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丸
【处方】:黄柏2两,知母2两,龟版2两,锁阳2两,天门冬2两,白芍药2两,熟地黄5两,枸杞子3两,干姜5钱,五味子1两。
黄柏
又名:檗木、檗皮、黄檗。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知母
又名:蚳母、连母、野蓼、地参、水参、水浚、货母、蝭母、芪母、提母、(艹是)母、女雷、女理、鹿列、韭逢、儿踵草、东根、苦心、儿草、水须、昌支、蒜瓣子草、兔子油草、山韭菜、羊胡子根、穿地龙、虾草、马马草、淮知母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止渴除烦。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
龟版
又名:龟甲、神屋(《本经》),龟壳(《淮南子》),败龟甲(《小品方》),败将、败龟版(《日华子本草》),龟筒(《本草衍义》),龟下甲(朱震亨),龟底甲(《药品化义》),龟腹甲(《医林纂要》),元武版、坎版、拖泥板(《药材学》)。
性味:咸甘,平。 ①《本经》:"味咸,平。" ②《别录》:"甘,有毒。" ③《药性论》:"无毒。"
功效:滋阴,潜阳,补肾,健骨。治肾阴不足,骨蒸劳热,吐血,衄血,久咳,遗精,崩漏,带下,腰痛,骨痿,阴虚风动,久痢,久疟,痔疮,小儿囟门不合。 ①《本经》:"主漏下赤白,破症瘕,痎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 ②《别录》:"主头疮难燥,女子阴疮,及惊恚气,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热,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以作汤良,益气资智,亦使人能食。" ③《药性论》:"灰治脱肛。" ④《四声本草》:"主风脚弱,炙之,末,酒服。" ⑤《日华子本草》:"治血麻痹。" ⑥《本草衍义》:"补心。" ⑦《日用本草》:"治腰膝酸软,不能久立。" ⑧朱震亨:"补阴,主阴血不足,去瘀血,止血痢,续筋骨,治劳倦,四肢无力。" ⑨《本草蒙筌》:"专补阴衰,善滋肾损。" ⑩《纲目》:"治腰脚酸痛,补心肾,益大肠,止久痢久泄,主难产,消痈肿,烧灰敷臁疮。" ⑾《本经逢原》:"烧灰酒服,治痘疮。" ⑿《医林篆要》:"治骨蒸劳热,吐血,衄血,肠风痔血,阴虚血热之症。"
锁阳
又名:琐阳、不老药、锈铁棒、地毛球、黄骨狼、锁严子、羊锁不拉
性味:味甘;性温
功效:补肾壮阳;益肠通便。主肾虚阳痿;遗精早泄;下肢痿软;虚人便秘
天门冬
又名:虋冬、大当门根、天冬
性味:味甘;苦;性寒
功效:滋阴润燥;清肺降火。主燥热咳嗽;阴虚劳嗽;热病伤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喉肿痛
熟地黄
又名:熟地
性味:味甘;性温
功效: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主血虎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枸杞子
又名:苟起子、枸杞红实、甜菜子、西枸杞、狗奶子、红青椒、枸蹄子、枸杞果、地骨子、枸茄茄、红耳坠、血枸子、枸地芽子、枸杞豆、血杞子、津枸杞
性味:味甘;‘性平
功效:养肝;滋肾;润肺。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一清;腰膝酸软;阳痿贵精;虚劳咳嗽;消渴引饮
干姜
性味:辛、热。
功效: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五味子
又名:北五味子、辽五味子
性味:酸、甘,温。
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2钱重。
【功能主治】:锁阳固精,滋阴补肾。主肾水不足,阴虚阳亢,头晕咳嗽,腰膝酸痛,四肢无力,梦遗滑精。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炒盐汤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病论】
子宫脱垂中医诊疗技术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称子宫脱垂。子宫脱垂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脱垂。中医称本病为“阴挺”。 [b]病因病机[/b] 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带脉提摄无力。 气虚:素体虚弱,中气不足;产程过长,或分娩时用力太过,或产后过早操劳持重,或久咳不愈,或便秘努责,损伤中气。中气下陷,冲任带脉失于固摄,以致子宫下垂。 肾虚:先天不足,或房劳多产,或年老体弱,肾气亏虚,冲任不固,带脉弛纵,以致子宫下垂。 治疗应根据“虚者补之,陷者举之,脱者固之”的原则,以益气升提,补肾固脱为主。 [b]辨证论治[/b] 1.气虚 [证候] 子宫下移或脱出阴道口外,劳则加剧,小腹下坠,神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胃纳不佳,小便频数,或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法] 补益中气,升阳举陷。