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络丹
【处方】:穿山甲半两,白芷1两,细辛1两,藁本1两,白僵蚕1两,石膏1两,藿香1两,木鳖子1两,骨碎补1两,荆芥1两,天麻1两,天南星1两,干蝎1两,大赭石2两,羊踯躅1两半,麻黄1两半,草乌头(春12两,冬1斤,秋半斤,夏半斤)。
穿山甲
又名:鲮鲤甲、鳣鲤甲、鲮鲤角、川山甲、鳖鲤甲、山甲、甲片、麒麟片、麟片、随碱片、山甲片、钱鲤甲
性味:味咸;性微寒
功效: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
白芷
又名:虈、芷、芳香、苻蓠、泽芬、晼、白茞、香白芷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
细辛
又名:小辛、细草、少辛、细条、绿须姜、独叶草、金盆草、万病草、卧龙丹、铃铛花、四两麻、玉香丝。
性味:辛;温;小毒
功效: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藁本
又名:藁茇、鬼卿、地新、山茝、蔚香、微茎、藁板
性味:味辛;性湿
功效: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主风寒头痛;巅顶疼痛;风湿痹痛;疥癣;寒湿泄泻;腹痛;疝瘕
白僵蚕
又名:僵蚕、天虫、僵虫、白僵虫
性味:味辛;咸;性平
功效: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解毒利咽。主惊痫抽搐;中风口?眼斜;偏正头痛;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疮毒
石膏
又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玉大石、冰石
性味:辛甘;寒;无毒
功效: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藿香
又名: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
性味:味辛;性微温
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木鳖子
性味:苦、微甘,凉;有毒。
功效:散结消肿,攻毒疗疮。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疠,痔漏,干癣,秃疮。
骨碎补
又名:猴姜、猢狲姜、石毛姜、石庵 (艹闾)、过山龙、石良姜、爬岩姜、石岩姜、碎补、树蜈蚣、地蜈蚣、黄爬山虎、麻鸡翅膀、搜山虎、肉碎补、猴掌姜、石连、姜、石巴掌、毛姜、申姜、岩姜
性味:苦;性温
功效:补肾强骨;活血止痛。主肾虚腰痛;足膝痿弱;耳聋;牙痛;久泄;遗尿;跌打骨折及斑秃
荆芥
又名:假苏、鼠蓂、姜芥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天麻
又名: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风草根、白龙皮
性味:甘,平。
功效: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天南星
又名:半夏精、鬼南星、虎膏、蛇芋、野芋头、蛇木芋、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
性味:味苦;辛;性温;有毒
功效:祛风止痉;化痰散结。主中风痰壅;口眼歪任意;半身不遂;手足麻痹;风痰眩晕;癫闲;惊风;破伤风;咳嗽多痰;痈肿;瘰疬;跌打麻痹;毒蛇咬伤
麻黄
又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性味:辛;微苦;性温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
草乌头
又名:堇、芨、乌头、乌喙、奚毒、即子、鸡毒、毒公、耿子、土附子、草乌、竹节乌头、金鸦、五毒根、耗子头
性味:辛;苦;热;大毒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头风头痛;中风不遂;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阴疽肿毒;麻醉止痛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去风活血,止骨节疼痛。主
【用法用量】:每服嚼1丸,荆芥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二十五
【病论】
《黄金甲》中引发宫廷政变西域草乌头有多毒
导演张艺谋的巨作《满城尽带黄金甲》全球热映,剧情中“西域草乌头”成为宫廷政变的导火索,王室所有的矛盾都因为一味毒药而激化,最终演出一幕幕骨肉相残的悲剧。 《满城尽带黄金甲》 故事梗概 大王征战之后大胜回朝,却暗暗发觉宫廷内部已发生微妙的变化,原来王后与大王子发生乱伦之恋。本就与王后貌合神离的大王怀恨在心,于是让御医将西域草乌头放入王后的汤药之中,每日半钱,数日之后可令人神智昏愦。而王后虽已知真相,但仍然不动声色地将药服下,暗地里却布置着一场血雨腥风的宫廷政变…… 受访专家 常章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教授、临床中药研究室主任 李佩文: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西域草乌头”可以说是宫廷政变的导火索。