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苏饮
【处方】:人参3分,蕲艾3分,川芎3分,当归1钱,条芩2钱,生术2钱,陈皮4分,紫苏4分,生甘草4分,阿胶1钱。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川芎
又名:芎藭、小叶川芎
性味:辛,温。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当归
又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味甘;辛;苦;性温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陈皮
又名:橘皮
性味:苦、辛,温。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紫苏
又名: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
性味:辛,温。
功效: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
阿胶
又名:傅致胶、盆覆胶、驴皮胶
性味:味甘;性平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主血虚证;虚劳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血痢;妊娠下血;崩漏;阴虚心烦失眠;肺虚澡咳;虚风内动之痉厥抽搐。
【功能主治】:妊娠跌打动胎,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有外感者,加葱白4寸;腹痛,减蕲艾,加砂仁4分。
【摘录】:《胎产秘书》卷上
【病论】
威灵仙宣壅导滞人参乌梅疗久咳
宣壅导滞话灵仙
余在诸贤的启示下,对威灵仙的功用作了初步拓展。清人贾九如著《药品化义》曰:“灵仙气和,味微苦,性凉而急,能升能降,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凡痰湿壅滞经络而形成的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用此疏通经络壅滞之血滞、痰瘀,便能消散。因其性凉又微苦,对风湿之邪郁遏日久化热者亦相宜。”乃推想此药对肝郁气滞而引起的诸症也必能起到作用。如梅核气,多是因为肝气不舒、郁瘀经脉而致咽部堵塞感,不痛或微痛,吐之不出,咽之无物。重者咽部稍红,多属气郁日久化热,治疗多取仲景的厚朴半夏汤,或四逆散加味,或吴瑭的香附旋覆花汤,常能有效。乙亥春,我在门诊时,遇三十多岁女,症如前述,但尚见胸闷。投厚朴半夏汤加柴胡、金莲花、代代花、玉蝴蝶、合欢花,6剂而不效。余以为时日尚少,继照上方又3剂。三诊告知,9剂下咽,未见寸效。再三思索,药症不悖,何以不效?沉思良久,或许宣达之力不足?故仍投原方加威灵仙与射干各10g,投3剂以观后效。4天后来,病去其半。又3剂,病愈。
之后,遇此类病人,每加威灵仙与射干,较得心应手。我国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先生治此疾喜加海浮石与山豆根。山豆根与射干同为清热解毒、利咽爽喉之味,取海浮石意在其咸寒能化痰软坚散结,而我配威灵仙则取其宣通十二经络,能升能降,搜除经络之痰瘀,又能引药直达咽部。正是因为它有宣壅导滞、迅疾善走之性,所以治疗胃石证,余必选之,且用量多在30g之上。除以上外,若胸阳痹阻,余亦在相应方的基础上佐威灵仙。如某电厂机电工程师张××,50余岁,久患胸痹,脉迟,四末凉感,面色苍白,余在栝楼薤白生脉饮的方中,加上威灵仙,效果颇好。
人参乌梅疗久咳
浏览众多本草学常将乌梅列入固涩剂中,所以凡久泻、久痢脓血、脱肛、滑精等,多选用之,但其敛肺止咳之功较少应用。明人李中梓与众本同,谈乌梅之治首论肺疾,次论肠疾。清人贾九如也将其列为肺药,说它入肺经治久嗽,又告诫说,若咳嗽初起,气实喘促,胸膈痞闷,恐酸以束邪气而戒之。清人黄宫绣说乌梅酸涩而温似有类于木瓜,但能入肺而收,金人成无己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综观上述,乌梅治咳之功不容忽视。以余临床粗浅体验,外感风寒之咳,也不可避免伤气。肺主气,伤气即伤肺,若遇平素气虚而感受了风寒而咳者,亦可在发散风寒的前提下加点乌梅以敛肺。当然咳久而致胸闷短气,呼不足以息时,乌梅可放胆用之,勿虑敛邪。如治王××,三十多岁,夙非虚人,然偶感风寒咳嗽,逾月而不瘥,且见胸闷不畅,气短,嗳气。余投以相应之方药,诸症均瘥,惟咳嗽依然如初。至四诊时,在首诊之方加了乌梅,5剂后咳止。久咳之人,余亦喜加当归或仙鹤草,血药可能改善肺循环的作用。
久咳,余尚不废人参。治咳嗽药中加人参,是受广东邓锦生先生的启迪。40年前,邓之小女久咳而不愈,彼其时技穷,无奈请教一老中医。此老未见其女,仅据邓述,咳久而短气,汗出,嘱投以参附汤治之。邓遵嘱令其女进3剂,病去八九,又进几剂,久病若失。邓极叹服老者经验,也令我难忘,常仿用之,每获桴鼓之效。如1994年秋,一中年女性轩XX,是年9月送子上学遭秋寒雨淋,翌日即咳而不止,余以宣肺疏郁、散寒化痰之剂,治十余日咳仍未止。彼时余虽知人参可治久咳,然虑此患乃感寒而发,故未敢贸然,三诊时,脉见沉缓,恶寒,遂以参附佐陈皮、枳壳、当归、仙鹤草、厚朴、杏仁、苏叶、麻黄,7剂。10月后陪其母求医并告寒咳已愈。此例外感寒邪,虽用了人参补肺之虚,然因方中苏叶、厚朴、陈皮,麻黄之散,可防补药之敛邪也。方中诸药之性相反相成,补散、寒热、攻补兼施,常常应用,古已发端,如名方参苏饮之用人参。又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温脾丸以三黄配姜、附、桂。治关格大便不通方,以硝黄攻下配乌梅、白芍酸收。前者寒热并用,后者下收同施,妙不可言。贾九如先生在其《药品化义·药论》中说:“朱丹溪以人参配麻黄,治久咳而寒邪失于表散者。两者,一补一散,妙如走珠。凡寒邪入肺失于表散者,经年咳嗽,百药无功,自非麻黄终难搜逐。”贾氏段话,令余回味无穷,且指导着我的临床实践。(吕 中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中医院)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