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龙丸

抱龙丸

【处方】:陈胆星(熔化)2两5分,天麻(煨)2两5分,白附片(泡)2两5分,辰砂(水飞)2两5分,僵蚕(炒去嘴)2两5分,钩藤2两5分,薄荷(晒)3钱,防风3钱,天竺黄3钱,乳香(去油)1钱5分,全蝎(酒浸,去翅足、腹内物净,再用酒洗,焙)1钱5分,蝉蜕(去翅足,焙,净末)2钱,西黄5分,冰片5分,琥珀5分,雄黄(水飞)4钱。

天麻

又名: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风草根、白龙皮

性味:甘,平。

功效: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僵蚕

又名:白僵蚕、僵虫、天虫

性味:咸、辛,平。

功效: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

钩藤

又名:钓藤、吊藤、钩藤钩子、钓钩藤、莺爪风、嫩钩钩、金钩藤、挂钩藤、钩丁、倒挂金钩、钩耳、双钩藤、鹰爪风、倒挂剌

性味:甘苦;微寒

功效: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主小儿惊风;夜啼;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肝火头胀痛

薄荷

又名:蕃荷菜、菝蕑、吴菝蕑、南薄荷、猫儿薄苛、野薄荷、升阳菜薄苛、蔢荷、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

性味:味辛;性凉

功效: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主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陷疹瘙痒;肝郁胁痛

防风

又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天竺黄

性味:甘,寒。

功效: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乳香

又名:乳头香、塌香、马思答吉、天泽香、摩勒香、杜噜香、多伽罗香、浴香。

性味:味辛;苦;微温

功效: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主心腹疼痛;风湿痹痛;经闭痛经;跌打瘀痛;痈疽肿毒;肠痈;疮溃不敛

全蝎

又名:虿、奎、杜伯、主簿虫、虿尾虫、全虫、茯背虫、蝎子

性味:味辛;性平;有毒

功效:祛风止痉;通络止痛;玫毒散结。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牙痛;耳聋;痈肿疮毒;瘰疬痰核;蛇咬伤;烧伤;风疹;顽癣

蝉蜕

又名:蜩甲、蝉壳、伏壳、枯蝉、蝉甲、蜩蟟退皮、蝉退壳、金牛儿、蝉退、蝉脱、蝉衣、催米虫壳、唧唧猴皮、唧唧皮、知了皮、热皮、麻儿鸟皮、仙人衣

性味:味甘;咸;性凉

功效: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咳嗽音哑;单板机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痫抽搐;破伤风

冰片

又名:合成龙脑、梅片、艾粉、结片

性味:辛、苦,微寒。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琥珀

又名:育沛、虎珀、虎魄、江珠、琥魄、兽魄、顿牟、血琥珀、血珀、红琥珀、光珀

性味:甘;平;无毒

功效: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去翳明目。主惊悸失眠;惊风癫痫;血淋血尿;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目生障翳;痈肿疮毒