本来宫廷内部的所有恩怨、矛盾,都像暗流一样涌动,但还没有激化,直到王后得知了大王给自己的汤药中下了这一味药,并逼迫自己不断饮用,才下定了进行宫廷政变的决心,引发了后来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那么,在电影中被描绘得神秘奇异的西域草乌头,究竟是什么?真的有那么“毒”吗? 乌头是毒药—— “每日加半钱”致人死地 其实,在专家眼中,草乌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味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凡有毒,药性强烈的中药都被列为下品药,乌头就在其中,与其同列的还有如大戟、芫花、狼毒等。 这味药之所以有乌头之名,是因为其外形与乌鸦头相似。人工种植的品种叫川乌头,野生品种叫草乌头,而川乌的侧根又名附子。《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所谓的西域草乌头,则是指分布于新疆的多根乌头和准噶尔乌头。 乌头之所以被用作毒药,是因为其所含的有毒成分乌头碱。乌头碱对人的毒性极为强烈,常人只需服用3到4毫克就会出现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甚至心跳骤停。生用毒性极大,而炮制后乌头碱会被水解,毒性会降低。煎煮的时间越长,毒性就越小,如连续煮4小时以上,则近乎于无毒。因此,草乌头一般是用炮制品,并要先煎,用量也不宜过多,现行中国药典法定用量为3~6克。一旦中毒,其反应是口舌发麻,继则全身发麻发胀、心慌、呕吐;中度中毒则烦躁汗出、手足痉挛、心律紊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王后就是这种症状);重度者则神志不清、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直至死亡。 在电影中,王后作为一“虚寒证”,长年都在服用汤药,那么,服用加入草乌头的汤药会是什么后果呢?多数人会马上想到这样的混合汤药肯定具有“十八反”的效果(中药之间药性相反增毒而产生毒害)。但事实并非如此,专家认为,由于乌头是热性药物,所以虚寒证的患者服用草乌头是完全可以的,不过要用制草乌,不能用生草乌,而且是在6克以下。当然,如果像电影中太医只叮嘱女儿“每日加半钱(1钱为3.125克,半钱为1.5625克)”,而未云最大限量及延长煎煮时间,那就会在数日之内使其用量增至中毒剂量,达到使皇后“神志昏聩”,也就是药杀之目的。 乌头是火药—— 北宋被当成“毒气弹”原料 《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大王之所以选中西域草乌头来暗害王后,是因为西域草乌头一向就有经典的军旅毒药之称,与大王的军人出身颇为相合。 历史上,由于毒性峻烈,乌头被称作一箭封喉的毒品。生乌头榨出的汁或煎出的汁叫射罔。将射罔涂抹在兵器上,再经晒干,则足以致人死命。著名的典故“关公刮骨疗毒”就是疗乌头的毒。当年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后来,箭伤逐渐加重,华佗前来给关羽治伤,发现乃乌头箭毒所致,需行刮骨治疗。关公饮了几杯酒,华佗乃下刀割开皮肉遂用刀刮骨,沙沙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而关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华佗刮去骨上之毒,敷上疮药,进行缝合。术后关公即觉右臂伸舒自如。出典在哪里? 据传说,在神农氏时期,人们就已经知道把草乌头的汁液抹在兵器上狩猎。那时候,长江流域以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的弩弓上的毒箭,都要用草乌头的浓毒液,泡上七七四十九天后,拿来对付猛兽。据说箭射到狗熊身上,只要能够见到一丁点血气,七步之内,狗熊一定会全身发黑,踉跄几步,便中毒而倒,可见这毒药的毒力是何等之大。 而在北宋军火家曾公亮历时四年(1040~1044年)编写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里,则记载了当时的专用以对付由地道入侵者的毒药烟球,草乌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种烟球的火药配方中除了硫黄、焰硝,就是草乌头、砒霜、巴豆等,有点像雏形的毒气弹,里面装的砒霜、草乌头之类毒物,在燃烧后成烟四散,能使敌方中毒而削弱战斗力。 乌头是良药—— 治风湿、关节炎效果好 由于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西域草乌头被大王用作杀人的工具,再加上“王后”时不时地抽搐、满面冷汗,一时间使得乌头的形象一落千丈。实际上,乌头同时也是治疗风湿、关节炎的良药。 中医认为,乌头其味大辛、大苦、性大热,有很强的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功效,治疗风寒湿热引起的风湿病单用即可见效,民间就有炖乌头治风湿的用法,与其它中药配用疗效佳。在古代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比较有名的配方有: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肢体酸痛,麻木等,如《青囊秘传》中的十三太保丸;用于治疗中风不省人事,痰涎壅盛,目睛上视,牙关紧闭,半身不遂,如《杨氏家藏方》中的五虎汤;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如《世医得效方》中的寻痛丸;用于治疗痈疮肿毒,如《普济方》中的草乌头散等等。 