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汤

苦参汤

【处方】:大黄1两,苦参1两,赤芍药1两,黄柏2两,蛇床子2两,菝葜4两。

大黄

性味:苦,寒。

功效: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苦参

又名:苦骨、川参、凤凰爪、牛参、地骨、野槐根、山槐根、地参。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

赤芍药

又名:木芍药(崔豹《古今注》),红芍药(《圣济总录》),赤芍(《药品化义》),臭牡丹根(《青海药材》)。

性味:酸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 ④《本草衍义》:"味涩苦。"

功效: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⑤《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 ⑥《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⑦《药品化义》:"泻肝火。"

黄柏

又名:檗木、檗皮、黄檗。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蛇床子

又名:蛇米、蛇珠、蛇粟、蛇床仁、蛇床实、气果、双肾子、癞头花子、 野茴香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效:温肾壮阳;燥湿杀虫;祛风止痒。主男子阳痿;阴囊湿痒;女子宫寒不孕;寒湿带下;阴痒肿痛;风湿痹痛;湿疮疥癣

菝葜

又名:金刚根、金刚骨、金刚藤、山梨儿、铁刷子、铁菱角、金刚刺、金刚头、假萆薢、山菱角、霸王力、沟谷刺、金巴斗、豺狗刺、马甲、硬饭头、冷饭头、龙爪菜、普贴、鸡肝根、路边刷、鲎壳刺、铁刺苓、饭巴铎、冷饭巴、金刚鞭、马鞍宫、马加刺兜、马加勒

性味:甘;酸;性平

功效:祛风利湿;解毒消痈。主风湿痹痛;淋浊;带下;泄泻;痢疾;痈肿疮毒;顽癣;烧烫伤

【功能主治】:小儿遍体生疮。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1两,水3升,煎10余沸,去滓,通手洗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病论】

义净与中印医学交流

□ 单健民 江苏省阜宁县中医院 义净,是继玄奘之后我国又一位西行高僧。他精于医药,曾以中药苦参汤等方药为印度人民治病,并向他们介绍中国医药的丰富内容和医疗特点;勤于著述,把考察、搜集得来的印度医药知识,以佛、医并重的方式,译释、编撰《南海寄归内法传》等书,为促进中印医学交流作出了贡献。 义净(公元635一713年),俗姓张,齐州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市山庄)人。七岁入土窟寺学佛,十四岁受沙弥戒。因“仰宪云之雅操,慕玄奘之高风”,在十八岁时,萌发西往印度求经的愿望。高宗咸亨元年(670年),他从长安回到故里,辞别师尊,准备西行事宜。次年,经扬州南下至广州,得到冀州(今广西平南)使君冯孝诠家族的资助,搭乘波斯舶,开始了漫漫的西行征程,时年三十七岁。他途经苏门答腊、安达曼等岛,抵恒河入海至孟加拉登岸,从宝狮子等名僧学习佛教义理。在此期间,他除了考察当时印度的宗教生活方式,还调查印度的医药卫生状况,求得梵文经书400部,50万颂。在武后垂拱元年(685年),离开印度,由耽摩立登舟沿原路东归。中途在室利佛逝(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停留四年,从事著述、译释经文。于证圣元年(695年),北抵洛阳。武则天亲自到东门外迎接,“洛阳缁侣,备设幢幡,兼陈鼓乐,在前引导”。其仪式之隆重,待遇之优厚,远远超过贞观之玄奘。 在当时西行之僧侣中,义净在医学方面的贡献是突出的。他在印度游历、学习的二十余年中,除了在其翻译的《佛说疗痔经》、《金光明最胜王经》、《曼殊宝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中涉及了内、外、妇、儿、五官等疾病治疗方法,记载了齿木、牛膝根、石蜜、黄牛乳等19种药物;在编撰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之“先体病原”,“进药方法”,“ 除其弊药”等章中, 以大量的篇幅介绍印度的医学知识、方药应用和卫生习俗。如印度医学的“ 八医”:一论所有诸症, 二论针刺首疾, 三论身患, 四论鬼障, 五论恶揭陀药, 六论童子病, 七论长年方, 八论足身力。以及治疗众疾由诃黎勒皮、干姜、沙糖等组成的“三等丸”,印度的卫生习俗的刮舌、淋浴、散步。详细介绍朝嚼齿木的取材、使用方法、护齿作用。并记录了他向印度人民介绍中国医药方面的丰富内容、医疗特点和中印医药比较。如“神州药石,根茎之类,香气茅郁,可以蠲疾。长年之药,惟东夏焉。四海之中,孰不钦奉”。“西方药味与东方不同,如人参、茯苓、当归、远志、乌头、附子、麻黄、细辛,若斯之流,神州上药。察问西国,咸不见有”。“飞丹则诸国皆无,服石则神州独有”。“西方则多诃黎勒,北道则时有郁金香,西边乃阿魏丰饶,南海则少有龙脑。三种肉蔻,皆在杜和罗,两色丁香,咸生堀伦国”。“凡是菜茹,皆须煮烂加阿魏、菜油及诸油和,然后方吃。菹薤之类,人皆不食”……等。 义净, 奉信佛教, 精于医药。西行后,又吸收了不少印度医学知识, 从而翻译、编撰了许多带有印度医学内容的经书, 为我国中医药宝库增添了内容, 也为中印医学交流作出了贡献。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29)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