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饮
【处方】:白术、茯苓、地榆、甘草、熟地、当归、川芎、白芍、艾叶、黄耆、阿胶。
白术
又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
性味:味苦;甘;性温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茯苓
又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
性味:甘;淡;平
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地榆
又名:酸赭、豚榆系、白地榆、鼠尾地榆、西地榆、地芽、野升麻、马连鞍、花椒地榆、水橄榄根、线形地榆、水槟榔、山枣参、蕨苗参、红地榆、岩地芨、血箭草、黄瓜香
性味:苦酸;寒;无毒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当归
又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味甘;辛;苦;性温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川芎
又名:芎藭、小叶川芎
性味:辛,温。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白芍
又名:白芍药、金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功效: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艾叶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主吐血;衄血;吃力血;便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霍乱转筋;带下;湿疹;疥癣;痔疮;痈疡
黄耆
又名: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绵(侯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芪(《纲目》),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
性味:甘,微温。 ①《本经》:"味甘,微温。" ②《别录》:"无毒。生白水者,冷。" ③《药性论》:"白水赤皮者,微寒。" ④《医学启源》:"气温,味甘,平。"
功效: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①《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②《别录》:"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③《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生陇西者下补五脏。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 ④《日华子本草》:"黄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癣,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白水耆,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耆;赤水耆,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耆治烦,排脓力微宁黄耆,遇缺即倍用之。" ⑤《医学启源》:"治虚劳自寒(’寒’一作’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 ⑥王好古:"主太阴疟疾。" ⑦《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阿胶
又名:傅致胶、盆覆胶、驴皮胶
性味:味甘;性平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主血虚证;虚劳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血痢;妊娠下血;崩漏;阴虚心烦失眠;肺虚澡咳;虚风内动之痉厥抽搐。
【功能主治】:怀胎三四月至九个月,呕吐痰水,心中愦闷,头重目眩,恶闻食气,或胎动不安,腰腹疼痛,或时下血,及妊娠一切疾病。
【用法用量】:《胎产辑萃》本方用法:各等分,每服3钱,加生姜4片,水煎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
【病论】
持脉有道疑是仙--名医脉诊奇闻
明时松江(今上海)名医姚蒙,精太素脉,“言人生死每奇中”,对贫困病人,常常给予方药不要酬金。时江南巡抚邹来学有病召姚医治,姚蒙欲辞不去,被强迫带去。至官署,邹高坐不为行礼。姚蒙则目光直视作发呆状,也不作声。邹伸手令诊脉,姚却不动地方,邹忽然明白,呼姚坐之,诊毕曰:“大人根器(指阴茎)上别有一窍,常流污水,对否?”邹大惊:“此吾之隐疾,事甚秘,汝何以知?”姚曰:“以脉得之”。邹始露出笑容,谢而求方,姚蒙说:“不须药也,至南京即愈”。并搬手指算计说:“今日初七,待十二日可到”。邹遂行,待十二日抵达南京,竟死。《奉贤县志》、《松江府志》均有此事记载。
