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神定志丸
【处方】:酒地4两,圆肉2两,当归2两,于术1两5钱,川芎1两,菖蒲8钱,茯神8钱,远志(炙)8钱,枣仁1两,黄耆2两,杭芍1两,党参1两,炙草1两。
当归
又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味甘;辛;苦;性温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川芎
又名:芎藭、小叶川芎
性味:辛,温。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茯神
又名:伏神
性味:甘;淡;性平
功效:宁心;安神;利水。主惊悸;健忘;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
远志
又名:葽绕、蕀蒬、棘菀、细草、小鸡腿、小鸡眼、小草根。
性味:辛;苦;性微温
功效:宁心安神;祛痰开窍;解毒消肿。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惊痫;咳嗽痰多;痈疽发背;乳房肿痛
黄耆
又名: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绵(侯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芪(《纲目》),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
性味:甘,微温。 ①《本经》:"味甘,微温。" ②《别录》:"无毒。生白水者,冷。" ③《药性论》:"白水赤皮者,微寒。" ④《医学启源》:"气温,味甘,平。"
功效: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①《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②《别录》:"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③《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生陇西者下补五脏。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 ④《日华子本草》:"黄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癣,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白水耆,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耆;赤水耆,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耆治烦,排脓力微宁黄耆,遇缺即倍用之。" ⑤《医学启源》:"治虚劳自寒(’寒’一作’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 ⑥王好古:"主太阴疟疾。" ⑦《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党参
又名:上党人参、防风党参、黄参、防党参、上党参、狮头参、中灵草
性味:味甘;性平
功效: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微两亏诸证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小丸,或每丸3钱重,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安神定志,益气养血。主心脏衰弱,惊悸失眠,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开水送下,或清水汤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
【病论】
袁长津谈常见病防治经验 化痰和胃 养心安神 治失眠
失眠指因入睡困难或易醒、早醒及醒后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工作或生活质量的病证。据统计,全球约30%的人群有睡眠困难。失眠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乃至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因此,WHO和国内外医学权威专家都呼吁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病人的睡眠问题。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包括躯体、生理、心理、精神及药物性等。本病现代中医亦称为“失眠”,旧称“不寐”、“不得卧”等。 [b]辩治方药[/b] 临床辨治失眠,一般分虚实两类:虚证,以心脾两虚为主者,予归脾汤加减;以心肾阴虚为主者,予天王补心丹加减;以心胆气虚为主者,予安神定志丸加减。实证:属肝郁化火者,予龙胆泻肝汤加减;属痰热中阻者,予温胆汤加减;属血瘀气滞者,予血府逐瘀汤加减。 笔者学生临证抄方从近2年来治疗近百例失眠患者的处方中,统计出常用主方有5类,其中有近半数是酸枣仁汤合温胆汤加减类。究其原委,主要有如下两点理由: 一是失眠的发生,虽涉及心、肝、脾、胃、胆、肾的病变,但总关心神。酸枣仁汤是医圣张仲景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的主方,该方主次分明,配伍精当,一直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方中重用酸枣仁养心安神为主,佐以川芎活血疏肝,茯苓化痰理脾,知母清热滋肾,甘草和中以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酸枣仁中含有皂苷、黄酮等成分,具有镇静催眠、安定神经、抗惊厥、镇痛及降体温、降血压等作用。 二是失眠的发生多与脾胃不和、痰热中阻有关。早在《素问·逆调论篇》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论述。所谓胃不和者,多因饮食所伤或痰浊中阻,从慢性失眠来说,以后者居多,故中医治疗失眠的祖方,即是《内经》中化痰和胃的半夏秫米汤。有现代学者研究认为,胃肠道含有大量神经细胞,其数量与大脑相近,从胃肠到大脑的神经束比大脑到胃肠的神经束还要多;美国神经生物学家Gershon MD将肠神经系统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认为其功能不仅独立主持着胃肠的功能活动,且与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见,中医辨证从调中焦、化痰浊着手治疗失眠等神经精神疾病,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另从临床实际来看,现在失眠患者中,因饮食不节、思劳过度而导致脾胃失和,痰浊内生,蕴久化热,上扰心神者,确属不少。因此,辨证见痰多,或心悸,胸闷,口腻或干苦,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等证候的失眠患者,即可选用温胆汤合酸枣仁汤加减组方,以化痰和胃、养心安神,则有标本兼治、泛应曲当之妙。 基本方药:酸枣仁30克,茯苓15克,法半夏、川芎、陈皮、竹茹各10克,枳实、炙甘草各6克。每日1剂,煎取2次汤药混合后,分2次服,其中必有1次在夜间临睡前1小时服下。 方解:重用酸枣仁,养心安神为主药;半夏、陈皮、茯苓、竹茹祛痰浊、和脾胃,共为辅药;川芎、枳实活血行气以疏肝,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辨证加减:头晕目眩,或顽固失眠者,加夜交藤、珍珠母(先煎);内热重者,选加栀子、黄连、知母等;心中烦闷不舒,或口苦咽干明显者,加柴胡、黄芩;惊恐、梦多者,加龙骨、牡蛎;气血虚者,加黄芪、当归;脾虚便溏者,去枳实、竹茹,选加党参、山药、苍术等;内滞饮食者,选加神曲、炒山楂、炒鸡内金、炒莱菔子等。 [b]验案举隅[/b] 张某某,男,62岁。2008年11月8日初诊。患失眠已2年之久,加重3个多月,曾求治于多家中、西医医院,疗效均不满意,长期靠服安定维持,现每晚口服安定3~4片,方能睡眠3~4小时。患者体型壮实,面白少华,头晕,痰多,胸闷,心烦,喜汗,口苦而干,食欲及大小便尚属正常,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予上化痰和胃、养心安神基础方加夜交藤、珍珠母各30克,柴胡、黄芩、知母各10克,每日一剂,煎服遵上法。服完7剂后,患者失眠即有明显好转,服安眠药的剂量逐渐减少,在来二诊的头一天晚上,不服安定也可睡眠4小时左右。余症均有改善。效不更方,于上方少事加减续服。待到12月6日再次复诊时,患者已有20余天没有服用西药安眠类药,每晚已能熟睡月7个小时左右,余症亦基本消失,舌苔淡黄而薄,脉弦。遂嘱生活中善为调养,停药观察。春节后患者因外感来诊,称失眠一直未发。 [b]预防与调护[/b] 1.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非特殊情况,要养成晚11时前就要上床睡觉的习惯;无论前晚何时睡觉,早晨都应按时起床。 2.安全和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安心入睡;善于调节心态,保持心境平和。 3.晚餐宜清淡,晚餐后不饮酒、喝茶和咖啡,不吸烟,睡前不要过多饮食。 4.每日安排适度有规律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做八段锦、气功、静坐等,但不要在睡前2小时内做较剧烈的运动。 5.失眠者可避免白天小睡或午睡,以利于延长夜间睡眠。 6.用药治疗期间,要密切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是西药催眠药);患者一定要遵医嘱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