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脂丸
【处方】:赤石脂1两半,白矾(烧令汁尽)1两半,龙骨1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100枚。
赤石脂
又名:赤符、红高岭、赤石土、吃油脂、红土
性味:甘;涩;酸;温;无毒
功效:涩肠;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生肌。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不敛;湿疹;外伤出血
白矾
又名:石涅、矾石、羽涅、羽泽、涅石、矾石、理石、白君、明矾、雪矾、云母矾、生矾
性味:酸涩;寒;有毒
功效:祛痰燥湿;解毒杀虫;止泻止血。主中风;癫痫;喉痹;疥癣湿疮;痈疽肿毒;水火烫伤;口舌生疮;烂弦风眼;聤耳流脓;鼻中息肉;疮痔疼痛;崩漏;衄血;损伤出血;久泻玖痢;带下阴痒;脱肛;子宫下垂
龙骨
性味:甘涩;平;无毒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主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
杏仁
又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杏、甜梅。
性味:苦;温;有毒
功效: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主外感咳嗽;喘满;伤燥咳嗽;寒气奔豚;惊痫;胸痹;食滞脘痛;血崩;耳聋;疳肿胀;湿热淋证;疥疮;喉痹;肠燥便秘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血痔,下血至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枣汤送下,日2次。以愈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病论】
从《本经疏证》来看乌头赤石脂丸
厦医师有云:
“因为年代过久,汉朝又是用竹简写书,难免脱落些文字,因此临床上如果中医按照金匮中的原方来制作丸剂是无效的,此方我将其中乌头取出,改变另一味药加进去之后,病人服后是一剂知,二剂已,目前只有我跟我的学生知道我删改了乌头这味药,所以我改原名(乌头赤石脂丸)成为乌金丸. ”
桂林古本:
------------------------------------------------------
乌头赤石脂丸方
乌头一两 蜀椒一两 附子五钱 干姜一两 赤石脂一两
------------------------------------------------------
宋本:
------------------------------------------------------
乌头赤石脂丸方
乌头一分 蜀椒一两 附子半两 干姜一两 赤石脂一两
------------------------------------------------------
由桂林古本对照宋本来看乌头这味药剂量差别很大, 可推知宋本有误,所以服用无效. 倪海厦医师自制乌金丸, 虽不知以何药易之, 但其必有高明之处, 可谓殊途同归, 下面是《本经疏证》对乌头赤石脂丸方的阐述, 摘抄如下:
金匮要略乌头赤石脂丸。联用附子乌头。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其义最为微妙。沈明宗曰。邪感心包。气应外俞。则心痛徹背。邪袭背俞。气从内走。则背痛徹心。俞藏相连。内外之气相引。则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即经所谓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是也。夫藏为俞气之所根。俞为藏气之所驻。谓其连属。则诸俞总在足太阳一经。经脉与藏并不相通也。故治俞者未必能藏。治藏者未必能及俞。附子乌头以气相属。系不相连。而同施并投焉。则可知两物为用。温藏之寒。即能外及俞之痛。治俞之痛。即能内及藏之寒。故方中蜀椒干姜赤石脂皆用一两。并附子乌头二物。亦僅及共数。可见虽用二物。原若只用一味。而其感通呼吸之理。已寓于其间矣。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则栝楼根实并用。蘼芜(川芎的苗)芎穷(穷加艹)并用。蜀漆恒山(这是什么?)并用。古人皆必有意义于其间。所当深长思者也。
由此可见乌头赤石脂丸中用“乌头”未必就是错误,错的只是量。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美丽的一天,大家早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