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饮
【处方】:甘草(炙)2两,黄芩(去黑心)2两,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人参1两,芎藭1两,防风(去叉)1两,麻黄(去根节)1两,防己1两。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黄芩
又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
附子
性味:辛;甘;性热;有毒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防风
又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麻黄
又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性味:辛;微苦;性温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
防己
又名:解离(《本经》),载君行(《本草蒙筌》),石解(《纲目》)。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辛,平。" ②《药性论》:"汉防己:味苦,有小毒。木防己:味苦辛。" ③《医学启源》:"气寒,味大苦。"
功效:行水,泻下焦湿热。治水肿臌胀,湿热脚气,手足挛痛,癣疥疮肿。 ①《本经》:"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②《别录》:"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治)诸瘑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 ③《药性沦》:"汉防己:治湿风口面歪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气嗽喘。木防己: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主散结气痈肿,温疟,风水肿,治膀胱。" ④《医学启源》:"疗胸中(《本草发挥》引’胸中’作’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脚气,去留热。" ⑤《医林纂要》:"泻心,坚肾,燥脾湿,功专行水决渎,以达于下。" ⑥《本草再新》:"利湿,除风,解火,破血。治膀胱水肿,健脾胃,化痰。"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贼风入腹,角弓反张,口噤舌强,目视不明,不能言语,举体不仁,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病论】
中药饮片改革之探讨
中药汤剂的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迄今仍是中医临床最主要的用药形式之一。但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花几小时去煎煮中药汤剂已难以满足的要求,对中药饮片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袋装颗粒剂和免煎颗粒剂是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物。袋装颗料剂是将药材加工成一定细度的粗颗粒,分装于特制的滤纸袋中;免煎颗粒剂是单味中药饮片经科学提取,低温浓缩,瞬间干燥制成颗粒,真空包装,供配方使用。它们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中药新剂型,为传统饮片的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子。笔者现将传统中药饮片、袋装颗粒剂、免煎颗粒剂三者的特点分述如下。
1传统饮片的特点
汤剂适应于在中医辨证论治下,随证加减,具有溶媒来源广、无刺激性、药效发挥迅速的优点。但是,汤剂也存在不足之处:①汤剂多以水为溶媒,某些脂溶性或难溶性成分不易煎煮出来,煎煮时由于时间、火候,以及先煎、后下、另烊等特殊煎法很难掌握,某些有效成分在煎煮过程中损失较多,特别是挥发油损失多。②汤剂虽是用炮制好的中药饮片或中药材煎煮而成,但中药饮片和中药材易受霉菌、螨虫、不溶性异物、残留有机物、有害金属的污染,还有鼠害等现象难以避免,影响药效。③由于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些天然药物质地坚硬、粗大,或含有杂质、泥沙。在产地只加以净选、清洗、晒干等粗加工处理,而且体积大、运输困难,保管受客观条件限制。饮片中所含的各类活性成分,特别是有效成分易损失和破坏。④传统饮片由医院从各个渠道进货,难免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伪劣现象时有出现。⑤配方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差。⑥由于配方是手工操作,剂量往往不均匀,正确率不高,从而影响药效。
