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膏
【处方】:透骨草、忍冬藤、蒲公英、鹤虱草、九龙藤、野天麻、旱莲草、半枝莲、地杨梅、豨莶草、苍耳草、紫地丁、地锦草、旱辣蓼、大小青、薄荷叶、灵芝草、鱼腥草、见肿消、血见愁、淡竹叶、南天竹、枸杞、头橘树头、枳(木具)叶、五加叶、接骨木、石楠头、地蜈蚣、篇蓄草、马齿苋、野芥菜、蛇床叶、长青草、慎火草、太湖葱各等分。
透骨草
又名:珍珠透骨草、竹格叉、吉盖草、枸皮草。
性味:辛;性温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毒目痛。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腰部扭伤;瘫痪;闭经;阴囊湿疹;疮疖肿毒
忍冬藤
又名:老翁须、金钗股、大薜荔、水杨藤、千金藤、鸳鸯草、鹭鸶藤、忍冬草、左缠藤、忍寒草、通灵草、蜜桶藤、金银花藤、金银藤、金银花杆、甜藤、右篆藤、右旋藤、二花秧、银花秧、金银藤、金银花藤、净制忍冬藤、忍冬草、银花秧、二花藤
性味:味甘;性寒
功效:清热解毒;通络。主温病发热;疮痈肿毒;热毒血痢;风湿热痹
蒲公英
又名:凫公英、蒲公草、耩褥草、仆公英、仆公罂、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鹁鸪英、婆婆丁、白鼓丁、黄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奶汁草、残飞坠、黄狗头、卜地蜈蚣、鬼灯笼、羊奶奶草、双英卜地、黄花草、古古丁
性味:味苦;甘;性寒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乳痈;肺痈;肠痈;痄腮;疔毒疮肿;目赤肿痛;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胃火;肠炎;痢疾;肝炎;胆吓炎;尿路感染;蛇虫咬伤
九龙藤
又名:过岗龙、过江龙、邬郎藤、乌藤、串鼻藤、飞扬藤、山道藤、九龙根、羊蹄风、黄开口、子燕藤、五里藤、双木蟹、九牛燥、五花血藤、马脚藤、马蹄叶根
性味:苦苦;平;无毒
功效:祛风除湿,行气活血。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偏瘫,胃脘痛,疳积,痢疾
半枝莲
又名:并头草、狭叶韩信草、牙刷草、四方马兰
性味:辛、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水肿,黄疸。
地杨梅
性味:辛;平
功效:清热止痢。主赤白痢
豨莶草
又名:肥猪草、肥猪菜、粘苍子、粘糊菜、黄花仔、粘不扎
性味:辛、苦,寒。
功效: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地锦草
又名:草血竭、血见愁草、血见愁、小虫儿卧单、铁线草、普瓣草、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扑地锦、奶花草、奶草、奶汁草、铺地锦、铺地红、红莲草、斑鸠窝、三月黄花、地蓬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奶疳草、红茎草、红斑鸠窝、地马桑、红沙草、凉帽草、小苍蝇翅草、红丝草、小红筋草、仙桃草、莲子草、软骨莲子草、九龙吐珠草、地瓣草、粪脚草、粪触脚、花被单、铺地草被单草、星星草、斑雀草、多叶果、凤凰窝、龙头狮子草。
性味:味辛;性平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主痢疾;泄泻;黄疸;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乳汁不下;跌打肿痛及热毒疮疡
灵芝草
又名:三秀(《楚辞》),茵、芝(《尔雅》)。
性味:甘,平。 ①《本经》:"甘,温。"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甘,平,无毒。"
功效: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 ①《本经》:"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 ②陶弘景:"疗痔。" ③《纲目》:"疗虚劳。" ④《中国药植图鉴》:"治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等慢性疾患。" ⑤《灵芝》:"治老年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
鱼腥草
又名:岑草、蕺、菹菜、紫背鱼腥草、紫蕺、菹子、臭猪巢、侧耳根、猪鼻孔、九节莲、折耳根、肺形草、臭腥 草。
性味:辛;寒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血见愁
又名:大叶藜、杂配藜(《东北药植志》),杂灰藜,大叶灰菜(《黑龙江中药》),八角灰菜(《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性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平。"
