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收汤

两收汤

【别名】:两收丹

【处方】:人参1两,白术2两(土炒),川芎3钱(酒洗),九蒸熟地2两,山药1两(炒),山萸4钱(蒸),芡实5钱(炒),扁豆5钱(炒),巴戟3钱(盐水浸),杜仲5钱(炒黑),白果10枚(捣碎)。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白术

又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

性味:味苦;甘;性温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川芎

又名:芎藭、小叶川芎

性味:辛,温。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山药

又名: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

性味:甘,平。

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芡实

又名:卵菱、鸡癕、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乌头、蔿子、鸿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芡实、鸡头果、苏黄、黄实、鸡咀莲、鸡头苞、刺莲蓬实。

性味:甘;涩;平;

功效:固肾涩精;补脾止泄。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扁豆

又名:藊豆(《唐本草》),南扁豆(《滇南本草》),沿篱豆、蛾眉豆(《纲目》),凉衍豆(《本草乘雅半偈》),羊眼豆(《药品化义》),膨皮豆(《广州植物志》),茶豆(《江苏植药志》),南豆(《陆川本草》),小刀豆、树豆(《四川中药志》),藤豆(《中国药植图鉴》)。

性味:甘,平。 ①《别录》:"味甘,微温。" ②《食疗本草》:"微寒。" ③《日华子本草》:"平,无毒。"

功效:健脾和中,消暑化湿。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 ①《别录》:"主和中下气。" ②《药性论》:"主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煎汤服。" ③孟诜:"疗霍乱吐利不止,末,和醋服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脏。" ⑤《本草图经》:"主行风气,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⑥《滇南本草》:"治脾胃虚弱,反胃冷吐,久泻不止,食积痞块,小儿疳疾。" ⑦《品汇精要》:"消暑和中。" ⑧《纲目》:"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 ⑨《会约医镜》:"生用清暑养胃,炒用健脾止泻。"

杜仲

又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性味:甘;微辛;性温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白果

又名:鸭脚子、灵眼、佛指甲、佛指柑

性味:甘;苦;涩;性平;小毒

功效:敛肺定喘;止带缩尿。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尿频;无名肿毒; 皶鼻;癣疮

【功能主治】:妇人产后亡血过多,无血以养任督,而带脉崩坠,力难升举,水道中出肉线一条,长2-3尺,动之则疼痛欲绝。

【用法用量】:两收丹(《辨证录》卷十二)。

【各家论述】:此方补任督而仍补腰脐者,盖以任督连于腰脐也。补任督而不补腰脐,则任督无助,而带脉何以升举?惟两补之,则任督得腰脐之助,带脉亦得任督之力收矣。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4)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