雄黄

又名:黄食石、熏黄、黄金石、石黄、天阳石、黄石、鸡冠石

性味:辛;苦;温;有毒

功效:燥湿;祛痰;杀虫;解毒。主痈疽疔疮;走马牙疳;喉风喉痹;疥癣;缠腰火丹;湿毒疮;痔疮;蛇虫咬伤;虫积;惊痫;疟疾;哮喘

【制法】:上为细末,用六神曲2两为末打糊,先将熔化胆星拌药,酌量加糊为丸,金箔为衣,每重5分,阴干收贮。

【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1岁内半丸,1岁外1丸,2岁以上2-3丸,开水化下。

【摘录】:《良方续录》卷下

【病论】

夜啼

夜啼
婴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内的小婴儿。
新生儿及婴儿常以啼哭表达要求或痛苦,饥饿、惊恐、尿布潮湿、衣被过冷或过热等均可引起啼哭。此时若喂以乳食、安抚亲昵、更换潮湿尿布、调整衣被厚薄后,啼哭可很快停止,不属病态。
本节主要讨论小婴儿夜间不明原因的反复啼哭,由于伤乳、发热或因其他疾病而引起的啼哭,则不属本证范围。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
脾寒腹痛是导致夜啼的常见原因。常由孕母素体虚寒、恣食生冷,胎禀不足,脾寒内生。或因护理不当,腹部中寒,或用冷乳哺食,中阳不振,以致寒邪内侵,凝滞气机,不通则痛,因痛而啼。由于夜间属阴,脾为至阴,阴盛则脾寒愈甚,腹中有寒,故入夜腹中作痛而啼。
若孕母脾气急躁,或平素恣食香燥炙烤之物,或过服温热药物,蕴蓄之热遗于胎儿。出生后将养过温,受火热之气熏灼,心火上炎,积热上扰,则心神不安而啼哭不止。由于心火过亢,阴不能潜阳,故夜间不寐而啼哭不宁。彻夜啼哭之后,阳气耗损,无力抗争,故白天入寐;正气未复,入夜又啼。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心主惊而藏神,小儿神气怯弱,智慧未充,.若见异常之物,或闻特异声响,而致惊恐。惊则伤神,恐则伤志,致使心神不宁,神志不安,寐中惊惕,因惊而啼。
总之,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惊则神不安而啼,是以寒、热、惊为本病之主要病因病机。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婴儿难以查明原因的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但白天如常。临证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体格,必要时辅以有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外感发热、口疮、肠套叠、寒疝等疾病引起的啼哭,以免贻误患儿病情。
二、鉴别诊断
与不适、拗哭相鉴别。小儿夜间若喂哺不足或过食,尿布潮湿未及时更换,环境及衣被过冷或过热,·襁褓中夹有缝衣针或其他异物等,均可引起婴儿不适而啼哭,采取相应措施后则婴儿啼哭即止。有些小婴儿因不良习惯而致夜间拗哭,如夜间开灯而寐,摇篮中摇摆而寐,怀抱而寐,边走边拍而寐等,要注意加以纠正。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证重在辨别轻重缓急,寒热虚实。婴儿夜间啼哭而白天能正常入睡,首先考虑由于喂养不当所致,应给予相应的指导。要仔细观察,寻找原因,确认夜啼无直接病因者,方可按脾寒、心热、惊恐辨治。虚实寒热的鉴别要以哭声的强弱、持续时间、兼症的属性来辨别。
二、治疗原则
因脾寒气滞者,治以温脾行气;因心经积热者,治以清心导赤;因惊恐伤神者,治以镇惊安神。
三、分证论治
1.脾寒气滞
证候:啼哭时哭声低弱,时哭时止,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胃纳欠佳,大便溏薄,小便较清,面色青白,唇色淡红,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
分析:夜则阴盛阳衰,脾寒愈甚,寒邪凝滞,腹中作痛而夜啼不安。《保婴撮要·夜啼》云:“夜属阴,阴盛则脾脏之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因痛而啼,痛解而寐,故时哭时止。脾脏虚寒,运化失司.故吮乳无力,胃纳欠佳,大便溏薄。虚寒内盛,故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小便较清,面色青白,唇色淡红,舌苔薄白,指纹淡红均为脾寒所致。
治法:温脾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乌药散合匀气散加减。常用药:乌药、高良姜、炮姜温中散寒,砂仁、陈皮、木香、香附行气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桔梗载药上行,调畅气机。
大便溏薄加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时有惊惕加蝉蜕、钩藤祛风镇惊;哭声微弱,胎禀怯弱,形体羸瘦可酌用附子理中汤治之,以温中健脾,同时注意保暖。
2.心经积热
证候:啼哭时哭声较响,见灯尤甚,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宁,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指纹多紫。
分析:心主火,热伏于内,扰动神明,故人夜心烦而啼。(保婴撮要·夜啼)云:“心属火,见灯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幼科发挥·心所生病》云:“心属火则烦,多夜啼。”此证为受热所致,故哭声响亮,面赤唇红,身腹俱暖,大便秘结。苔黄,指纹紫均为热象。小便短赤,舌尖红为心经有热之象。
