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散

和中散

【处方】:人参1两(去芦),白茯苓1两(去皮),白术1两,黄耆1两(去芦),甘草半两(微炒),白扁豆半两(姜汁浸1宿,蒸过,去皮,焙干,微炒),木香1分(煨),藿香叶半两(去梗),缩砂仁半两,半夏1两(汤泡洗7次)。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白术

又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

性味:味苦;甘;性温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黄耆

又名: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绵(侯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芪(《纲目》),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

性味:甘,微温。 ①《本经》:"味甘,微温。" ②《别录》:"无毒。生白水者,冷。" ③《药性论》:"白水赤皮者,微寒。" ④《医学启源》:"气温,味甘,平。"

功效: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①《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②《别录》:"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③《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生陇西者下补五脏。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 ④《日华子本草》:"黄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癣,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白水耆,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耆;赤水耆,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耆治烦,排脓力微宁黄耆,遇缺即倍用之。" ⑤《医学启源》:"治虚劳自寒(’寒’一作’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 ⑥王好古:"主太阴疟疾。" ⑦《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白扁豆

又名:藊豆、白藊豆、南扁豆、沿篱豆、蛾眉豆、羊眼豆、凉衍豆、白藊豆子、膨皮豆、茶豆、小刀豆、树豆、藤豆、火镰扁豆、眉豆

性味:甘淡;微温;平

功效:健脾,化湿,消暑。主脾虚生湿,食少便溏,白带过多,暑湿吐泻,烦渴胸闷

木香

又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

性味:辛味辛;苦;性温

功效: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 ;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

半夏

又名: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头、老鸹头、地巴豆、无心菜根、老鸹眼、地雷公、狗芋头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补脾胃,解劳倦,退热止呕,消痰进食,轻健四肢。主

【用法用量】:每服2大钱,用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1个(去核),煎至6分,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五引《卫生家宝》

【病论】

感冒偏方

葱白粥
来源 《济生秘览》
原料 粳米50克 葱白 白糖各适量
制法 先煮粳米,待粳米将熟时把切成段的葱白2~3茎及白糖放入
即可。
用法 每日1次。热服,取微汗。
功效 解表散寒,和胃补中。适用于风寒感冒。
香薷饮
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料 香薷10克 厚朴5克 白扁豆5克(或加白糖适量)
制法 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
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
用法 代茶频饮。
功效解表清暑,健脾利湿。适用于夏季感冒,夹暑湿证。
葱豉黄酒汤
来源 《孟诜方》
原料 豆豉15克 葱须30克 黄酒50克
制法 豆豉加水1小碗,煎煮10分钟,再加洗净的葱须,继续煎5分
钟,最后加黄酒,出锅。
用法 每日2次,趁热顿服。
功效 解表和中。适用于风寒感冒。
地瓜葛根煎
来源 民间方
原料 鲜地瓜100克 葛根(干品)50克
制法 将地瓜洗净切片和葛根一起,加水适量水煎,去渣。
用法 每日1次。1次服完。
功效 发表解肌,解热生津。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姜糖饮
来源 民间验方
原料 生姜片15克 葱白适量 红糖20克
制法 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共3段)与生姜一起,加水50克煮沸,
加入红糖即可。
用法 趁热一次服下,盖被取微汗。
功效 止呕吐,除风湿寒热,发汗解表,和中散寒。适用于风寒感
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者
银花薄荷饮
来源 经验方
原料 银花30克 薄荷10克 鲜芦根60克
制法 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克,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
钟,滤去渣,加适量白糖。
用法 每日3~4次,温热服。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各种热病初起;对发热较重的风热
型感冒,效果显著
五神汤
来源 《惠直堂经验方》
原料 荆芥 苏叶 生姜各10克茶叶6克 红糖30克
制法 将荆芥、苏叶洗净,与茶叶、生姜一并放文火上煎沸,加
红糖溶化即成。
用法 随量服。
功效 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米醋萝卜菜
来源 经验方
原料 生萝卜250克 米醋适量
制法 将萝卜洗净切片,加米醋浸数小时。
用法 当菜下饭。每日1剂。
功效 辛凉解表,消食解毒。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姜糖苏叶饮
来源 《本草汇言》
原料 苏叶 生姜各3克 红糖15克
制法 将生姜、苏叶洗净切成细丝,放入瓷杯内,再加红糖,以沸
水冲泡,盖上盖,温浸10分钟即成。
用法 每日2次,趁热服食。
功效 发汗解表,祛寒健胃。适用于风寒感冒;对同时患有恶心、
呕吐、胃痛、腹胀等症的胃肠型感冒,则更为适宜。
桑菊薄竹饮
来源 《广东凉茶验方》
原料 桑叶 菊花各5克 薄荷3克 苦竹叶白茅根各30克
制法 将桑叶、菊花、苦竹叶、白茅根、薄荷洗净,放入茶壶内,
用开水泡10分钟即成。
用法 代茶随时饮用。
功效 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
杭菊糖茶
来源 民间验方
原料 杭菊花30克 白糖适量
制法 将杭菊花放茶壶内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
用法 代茶饮服。
功效 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适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
发热患者。
银花饮
来源 民间方
原料 银花30克 山楂10克 蜂蜜250克
制法 将银花、山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
后取药液一次,再加水煎熬一次,将两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搅拌
均匀即成。
用法 每日3次,或随时饮用。
功效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
葱豉汤
来源 《孟诜方》
原料 连须葱白30克 淡豆豉10克 生姜3片 黄酒30克
制法 将葱白、淡豆豉、生姜加水500克,煎沸再加黄酒煎煮。
用法 热服,服后盖被取汗。
功效 解表和中。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5)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