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 主要药物: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续断、金樱子、杜仲。 腰酸明显,加杜仲、川断;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者,加山药、芡实、茯苓、桑螵蛸。 2.肾虚 [证候] 子宫下移或脱出阴道口外,日久不愈,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小腹下坠,带下清稀;舌质淡,苔薄,脉沉弱。 [治法] 补肾固脱,益气升提。 [方药] 大补元煎加减。 主要药物:人参、山药、熟地黄、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黄芪。 若带下增多、色白质稀者,加金樱子、芡实、牡蛎。 若子宫脱出日久,表面红肿疼痛,甚或溃疡渗液,色黄秽臭,舌略红,苔黄腻,脉弦数,予以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龙胆草、山栀子、黄芩、车前子、通草、泽泻、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加减,以清热利湿。 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适用于气虚型子宫脱垂。 五子补肾丸: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肾虚失固所致的子宫脱垂。 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适用于兼加湿热所致的子宫脱垂。 [b]经验方[/b] 1.益气升提汤 [药物组成]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升麻 4.5克,白术12克,益母草24克,枳壳12克,地骨皮 4.5克,石榴皮4.5克。 [适应证] 脾虚气陷之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 水煎分服,每日一剂。 2.升宫汤 [药物组成] 党参50克,白术、茯苓、乌梅、金樱子、桑寄生各10克,炙甘草、柴胡、升麻、制附片各5克,黄芪15克,当归30克,杜仲15克。 [适应证] 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小腹下坠,腰脊酸痛,神疲乏力等证。 [用法用量] 水煎分服,每日一剂。 [b]适宜技术[/b] 1.熏洗法 (1)祛湿固脱方:麻黄6克,炒枳壳12克,透骨草9克,五倍子9克,小茴香6克。布包,温水浸泡15分钟后,煎数沸。趁热先熏后洗,然后将子宫脱出部分轻轻还纳,卧床休息。 子宫脱垂较重者,加桑寄生、升麻、金樱子;因摩擦破溃有分泌物者,加桑螵蛸、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兼见白带,阴痒者,加蛇床子、马鞭草、枯矾、清半夏、刺猬皮之类药。另可用五倍子、石榴皮、生枳壳、露蜂房,配以坐药纳入阴中。 (2)金银花30克,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 30克,蛇床子30克,黄连6克,苦参15克,黄柏10克,枯矾10克。煎水熏蒸,稍凉后坐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适用于子宫脱出,伴黄水淋淋、湿热下注者。 2.外敷法 (1)杜仲、枳壳、蓖麻子(去壳)各30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散适量,以食醋调和成膏状,贴敷脐中,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2)处方:升麻、黄芪、柴胡、党参各10克,枳壳15克,麝香0.3克。以上方药除麝香另研外,余药共研细末,以食醋调和成膏状,备用。治疗时嘱病人平卧于床上,取麝香0.15克,纳入脐中,再用药膏贴敷其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3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针灸法 (1)体针 主穴为:①维胞穴(关元旁开6寸),进针后大幅度捻转,病人即有子宫收缩感;②子宫穴(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中点向内一横指),进针后向耻骨联合方向深刺,深度以病人感到阴部发酸上抽感为止;③三阴交。 配穴为长强、百会、阴陵泉。若有膀胱膨出者,可针刺关元透曲骨,或横刺横骨;直肠膨出者,可针刺提肛肌穴,有往上抽动感为度。 气虚下降,取气海、曲骨、维胞、子宫、足三里、中极穴;肾虚下脱,取关元、子宫、维胞、肾俞、三阴交穴;肝经湿热取中极、子宫、带脉、大敦、阴陵泉穴。虚证用补法或加温针,实证用泻法。 (2)耳针:取子宫、交感、脾、肾、外生殖器穴,埋针或用磁珠贴,每日按压数次。 (3)艾灸:取百会、足三里、气海、长强穴,隔姜灸或温针灸。 4.体操疗法 (1)夹臀分脚运动:直体仰卧,两脚尖向左右两侧分开,同时两侧臀部夹紧,同时提肛10秒,然后还原,共6次。 (2)提肛运动:仰卧,两手托住腰部,两膝弯曲,撑床,髋部向上挺起,同时提肛10秒钟后还原,共做6次。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你给我的是,万念俱灰的伤害;我给你的是,竭尽生命的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