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3分,蛤蚧1对(洗净,涂酥,炙黄),紫菀(去苗土)1两,防己(细锉)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锉)1两,款冬花1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葶苈子(隔纸炒)1两,大黄(锉,炒)1两,白槟榔(锉)1两,百部1两,紫苏子(炒)1两,木香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蛤蚧
又名:蛤解、蛤蟹、仙蟾、蚧蛇、大壁虎、
性味:味咸;性平
功效:益肾补肺;定喘止嗽。主肺肾两虚气喘咳嗽,虚劳咳嗽;咯血;肾虚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消渴
紫菀
又名:青菀、紫葥、返魂草根、夜牵牛、紫菀茸、关公须
性味:味苦;辛;性温
功效: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
防己
又名:解离(《本经》),载君行(《本草蒙筌》),石解(《纲目》)。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辛,平。" ②《药性论》:"汉防己:味苦,有小毒。木防己:味苦辛。" ③《医学启源》:"气寒,味大苦。"
功效:行水,泻下焦湿热。治水肿臌胀,湿热脚气,手足挛痛,癣疥疮肿。 ①《本经》:"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②《别录》:"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治)诸瘑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 ③《药性沦》:"汉防己:治湿风口面歪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气嗽喘。木防己: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主散结气痈肿,温疟,风水肿,治膀胱。" ④《医学启源》:"疗胸中(《本草发挥》引’胸中’作’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脚气,去留热。" ⑤《医林纂要》:"泻心,坚肾,燥脾湿,功专行水决渎,以达于下。" ⑥《本草再新》:"利湿,除风,解火,破血。治膀胱水肿,健脾胃,化痰。"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赤茯苓
又名:赤苓、赤茯
性味:甘;淡;平
功效:行水;利湿热。主小便不利;水肿;淋浊;泄泻
款冬花
又名:冬花
性味:辛、微苦,温。
功效: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用于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劳嗽咳血。
天门冬
又名:虋冬、大当门根、天冬
性味:味甘;苦;性寒
功效:滋阴润燥;清肺降火。主燥热咳嗽;阴虚劳嗽;热病伤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喉肿痛
葶苈子
又名:丁历、大适、大室。
性味:辛;苦;寒
功效: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逐邪。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痈;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之喘肿;瘰疬结核
大黄
性味:苦,寒。
功效: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百部
又名:百部根、白并、玉箫、箭杆、嗽药、百条根、野天门冬、百奶、九丛根、九虫根、一窝虎、九十九条根、山百根、牛虱鬼、药虱药
性味:甘;苦;微温
功效:润肺止咳;杀虫灭虱。主新久咳嗽;肺痨;百日咳;蛲虫病;体虱;癣疥
紫苏子
又名:苏子,黑苏子,铁苏子,任子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降气;消痰;平喘;润肠。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木香
又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
性味:辛味辛;苦;性温
功效: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 ;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
杏仁
又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杏、甜梅。
性味:苦;温;有毒
功效: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主外感咳嗽;喘满;伤燥咳嗽;寒气奔豚;惊痫;胸痹;食滞脘痛;血崩;耳聋;疳肿胀;湿热淋证;疥疮;喉痹;肠燥便秘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米饮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