治法:清心导赤,泻火安神。
方药:导赤散加减。常用药:生地清热凉血,竹叶、木通清心降火,甘草梢泻火清热,灯心引诸药人心经。同时要注意避免衣被及室内过暖。
大便秘结而烦躁不安者,加生大黄以泻火除烦;腹部胀满而乳食不化者,加麦芽、莱菔子、焦山楂以消食导滞;热盛烦闹者加黄连、栀子以泻火除烦。
3.惊恐伤神
证候:夜间突然啼哭,似见异物状,神情不安,时作惊惕,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哭声时高时低,时急时缓,舌苔正常,指纹色紫,脉数。
分析:小儿神气怯弱,复因暴受惊恐,则心神受惊,故睡中惊悸而突然啼哭,神情不安,时作惊惕,紧偎母怀以求安全。《育婴家秘·夜啼》云:“惊惕者,常在梦中哭而作惊。”暴受惊恐,神志不安,心虚胆怯,故面色乍青乍白,指纹色紫,脉数。
治法:定惊安神,补气养心。,
方药:远志丸去朱砂。常用药:远志、石菖蒲、茯神、龙齿定惊安神,人参、茯苓补气养心。
睡中时时惊惕者,加钩藤、蝉蜕、菊花以熄风镇惊。也可用琥珀抱龙丸以安神化痰。
[其他疗法]
一、外治疗法
将艾叶、干姜粉炒热,用纱布包裹,熨小腹部,从上至下,反复多次。或用丁香、肉桂、吴茱萸等量研细末,置于.普通膏药上,贴于脐部。用于脾寒气滞证。
二、针灸疗法
1.艾灸神阙 将艾条燃着后在神阙周围温灸,不触到皮肤,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连灸7日,用于脾寒气滞证。
2.针刺 取穴中冲,不留针,浅刺出血。用于心经积热证。
三、推拿疗法
1.分阴阳,运八卦,平肝木,揉百会、安眠(翳风与风池连线之中点)。惊恐者清肺金,揉印堂、太冲、内关;脾寒者补脾土,揉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心热者泻小肠,揉小天心、内关、神门。
2.按摩百会、四神聪、脑门、风池(双),由轻到重,交替进行。-患儿惊哭停止后,继续按摩2—3分钟。用于惊恐伤神证。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要注意防寒保暖,但也勿衣被过暖。
2.孕妇及孚L母不可过食寒凉及辛辣热性食物,勿受惊吓。
3.不可将婴儿抱在怀中睡眠,不通宵开启灯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二、护理
1.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祥和,检查衣服被褥有无异物刺伤皮肤。
2.婴儿无故啼哭不止,要注意寻找原因,如饥饿、过饱、闷热、寒冷、虫咬、尿布浸渍、衣被刺激等,除去引起啼哭的原因。
[文献摘要]
《储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夜啼候》:“小儿夜啼者,藏冷故也。夜阴气盛,与冷相搏则冷动,冷动与脏气相并,或烦或痛,故令小儿夜啼也。”
《保婴撮要·夜啼》:“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热。夜属阴,阴胜则脾脏之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其候面青白,手腹俱冷,不思乳食是也。亦曰胎寒,用钩藤散。若见灯愈啼者,心热也。心属火,见灯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其候面赤,手腹俱暖,口中气热是也,用导赤散。若面色白,黑睛少,属肾气不足,至夜阴虚而啼也,宜用六味丸。若兼泻不乳,脾胃虚弱也,用六神散。若兼吐泻少食,脾胃虚寒也,用六君炮木香。大便不化,食少腹胀,脾气虚弱也,用异功散。心血不足者,秘旨安神丸。木火相搏者’,柴胡栀子散。肝血不足者,地黄丸。大抵此证,或因吐泻,内亡津液;或禀赋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或乳母急恚,肝火侮金,当用六君子汤补脾土以生肺金,地黄丸壮肾水以滋肝木。若乳母郁闷而致者,用加味归脾汤;乳母暴怒者,加味小柴胡汤;乳母心肝热搏者,柴胡栀子散,仍宜参客忤、惊啼览之。”
《幼幼集成·夜啼证治》:“小Jl夜啼有数证:有脏寒、有心热、有神不安、有拗哭,此中寒热不同,切宜详辨。脏寒者,阴盛于夜,至夜则阴极发躁,寒甚腹痛,以手按其腹则啼止,起手又啼,外证面青手冷,口不吮乳,夜啼不歇,加减当归散。心热烦啼者,面红舌赤,或舌苔白涩,无灯则啼稍息,见灯则啼愈甚,宜导赤散加麦冬、灯心,甚则加川连、龙胆草。神不安而啼者,睡中惊悸,抱母大哭,面色紫黑,盖神虚惊悸,宜安神丸定其心志。有吐泻后及大病后夜啼,宜由心血不足,治同上。”
[现代研究]
马仁智、马志华.蝉灯饮治疗婴儿夜啼症25例.江苏中医1995;16(11):18
方取蝉蜕、灯心草各3g,每日1剂,水煎分3-4次口服,连服2-3剂。服3剂不愈者视为无效。治疗25例,23例治愈。本方尤宜于婴儿病后体弱,余热未尽;虚烦不寐,惊哭夜啼之症。
曹春芬、洪波。钩蝉芍苓汤治疗小儿夜啼症33例.中医研究1992;(1):33
本方用钩藤6—8g,蝉蜕1—3g,酒白芍、茯苓各6-10g。舌红苔黄,指纹青紫者加麦冬3—6g;烦躁不安,指纹青紫者加百合6—log,生地3-log,1日1剂,口服。共治疗33例。结果近期治愈30例,无效3例,远期治愈30例,3例复发。疗程最短3天,最长10天。
黄炳初.乌药蝉衣散敷脐治疗小儿夜啼.四川中医1994;(5):39
本方用乌药、僵蚕各10s,蝉蜕15g,琥珀3g,青木香6g,雄黄5g,研细末备用。用时取药10g,用热米酒将药末调成糊状,涂在敷料上,敷脐。每晚换1次,7天为1疗程。一般1疗程治愈。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31)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