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汤
【处方】:防风2两,桂心2两,车前子2两,五加皮3两,丹参5两,鹿茸5两,巴戟天5两,干地黄5两,枸杞皮5两。
防风
又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车前子
性味:甘,微寒。
功效: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用于水肿胀满,热淋涩痛,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五加皮
又名:南五加皮、刺五加、刺五甲
性味:辛、苦,温。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丹参
又名:郄蝉草,赤参;木羊乳、逐马、奔马草、山参、紫丹参、红根、山红萝卜、活血根、靠山红、红参、精选酒壶根、野苏子根、山苏子根、大红袍、蜜罐头、血参根、朵朵花根、蜂糖罐、红丹参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效: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疼痛;症瘕积聚;热痹肿痛;跌打损伤;热入营血;烦躁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
鹿茸
又名:斑龙珠
性味:味甘;咸;性温
功效: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托疮毒。主肾阳虚衰;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虚劳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背酸痛;筋骨痿软;小儿五迟;女子崩漏带下;阴疽
巴戟天
又名:巴戟、巴吉天、戟天、巴戟肉、鸡肠风、猫肠筋、兔儿肠
性味:辛甘;温
功效:补肾助阳;强筋壮骨;祛风除湿。主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宫冷不孕;风寒湿痹;腰膝酸软;风湿肢气
干地黄
又名:生地黄、原生地、干生地
性味:味甘;苦;微寒
功效:滋阴清热;凉血补血。主热病烦渴;内热消渴;骨蒸劳热;温病发斑;血热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血少经闭
【功能主治】:补肾。主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补汤者,补肾脏之真阳。故用桂心、巴戟、鹿茸、地黄峻补精血,兼收防风之走督脉利腰脊,为鹿茸之外使;丹参达心包,行血脉,为地黄之内助;五加皮强肝肾,壮筋骨,为桂心之匡佐;杞根皮通三焦,泄旺气,为巴戟之别使;车前子分清浊,涩精气,为补肾之首推也。
【摘录】:《千金》卷十九
【病论】
亦食亦药话芡实
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秋令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芡实正具备了这一特点。秋季及时进补芡实,不但能健脾益胃,又能补充营养。
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主要的功用是补脾止泻、固肾涩精。《神农本草经》将芡实列为补中上品,认为它能“益精气,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本草择要纲目》说“糯米合芡实作粥食,益精强志,聪耳明日,通五脏,好颜色。”《滇南本草》载:芡实能“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民间有用芡实60g,红枣10枚,花生30g,加入适量红糖水煮成大补汤,具有易消化、营养高、调补脾胃、益气养血等功用,对体虚者、脾胃虚弱的产妇、贫血者有良好功效。芡实与瘦肉同炖服,对解除神经痛、关节痛、腰腿痛等虚症有一定功效。用芡实50~100g炖老鸭作食,可治虚烦泻泄、肾虚多尿等症。用羊脊骨(带肉)煎熬取汁,加芡实粉200g,同制成羹,食时加生姜汁10g,并入五味调和,空腹食之,对湿痹、腰膝酸痛有效,且能益精气、利耳目。用芡实60g,北芪15g,同煮食之,有补肾作用,可治遗精、白带和多尿等症。若将芡实与糯米或粳米一起煮粥,再加点莲子、桂圆,晨起食之,可宁神定志。
在临床上,芡实可用于治疗脾虚不运,久泻久痢。例如,取芡实15克,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赤石脂、干姜各9克,粳米35克,组成“强中桃花汤”,可以治疗脾胃虚寒,滑泻不止。芡实又常用于治疗梦遗失精。方用芡实、金樱子(去毛)各等份,水泛为丸,此即水陆二仙丹,每次服9克,每天两次,治疗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早泄、遗尿等症效果良好。此外,芡实30克,与阿胶9克、党参15克、龟板24克、山萸肉12克,共同组成“五味固冲汤”,还可以治疗冲任虚损、崩漏带下和月经过多。而湿热带下,则需用芡实加黄柏、山药、白果、车前子等药,以清利湿热。(祝建材)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