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汤
【处方】:熟地2钱,当归1钱,白芍8分,丹皮8分,元参1钱,丹参1钱,木通8分,车前8分。
当归
又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味甘;辛;苦;性温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白芍
又名:白芍药、金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功效: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丹参
又名:郄蝉草,赤参;木羊乳、逐马、奔马草、山参、紫丹参、红根、山红萝卜、活血根、靠山红、红参、精选酒壶根、野苏子根、山苏子根、大红袍、蜜罐头、血参根、朵朵花根、蜂糖罐、红丹参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效: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疼痛;症瘕积聚;热痹肿痛;跌打损伤;热入营血;烦躁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
木通
又名:通草、附支、丁翁、丁父、葍藤、王翁、万年、万年藤、燕蕧、乌蕧、活血藤。
性味:苦;性寒
功效:清热利尿;活血通脉。主小便赤赤;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喉疼痛;口舌生疮;风湿痹痛;乳汁不通;经闭;痛经
车前
又名:罘苜(《诗经》),马舄(《毛诗传》),当道(《本经》),陵舄(《列子》),牛舌草(陆玑《诗疏》),车前草、虾蟆衣(《尔雅》郭璞注),牛遗、胜舄(《别录》),车轮菜、胜舄菜(《救荒本草》),蛤蚂草(《滇南本草》),虾蟆草(《简便单方》),钱贯草(《生草药性备要》),牛舄(《医林纂要》),地胆头、白贯草(《中国药植志》),猪耳草(《青海药材》),饭匙草、七星草、五根草、黄蟆龟草(《福建民间草药》),蟾蜍草、猪肚菜、灰盆草(《广西中兽医药植》),打官司草(《江苏植药志》),车轱辘菜、驴耳朵菜(《东北药
性味:甘,寒。 ①《别录》:"味甘,寒。" ②《履巉岩本草》:"甘咸,寒,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咸。"
功效:利水,清热,明目,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肉,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痹乳蛾,咳嗽,皮肤溃疡。 ①《别录》:"主金疮、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止烦,下气,除小虫。" ②陶弘景:"疗泄精。" ③《药对》:"主阴癀。" ④《药性论》:"治尿血。能补五脏,明目,利小便,通五淋。" ⑤《滇南本草》:"清胃热,利小便,消水肿。" ⑥《本草汇言》:"主热痢脓血,乳蛾喉闭。能散,能利,能清。" ⑦《本草正》:"生捣汁饮,治热痢,尤逐气癃,利水。" ⑧《本草备要》:"行水,泻热,凉血。" ⑨《生草药性备要》:"治白浊。" ⑩《医林纂要》:"解酒毒。" ⑾《科学的民间药草》:"镇咳,祛痰。" ⑿《贵州民间方药集》:"外治毒疮,疔肿。" ⒀《湖南药物志》:"祛痰止咳,滑胎,降火泻热,除湿痹,祛膀胱湿热,散血消肿。治火眼,小儿食积,皮肤溃疡,喉痹。"
【功能主治】:阴血大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脉症正宗》卷一
【病论】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技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 [b]病因病机[/b] 热毒致瘀:热毒深入营血,煎熬血液,血行不畅、甚至瘀塞;或热邪迫血妄行,离经之血停滞而为瘀。 气虚致瘀:卒病耗伤正气,气虚不能统血,血不归经,发为出血,离经之血停滞而为瘀血。 血虚致瘀:血虚耗伤,阴血不足,血涩不行,瘀滞于内,旁出经外,发为出血,因虚而瘀,因瘀出血,离经之血又为瘀血,形成恶性过程。 阳衰致瘀:气血凝滞,血脉瘀涩而为病。 [b]辨证分型[/b] 热盛血瘀:皮肤发斑,其色紫暗,甚则衄血、咯血、便血、尿血等,身热口渴,或神昏谵语,舌质红绛或紫暗,无苔,脉沉细数。 [治法] 清热凉血,解毒化瘀。 [方药] 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味:主要药物:犀角(水牛角代)、牡丹皮、赤芍、生地黄。可加紫草、丹参增强凉血活血之效。若热毒较甚,可用清瘟败毒饮合血府逐瘀汤化裁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神昏者可与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 气虚血瘀:皮肤紫斑或有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伴见神疲懒言,气短自汗,舌胖嫩苔白,脉沉无力或脉微欲绝。 [治法] 益气活血。 [方药]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主要药物: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生地、桃仁、红花、牛膝、川芎、枳壳、桔梗、柴胡、赤芍。 若气虚较甚,可加黄芪补气行瘀。 血虚血瘀:皮肤紫斑,呕血、咯血、或便血、尿血,面色白无华,心悸,头晕眼花,舌淡或有瘀点,苔白,脉细数无力。 [治法] 补血化瘀。 [方药]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合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主要药物:当归、黄芪、桃仁、红花、生地黄、牛膝、枳壳、川芎、桔梗、柴胡、赤芍、甘草。若出血明显,可去赤芍、桃仁活血之品。 阳衰血瘀:皮肤紫斑,呕血、咯血、便血、尿血,面色苍黄而暗,唇紫,腹大肢肿,按之如泥,喜暖畏寒,四肢不温,舌淡紫有瘀斑,脉沉细涩。 [治法] 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方药] 急救回阳汤(《医林改错》):主要药物:党参、附子、干姜、白术、桃仁、红花、甘草。 [b]适宜技术[/b] 1.针刺疗法 对呕吐拒药者,可针刺足三里、中脘、内关、强刺激,针用泻法。 2.灸法 艾灸穴取气海、关元、足三里、膻中,采用直接灸或悬灸,每穴4~5壮20分钟。用于DIC引起的休克者。 3.中成药 凉血口服液(水牛角、赤芍、生地黄、牡丹皮等),每毫升含生药2克,每次30毫升。每日3~4次,疗程4~5天内,治疗各种感染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中药针剂 (1)丹参注射液:治疗流脑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用法:丹参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12岁以上16毫升,12岁以下8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100毫升静脉点滴,或4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1~3次。 (2)川芎嗪注射液:常用本药40~12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溶液250~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 (3)血府逐瘀注射液:常用本药5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于两小时内静脉滴注完毕,每日3~4次。 (4)红花泽兰注射液:常用20%红花泽兰注射液10~2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 1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2次。 (5)参麦注射液:每次10~20毫升,加入50%葡萄糖溶液20~30毫升,缓慢静脉推注,每隔15~60分钟,重复推注一次,连续使用3~5次。血压回升稳定后,以30~6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盐水500毫升中静脉滴注。用于DIC导致的休克者。 [b]预防护理[/b] 对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运用适量肝素预防DIC的发生;各种休克患者应设法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预防和及时处理产科意外,如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宫内死胎等,并及早结束妊娠;有羊水栓塞时,应早期应用肝素治疗;大手术患者,尽量减少组织损伤;避免输入库存过久的血液。(摘自《急症中西医诊疗技术》)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