而现代中医在治疗顽固的风湿痹痛也仍然时常会用上草乌头,例如常用的风湿药小活络丹中就含有乌头成分。 相对于口服,乌头的外用还是比较安全的,皮肤无破口时直接捣碎调敷,制成膏药或药酒饮用及外用,可治疗腰膝冷痛、肩周炎、骨质增生、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及瘀血肿痛。草乌头以酒磨汁外搽,还可治疗淋巴结炎、淋巴结核。 乌头是麻药—— 华佗用它配成“麻沸散” 有一个对联故事,“乌啄乌头乌头醉;鸡扒鸡冠鸡冠摇”。古代有个医生日晒草药,其中有剧毒的草乌头。一只乌鸦来寻食,啄吃了草乌头,不一会儿就中了毒,垂着头东倒西歪,好像喝醉了酒。有秀才路过,见此情景,吟出上联:乌啄乌头乌头醉。他想再配个有趣的下联,但想来想去,总是不妥当。一日,秀才到园子里去,忽见一只大公鸡在鸡冠花上扒来扒去,鸡冠花和鸡的冠都摇个不停,触动文思,当即对出下联:鸡扒鸡冠鸡冠摇。 从这个对联可以看出,乌头除了毒性,还有局部麻醉的作用,华佗发明的麻沸散中就含有这种成分。 据说华佗当年行医,遇见一些外科病人,针药无效,必须开刀割去病灶,但是开刀时疼痛难忍,华佗为此整天琢磨着如何减轻病人痛苦。有一天,华佗出外采药,遇见一位猎人昏倒在地上,华佗抽出银针把他抢救过来,猎人感激不尽,和他交了朋友。一天,猎人打了一只猛虎,给华佗送了些虎肉。华佗问:“猛虎十分凶恶,擒虎可不容易啊!”猎人说,“打虎自有擒虎法,我有一种麻药箭,虎中了我的麻药箭就不会动了”。华佗忙问是什么麻药箭,猎人说,“很简单,都是些不花钱的草药,有草乌头、曼陀罗子(即洋金花子)、天南星,把药配好装箭头上就行了。”华佗得了猎人的启发,就利用这些草药研究配置,用酒冲服,借酒的升发之力,引药上行至大脑,使大脑失去知觉,达到麻醉作用,结果把麻药制成了。因为该药酒乃蒸沸而成,就把这麻药叫“麻沸散”。(下转10版) 乌头中毒快喝牛奶 自己煎煮中药应向医生问明细节 作为乌头的侧根,附子也是一味剧毒药,大辛大热,含有许多生物碱类,如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等。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年~前49年),大将军霍光的妻子想让自己的女儿做皇后,想法谋害当时的皇后许氏。许氏分娩之后,霍光的妻子就胁迫御医淳于衍利用服药的机会进行谋害。淳于衍暗中将捣好的中药附子带进宫中,偷偷掺合在许皇后要吃的药丸内。许皇后服药后不久,即感到全身不适,很快昏迷死亡。 而在韩剧《大长今》中,长今的母亲为后宫奸人暗害,也是被灌以附子汤,所幸长今的母亲的朋友在附子汤中加了绿豆汤,解除了部分毒性,才使她免于一死。这个故事中的绿豆解毒法其实在我国古代也是广泛应用着的。专家介绍说,在民间,如果草乌头轻度中毒,常采用大量服用绿豆甘草生姜红糖水解毒,或者直接喝大量绿豆汤,或者饮用适量的蜂蜜等,也可帮助缓解草乌的毒性。 专家提醒,患者在家中自行煎煮中药时,一旦发生乌头中毒,可让患者多喝点牛奶,因为草乌头的乌头碱能与蛋白质结合,然后催吐,洗胃,严重的还要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输一些强心药。 另外,自行煎煮中药很容易因忽略一些细节而中毒。如附子要长时间地煮,时间不够可能会中毒。所以,患者要自己煎煮中药,最好详细问清各个环节。一旦服药后觉得不适,不能硬撑着服药,最好停药就诊。 中国历史上的“毒药”故事 马钱子: “牵机药”毒死李后主 南唐后主李煜降宋后,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勾起他对故国的思念,于是写下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词《虞美人》。宋太宗赵光义认为李煜有妄图东山再起之嫌,遂命人在李煜吃的酒菜中,暗放“牵机药”。李煜酒至半酣,突然出现全身抽搐、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很快魂归西天。 所谓“牵机药”,就是中药马钱子。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马钱子的主要成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成人一次口服士的宁5~10毫克即中毒,30毫克可致死亡。其中毒表现为全身肌肉痉挛和呼吸肌麻痹,如不及时抢救,很快就会死亡。 半夏: 爱吃鹧鸪中了毒 广州知府杨立之喜用鹧鸪下酒,一天突然感到咽喉疼痛异常,不能饮食,服了几帖清热解毒方剂,不但没有效果,反而肿处破溃,脓血不止。于是请来名医杨吉老,杨吉老仔细询问了病情经过说:“大人若要早愈,需先吃一斤生姜。”杨知府命人买来一斤生姜,洗净切成薄片,小心翼翼地嚼了起来。谁知,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辛辣,反觉得清凉甘甜。随之咽喉疼痛大为减轻。当吃完一斤生姜后,咽喉脓血不见,喉肿也基本消退。杨吉老说:“我得知你喜欢食鹧鸪。鹧鸪最爱吃半夏。你常用此下酒且数年如一,所以半夏之毒积蓄在你体内,侵及咽喉。医书上说,生姜可攻半夏毒,所以我先用生姜清除半夏积毒,然后再用方剂扶正固本。” 半夏的有毒成分为生物碱,能引起呕吐,对局部有强烈刺激性,生食可使舌咽口腔麻木肿痛、流涎、张口困难,严重时可窒息。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