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散

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甘菊花1两,牛蒡子1两(微炒),白附子1两(炮裂),前胡1两(去芦头),石膏2两(细研,水飞过)。

防风

又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牛蒡子

又名:大力子、恶实

性味:辛、苦,寒。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白附子

又名:禹白附、牛奶白附、野半夏、野慈菇、鸡心白附、麻芋子

性味:味辛;甘;性温;有毒

功效:祛风痰;通经络;解毒镇痛。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偏头痛;破伤风;毒蛇咬伤;瘰疬结核;痈肿

前胡

性味:苦辛,凉。 ①《雷公炮炙论》:"味甘微苦。" ②《别录》:"味苦,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甘辛。" ④《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 ⑤《纲目》:"味甘辛,气微平。"

功效:宣散风热,下气,消痰。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 ①《别录》:"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②《药性论》:"去热实,下气,主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佳。"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破症结,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 ④《滇南本草》:"解散伤风伤寒,发汗要药,止咳嗽,升降肝气,明目退翳,出内外之痰。" ⑤《纲目》:"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

石膏

又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玉大石、冰石

性味:辛甘;寒;无毒

功效: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痰厥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以生姜茶清调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病论】

痛泻要方妙用

肠易激综合征是慢性腹泻常见病因之一,本病特点是肠道本身无器质性病变,但肠道功能失调,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黏液便,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西医治疗往往难以奏效。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主要集中在“肝郁脾虚”,肝郁则气机郁滞,不通则痛,而肝郁又与情绪紧张不舒畅很有关系;脾虚则不能运化食物,造成腹泻。因此采用疏肝健脾法为治则,痛泻要方即为代表方剂。 痛泻要方载于明代医学专著《景岳全书》,由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4味中药组成,也叫白术芍药散,因张景岳称之为“治痛泻要方”,故有今名。此方为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的常用方,方用白术燥湿健脾,白芍养血泻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散肝舒脾。四药相配,可以补脾土而泻肝木,调气机以止痛泻。用于出现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或泻后仍腹痛)、舌苔薄白等症状的肝旺脾虚证患者。 痛泻要方的常规剂量为:白术30克,白芍20克,陈皮15克,防风20克。,临证应用时应辨证灵活加减化裁,如久泻不止的病人,可加适量炒升麻以升阳止泻;舌苔黄腻有内火的病人,可加黄连、煨木香以清热燥湿、理气止泻。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痛泻要方可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增强胃肠消化功能,还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从西医的角度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慢性肠道疾病,如有便前腹痛、泻后痛减的症状,辨证属于肝郁脾虚,皆可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祝建材)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14)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