按:姚蒙仅凭切脉就能说出“大人根器上别有一窍,常流污水”,并能断其死期(巡抚无礼慢待,姚蒙存心不告之),确实神奇。但我总感到有点玄,不太相信。诚然,自扁鹊言脉以来,切脉确实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法,脏腑盛衰、气血虚实以及某些病症大致可以通过切脉显现出来。经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难经》:“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徐春甫:“脉为医之关键”。都申明了脉诊的重要性。
当然,前提是持脉有道,具备精深的脉诊工夫,所谓“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不过是功夫未到的托辞而已。展读现代名家医案,对脉象诊察最细致者,首推蒲辅周先生,且看:“……脉寸浮数,尺沉细,左关弦细数,右关沉细数”(《蒲辅周医案》)。
要知此不过是笔者随意翻到的一则普通感冒案例,其他病例多是如此。蒲老诊脉,寸关尺三部,一一品察,浮中沉九候,无不记载。笔者读案,在不知何人主治时,仅凭脉象描述,就能判定出何系蒲老脉案,根据就在于脉象描述之详细。以笔者眼界,能作到此种地步者寥若晨星。
脉诊虽然重要,但它不是万能的,更不可能包诊百病,许多病症是摸不出来的,哪位高手若不服,不妨现场试试。话再说回来,许多名医的脉诊工夫确实了得,差不多可以像姚蒙那样,“言人生死每奇中”,看似虚玄,如有遇仙之感,实则是多年修练的真工夫,所谓“博涉知病,多诊识脉”是也。下面摘录几则轶案,领略一下名家的脉诊神功:
诊出虫病,食腥所生——陈寿《华佗传》载:广陵太守陈登患有怪病,胸中烦闷,面赤不食,久治不愈。华佗为之诊脉后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痈,食腥物所为也”。开方服药二剂,吐出虫子3升,“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太守病自此而愈。从症状看,并无虫象,华佗凭脉不但诊出虫病,且指明“食腥物所为”,吐出虫子果然“半身是生鱼脍”,信是神手。
隔帐诊出男女异脉——东汉时,名医郭玉为太医丞。和帝听说他脉诊高明,便有意试验一下。他令身边一个长着细嫩手臂的侍臣与一个女子藏于帐内,让郭玉隔帐为女子诊病。郭切脉后说:“左阴右阳,脉有男女,状若异人,臣疑其故”。——左手脉摸着像女人,右手脉像男人,一个人的脉同时见有男女之象,这人很奇异,我怀疑有什么缘故。和帝连连称善,赞叹不己。
时隔半年,犹以脉识人——明朝有一按察使顾野裳,12岁时得痨瘵,其父欲请名医张至和治之。因恐其难请,便让佣人背之到张家,让佣人说小孩姓傅。张至和诊脉后问是谁家郎,佣人告以姓傅。张曰:“此系富贵人家,其病非多服药不效”。顾父忽略其言,未再求治。延至半年,病愈加重。只好再次迎张到家诊视,让顾野裳隐于帐中。张至和一按脉即云:“怪哉,与傅家儿脉一模一样。”顾父惊讶并以实相告。张告之需服药百帖,如其言果愈。事见明·陆粲《说听》。
按:张至和诊脉之功甚是了得。能够诊出“富贵人家”,已显功夫;时隔半年,犹能从脉象中辨出同一病孩,更属不凡。
诊脉识得贵人相——徐养恬,清代常熟县名医。道光甲午(1834)年,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身感不适,换了便服来到徐之诊所就医。询问病状,徐答:每一闭眼就见有人来送东西,饮食如常。他医认为是疑难病症,治亦不效。养恬诊其脉曰:是痰也,但从脉息看是大贵之象,为何不对呢(因徐着便服,不象权贵之人)?林则徐笑曰:“良医也。”书方未等写完,林则徐的仆从已经跟踪而来。
老蚌得珠脉中取——清时有一臣僚辞官家居,其夫人年已50岁。一日忽然呕吐不思饮食,多医会诊,调治不愈。特请名医喻嘉言诊脉。喻侧首沉思良久,拍着老大人的肩膀说:“高年人犹有童心耶,尊夫人是孕不是病。吾所以沉思良久,是想辨别生男生女。以脉决之,定是男也。”后果应验。
按:按妇人50年纪,当己绝经,似无受孕之理。但喻氏未为所惑,依然从脉中察出胎孕,令人佩服。
产后诊脉犹有胎——清时江津名医赖琢成以善治妇科奇症闻名。曾治一妇,因产后腹痛月余,诸医束手。赖察其脉曰:“胎气不和。”闻者笑之。妇谓:“吾新产未久,安得复有胎乎?”赖说:“余据脉象论断,并非虚言。”遂以紫苏和气饮服之。越三日,妇病大减。赖继授以安胎饮。六日后,妇果再生一男。赖再予佛手散,妇病遂告愈。时有同逆奇而问之,赖说:“此妇原系双胎,或因犯动,或不节欲,或受损跌,致伤其一,事后又未安胎,诸医以为瘀血未尽,咸以破血、行血之药治之,遂愈服愈甚,皆未审脉象故也。余按脉用药,故得奏效,何怪之有?”
按:赖医脉法精熟,不为新产情节所惑,据脉断为“双胎”,确属经验老到。前后三方,运用精致,足可为法。
老妪相思脉测定——山西某巡抚的母亲患病,巡抚委托阳曲县知县请傅青主为其母亲治病。傅说,“看病可以,但我不愿意见贵人。”(青主一向藐视满清权贵)
知县转告巡抚回避,由他陪同看病。傅山诊脉后,生气的说:“偌大年纪,怎能得了这种病?”知县问得了什么病,傅青主说:“相思病,得自昨天中午。”知县便向巡抚禀报。巡抚觉得奇怪,他母亲听见了,感叹的说:“神医,神医,昨天中午,我翻箱倒柜,见到你父亲的一双鞋,病就发作起来了。”知县请傅青主开方,果然药到病愈。
按:此案亦颇玄妙,青主不仅诊出老妪相思病,而且点明具体发病时间,简直不可思议,如有遇仙之感。
以上各案大都出自稗史笔记,与官书、正史不同,它是反映民意的民间史料,未必是史实真事,但却反映了民众的愿望,当然亦应是良医追求的深妙境界。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