功效:止血,活血。治月经不调,崩漏,咯血,衄血,尿血,疮痈肿毒。 ①《东北药植志》:"止血。" ②《黑龙江中药》:"用于月经不调,妇女血病。" 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月经不调,崩漏,肺结核咯血,尿血。"
淡竹叶
又名:竹叶门冬青、迷身草、山鸡米、金竹叶、长竹叶、山冬、地竹、淡竹米、林下竹
性味:甘;淡;寒
功效:清热;除烦;利尿。主烦热口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儿惊啼;小便赤涩;淋浊
南天竹
又名:白天竹、天竹子、天竹、南天烛、山黄芩、钻石黄
性味:根、茎:苦,寒。 果:苦,平。有小毒。
功效:根、茎:清热除湿,通经活络。用于感冒发热,眼结膜炎,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 果: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哮喘,百日咳。
五加叶
又名:五加蕻
性味:味辛;性平
功效:散风除湿;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皮肤风湿;跌打肿痛;疝痛;丹毒
接骨木
又名:木蒴藋、续骨木、扦扦活、七叶黄荆、放棍行、珊瑚配、铁骨散、接骨丹、七叶金、透骨草、接骨风、马尿骚、臭芥棵、暖、骨树、自草柴、接骨草、青杆错、白马桑、大接骨丹、大婆参、插地活、公道老、舒筋树、根花木、木本接骨丹、九节风、
性味:味甘;苦;性平
功效:祛风利湿;活血;止血。主风湿痹痛;痛风;大骨节病;急慢性肾炎;风疹;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外伤出血
马齿苋
又名:马齿菜、马苋菜、猪母菜、瓜仁菜、瓜子菜、长寿菜、马蛇子菜
性味:酸,寒。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乳腺炎,痔疮出血,白带;外用治疔疮肿毒,湿疹、带状疱疹。
长青草
又名:雪山苓、捆仙绳、富贵草、转筋草、上天梯、土桔梗、四季青[四川]
性味:苦、微辛,平。
功效:祛风止咳,舒筋活络,调经止带。用于慢性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小腿转筋,白带,闭经,精神病烦燥不安。
【制法】:捣汁,煎加蜜,炼成膏;再加沉香、檀香、冰片、麝香各等分为末入内,收贮于瓷瓶,勿泄气。
【功能主治】:疠风。
【用法用量】:每服1匙,酒下,日3次。
【摘录】:《解围元薮》卷四
【病论】
吴中医学传统特色
序 言
苏州作为我国一个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吴中、吴下、三吴之称,建城已2500多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苏州就是吴国的都城,以后历为郡、府、省的首府,是江南著名的大都会。这里文化发达,环境优美,温暖湿润,商业繁荣,故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丰富的吴文化底蕴,给吴中医学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也为吴中医学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如果说丰富秀美的吴文化是吴中科学艺术之源,那么悠久精湛的吴门医派则是其流。 苏州历代名医辈出,从周代至今,有记录的名医千余家,其学术成就独树一帜,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吴门医派。吴中医家以儒医,御医、世医居多,有较深的文字功底和编撰能力,善于著述、总结前人经验及个人行医心得。苏州是温病学派的发源地,清初叶天士《温热论》的问世,更确立了以苏州为中心的温病学派的学术地位。从而形成了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的三大特点。这是吴医的精华所在,也是吴中医学甲天下的由来。吴门医派为苏州人民数千年来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吴门多名医--据资料统计,吴中历代医家有1200余人,其中医官、御医百余人。十三世纪下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苏州时,当地建筑、物产和医学等,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马可波罗游记》中写到的苏州城漂亮得惊人,有许多医术高明的医生,善于探出病根,对症下药。说明了吴门医学很早就引起海外旅行家的重视。明清时期,人们将这里的中医称作吴医。明代杨循吉在《苏谈》一书中称:今吴中医称天下。清代乾隆年间,唐大烈将苏州地区31位医家的医论汇编成《吴医汇讲》一书。从此,吴医这一名称始行天下。吴门医学在漫长的中医发展历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几大不同的医学流派。其中温病学派是吴门最具地方特色和科技优势的一大流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吴门医派的代表。此外吴医在仲景学说的研究、杂病证治的探讨、苏派外科的卓著,以及妇科、儿科、针灸等等,都赋有强烈而鲜明的吴门医学流派特色。以下我们将对温病、仲景、杂病、外科四大特色流派专篇论述,同时也可从中反映出历代名医的医学成就的科技贡献。