2袋装颗粒剂的特点
袋装颗粒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剂型,包括袋泡剂和袋煮剂两类。它是将药材加工成一定细度的粗颗粒,分装于特制的滤纸袋中,具有许多优点:①可根据具体情况,随证加减。既保持了中药汤剂的优点,如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又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要求,体现中医处方的整体效应。②避免了长时间煎煮的麻烦,方便患者用药。③由于实行小剂量袋装,缩短调剂时间,减轻工作强度,又有利于实现中药调配自动化,减少人员投入,提高经济效益。④制备工艺简单,可机械化批量生产,降低成本,节省医疗费用。⑤由于袋装颗粒剂的有效成分比传统饮片容易浸出,故可节省药材,提高中药材的利用率。文献报道,对白术、羌活等10种常用饮片及 6种不同细度的颗粒进行有效成分溶出量的比较,结果表明,0.28~0.29mm粗细的颗粒煎出的有效成分含量为其原药材饮片的1.35倍。将l/2量的2mm粗细的甘草颗粒与全量的甘草饮片在相同条件下煎煮,测其甘草酸含量,结果前者是后者的1.54倍。单味防己2~4mm颗粒的防己碱溶出率为传统中药饮片的2.22倍。山楂、决明子粗颗粒及饮片各2.5g,粗颗粒加沸水150mL浸泡30min,饮片煎煮30min,结果颗粒水溶出物总重是饮片的1.42倍,黄酮类成2.58倍,总蒽醌类成分为1.34倍。复方袋装颗粒剂的有效成分溶出率也比饮片要高得多。其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分别是:泻心汤为3:1.38,四物汤为3:1.56,芩芍汤为3:1.56,归脾汤为3:1.31。
袋装颗粒剂在一定条件下不仅总浸出物比汤剂高,还能较多地保留挥发性成分。如肉豆蔻温浸袋泡剂比汤剂中所含挥发性成分高出9倍以上;复方川芎茶调散袋泡剂中挥发油含量高出煎剂35%。特别是一些治疗口腔、咽喉、气管等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方剂,多含有挥发性成分,不宜久煎,极适合制成袋装颗粒剂。但药材的颗粒细度是影响浸出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颗粒过细易形成淀粉糊化或胶体,阻碍水分渗透,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故颗粒细度应根据药材特性区别对待。一般来说,颗粒以10~60目为宜。
3免煎颗粒剂的特点
免煎颗粒剂采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为原料,经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现代工艺流程精制而成。其优点为:
①不需煎煮,直接冲服,免除煎煮之诸多不便,省时省力。外出工作、旅游都可服用。②服用量小,吸收迅速,亦可根据具体情况随证加减。③由现代工业生产,采用地道优质药材和符合炮制规范的饮片制成,剂量准确、安全卫生、质量可靠、有效成分含量高、疗效好。④体积小、份量轻,只为原饮片的l/10,便于携带运输,减少仓库面积,长期保管也不易变
质。⑤完全可以实现电脑配方,减轻工作强度,大大节省人员,提高经济效益。但人们所担心的是一个单煎和共煎的问题,并且在药效和化学成分上有一定的争议。有研究表明,如麻杏石甘汤共煎,麻黄碱、桂皮醛和氰基苯甲醛生成新的化学成分,其药效优于分煎。生脉散共煎的药效亦优于分煎。陈皮、黄芪、党参、甘草、白术组成的方剂,共煎与单煎都可以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藿香正气散、止嗽散、银翘散、柴胡疏肝饮、半夏白术天麻汤、葛根芩连汤等单味颗粒剂的药效与饮片共煎的药效没有差别。大黄与黄连共煎产生沉淀,沉淀物不溶于人工胃液,单煎就可避免。虎杖单煎,其有效成分可最大保留。贵重药、胶类历来认为单煎好。因此,人们认为中药都是共煎效果好的看法是不正确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中的古方为散剂,也有丸剂。如六味地黄丸与六味地黄汤,补中益气丸与补中益气汤等。既然大部分汤剂可以加工成丸剂,则单煎混合并不是新事物。人们只有对新的剂型不断认识了解,才能推广应用。
4小结
由于传统中药饮片无法进行质量、成分等客观标准检测,不易被世界先进国家所接受。但是,颗粒剂即使在美国也被批准使用,象日本、台湾早已开始生产使用。理论与实践证明,绝大多数传统饮片能为日趋完善的颗粒剂所代替。,许多医疗单位已经使用颗粒剂。这是具有广阔前景的中药新剂型。不过,从使用情况看,颗粒剂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药业同仁共同探讨研究,希望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与发展,为振兴中药事业拓宽更大的范围。
摘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文/金玉琴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