的最佳场合。 古人有"山饮"、"水饮"、"郊饮"、"野饮"之习,颇喜在游览观光中饮酒。因此,他们饮酒的处所,往往不在大雅之堂,不在闹市之肆,而在山峦之巅、溪水之畔,或在郊野之中,翠微之内,置身于这秀丽的山光水色之中,呼吸着新鲜空气,会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饮兴自然倍增。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更使宋代文人苏轼赤壁江中畅饮竟夕,写下了千古流芳的《赤壁赋》;李白也用"路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闭不去,争拂酒筵飞"的诗句描述了在湖光山色、白鸥拂筵翻飞的令人陶醉的意境中饮酒的欢乐。其情趣,确实是在高堂明烛下所难以领略到的。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