吴中多著述--吴中历代医家,既有高超的临床技术,又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善于著书立说,他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医学著作。据资料统计,历代吴医古籍530余种,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中医学的各个方面。影响较大的有宋代的《女科万金方》,元代的《泰定养生主论》、《十药神书》,明代的《医经溯洄集》、《薛氏医案二十四种》、《神农本草经疏》,清代的《绛雪园古方选注》、《临证指南医案》、《医经原旨》、《温热论》、《湿热论》、《徐氏医书六种》、《张氏医通》、《伤寒贯珠集》、《外科证治全生集》、《世补斋医书》等。此外,还有许多珍贵的稿本、抄本、孤本及罕见的木刻本,如《暴证知要》、《医便初集》、《医林正印》、《温热朗照》、《痧疹一得》、《医学蒙引》、《临证度针》、《古今方案汇编》、《内经病机纂要》等。1986年以来,有关部门组织编辑出版了大型吴医古籍丛书一《吴中医集》,收载了40多部医古籍,五百多万字数,并得到社会强烈的反响。以后《吴中名医录》、《吴中十大名医》、《吴中秘方录》等的相继出版,使吴中医学的古籍整理有了良好的开端。医案古籍是历代中医病历资料之汇编,据知存世的医案著作有百余家,目前面临着蛀、蚀、失、缺、这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有鉴于此,我们从中精选了吴门清代五十位著名医家的医案展示于后,以引起相关领导、有识之士的重视和支持,在抓紧古医籍保护工作的同时,做好医案医话的整理出版工作。 温病学说--吴门医派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苏州温病学派的兴起密切相关。在温病学说形成之前,一般医家都遵从张仲景的《伤寒论》六经传变的论证方法,进行辨证论治。吴中地区地处东南卑湿之地,是瘟疫、温病的屡发地区,因为温病的病因、发病、传变过程和治疗原则不同于伤寒,故运用治伤寒的方法来治疗瘟疫、温病疗效不佳。因而以吴有性、叶天士、薛生白、缪遵义等一批吴中名医,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创立?quot;戾气学说与温病学说,叶天士的《温热论》揭示了不同于《伤寒论》的卫、气、营、血辨证纲领。温病学派重视基础理论,善于吸取众长,敢于发明创新,处方用药注重实效,具有轻、清、灵、巧的特色。从此,温病学说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有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祖国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并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抗感染治疗学方面居世界科技领先的地位。 开发价值--我们的先辈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大量的历代名方、祖传秘方和民间单验方,开发利用这笔宝贵的医学财富,使之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选辑了具有开发价值名方五十首,即是其中具有相当的开发价值一部分。此外,尚有许多民间的经验秘方亦有待于发掘应用,如:盘门新桥巷沈氏流荫堂的珍珠丸,专治小儿腹胀诸证。孙斗南得先世秘方狮子油,专治膈气(今之食道癌)。东白塔子里赵渊家所制的治疗白内障的空青膏、推云片,治疗目疾有神效。西美巷滕氏世传“疳药”,专治小儿疳积。五圣前潘氏仙授铁屑丸,锻铁为丸,治疗腹痛食滞有神效。来凤桥下塘周氏的首乌粉、阊门吊桥堍徐氏的百花膏,庙堂桥北张氏三和堂的肺露,仰苏楼的花露,步蟾斋的膏药,丹桂轩的白玉膏,雷允上的蟾酥丸等,都是史料中详细记载的。上述这些古方中,由于时间较久,已经失传不少,亟待开发利用,造福人类。让我们一起来重视和推动这一项工作,使先人的科技成果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创造出更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