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字化毒丸
【处方】:牛黄5分,珍珠5分,犀角1钱半,瓜儿血竭1钱半,紫草1钱半,朱砂1钱半,雄黄1钱半,白鲜皮1钱半,乳香1钱半,月月红1钱半,僵蚕1钱3分,蝉衣1钱3分,山甲1钱3分,生生乳1钱,赤芍药2钱。
牛黄
又名:丑宝、天然牛黄
性味:甘,凉。
功效: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珍珠
又名:真珠、蚌珠、真珠子、药珠、珠子、濂珠
性味:味甘;咸;性寒
功效:安神定惊;清肝明目;解毒生肌。主惊悸怔仲;心烦失眠;惊风癫痫;目赤翳障;口舌生疮;咽喉溃腐;疮疡久不收口
犀角
又名:犀牛角
性味:苦、酸、咸,寒。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用于热病神昏谵语,斑疹,吐血,衄血。
紫草
又名:藐、茈草、紫丹、紫芺、地血、紫草茸、鸦衔草、紫草根、 山紫草、红石根、野紫草、野麻灯、大紫草、红紫草、紫根、紫草根子、红条紫草
性味:苦;寒
功效:凉血;活血;透疹;解毒。主斑疹;麻疹;吐血;衄血;尿血;紫癜;黄疸;痈疽;烫伤
朱砂
又名:丹粟、丹砂、朱丹、赤丹、汞沙、真朱、光明砂、辰砂
性味:甘;凉;有毒
功效:镇心安神;清热解毒;明目。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症;眩晕;目昏;肿毒;疮疡
雄黄
又名:黄食石、熏黄、黄金石、石黄、天阳石、黄石、鸡冠石
性味:辛;苦;温;有毒
功效:燥湿;祛痰;杀虫;解毒。主痈疽疔疮;走马牙疳;喉风喉痹;疥癣;缠腰火丹;湿毒疮;痔疮;蛇虫咬伤;虫积;惊痫;疟疾;哮喘
白鲜皮
又名:北鲜皮、藓皮、野花椒根皮、臭根皮。
性味:苦;咸;寒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 痹
乳香
又名:乳头香、塌香、马思答吉、天泽香、摩勒香、杜噜香、多伽罗香、浴香。
性味:味辛;苦;微温
功效: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主心腹疼痛;风湿痹痛;经闭痛经;跌打瘀痛;痈疽肿毒;肠痈;疮溃不敛
僵蚕
又名:白僵蚕、僵虫、天虫
性味:咸、辛,平。
功效: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
赤芍药
又名:木芍药(崔豹《古今注》),红芍药(《圣济总录》),赤芍(《药品化义》),臭牡丹根(《青海药材》)。
性味:酸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 ④《本草衍义》:"味涩苦。"
功效: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⑤《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 ⑥《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⑦《药品化义》:"泻肝火。"
【制法】:上药各为末,用神曲末5钱,打稠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梅毒,心经内外前后形症。
【用法用量】:每早空心服16丸,每晚空腹服11丸,人参汤送下;龙眼汤亦可。
【注意事项】:切忌恼怒、焦躁、茶、酒。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十三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