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生化汤
【处方】:人参、黄耆(炙)、当归、川芎、麻黄根、天麻、荆芥、炙甘草、防风、枣仁(炒)。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黄耆
又名: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绵(侯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芪(《纲目》),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
性味:甘,微温。 ①《本经》:"味甘,微温。" ②《别录》:"无毒。生白水者,冷。" ③《药性论》:"白水赤皮者,微寒。" ④《医学启源》:"气温,味甘,平。"
功效: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①《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②《别录》:"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③《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生陇西者下补五脏。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 ④《日华子本草》:"黄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癣,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白水耆,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耆;赤水耆,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耆治烦,排脓力微宁黄耆,遇缺即倍用之。" ⑤《医学启源》:"治虚劳自寒(’寒’一作’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 ⑥王好古:"主太阴疟疾。" ⑦《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当归
又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味甘;辛;苦;性温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川芎
又名:芎藭、小叶川芎
性味:辛,温。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麻黄根
性味:甘;微苦;性平
功效:止汗。主自汗;盗汗
天麻
又名: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风草根、白龙皮
性味:甘,平。
功效: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荆芥
又名:假苏、鼠蓂、姜芥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炙甘草
性味:甘,平。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防风
又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功能主治】:调和营卫。主产后气血两虚,阴阳不和,致潮热有汗,大便不通,头痛恶寒,胁痛等类外感者。
【用法用量】:
有痰,加姜汁、竹沥;大便闭,加麻仁。
【摘录】:《盘珠集》卷中
【病论】
子宫肌瘤中医诊疗技术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子宫肌瘤又称之为子宫平滑肌瘤,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之间的妇女,20岁以下少见,绝经后肌瘤可逐渐萎缩。据统计,至少有20%育龄妇女有子宫肌瘤,因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肌瘤真实发病率。中医学将本病归属“石瘕”、“癥瘕”。 [b]辨证论治[/b] 活血化瘀虽为本病的大法,但仍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月经中期、后期以益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月经期视经、量、色、质,结合其症状辨证论治,多为益气止血、祛瘀止血、清热止血等法。 1.气滞血瘀 [证候] 月经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心烦易怒,经前乳房胀痛,胸胁胀闷,腹有癥瘕,小腹胀痛或有刺痛;舌苔薄,舌边有瘀点或瘀斑。 [治法方药] 疏肝行气,活血化瘀。膈下逐瘀汤加减。 2.寒湿凝滞 [证候] 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或量多色黯,经期延长,下腹冷痛,包块胀硬,得热痛减,四肢不温,带多色白清稀,大便不坚。舌质淡紫,苔薄白而润,脉沉紧。 [治法方药]温经散寒,活血消癥。少腹逐瘀汤加减。 3.痰湿瘀阻 [证候]月经后期,经少不畅,或量多有块,色紫黯,或夹有黏稠白带,下腹胀满,吐恶痰多,体形肥胖。舌质胖紫,舌苔腻,脉沉滑。 [治法方药]化痰理气,活血消癥。开郁二陈汤加减。 4.湿热夹瘀 [证候] 经行量多色红,有血块,经期延长,下腹疼痛,腰骶酸痛下坠,时有发热,带下量多,色黄,秽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 清热利湿,活血消癥。清宫消癥汤加减。 5.阴虚内热 [证候] 经行量不多,偶尔崩下,经色黯红,头晕心悸,腰酸,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方药] 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清海丸。 [b]经验方[/b] 1.消瘤散结汤 [药物组成] 生地黄、熟地黄各10克,生白芍15克,生甘草10克,牡丹皮6克,蒲公英15克,半枝莲 30克,三棱20克,石见穿20克,蚤休30克,五灵脂20克。 [适应证] 主治子宫肌瘤初起,肌瘤质硬,具有养血化瘀、消瘤缩宫之效。 [用法用量] 水煎分服,一日两次。 2.橘荔散结丸 [药物组成] 橘核、荔枝核、川断、小茴香、乌药、川楝子、海藻、岗稔根、莪术、制首乌、党参、生牡蛎、粟壳、益母草。上方研面,水泛为丸,日服3次,每次6克,半饥半饱时以开水送服。若体偏热者,或兼热象者以淡盐水送服。月经干净3天后开始服用,月经前3~5天停药,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 [适应证] 主治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具有行气散结、软坚敛涩、益气活血之功。 [用法用量] 水煎分服,一日两次。 3.子宫肌瘤经期方 [药物组成] 当归、干地黄、白芍、茜草、刘寄奴、蒲黄炭、川芎各9克,丹参15克,阿胶12克(烊化),益母草12克,紫草根12克。 [适应证] 子宫肌瘤,经期量多,少腹疼痛。 [用法用量] 上药加水500毫升,煎取 200毫升,每日煎服两次。 4.子宫肌瘤非经期方 [药物组成] 当归、川芎、干地黄、赤芍、白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各9克,昆布、海藻、丹参、刘寄奴、鳖甲各15克。 [适应证] 血瘀性子宫肌瘤。 [用法用量] 上药加水500毫升,煎取 200毫升,每日服两次。 5.加味生化汤 [药物组成] 当归24克,川芎15克,益母草 30克,桃仁9克,黑姜6克,炒荆芥穗6克,炙甘草3克。有结节者加三棱、莪术各6克。 [适应证] 血瘀性子宫肌瘤。 [用法用量] 水煎分服,每日一次。 [b]适宜技术[/b] 1.保留灌肠 (1)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牡丹皮l0克,黄柏10克,夏枯草15克,桃仁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桂枝10克,莪术30克,生黄芪30克。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6克。浓煎约100毫升,温度40℃左右保留灌肠。每日一次,30次为一疗程。经期量多时停止灌肠,经后3~7天开始灌肠。 (2)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各9克,生地黄、赤芍、当归、枳实、香附各12克,川芎6克,鳖甲10克,刘寄奴15克。以上方药水煎取汁100毫升,每日一次,保留灌肠两小时以上。20天为一个疗程,经期停用。 (3)桃仁、川芎、三棱、莪术、穿山甲、木通、路路通、陈皮、枳实、昆布、牡蛎各15克, 虫12克。肥胖痰湿加夏枯草、法半夏各15克。以上方药水煎取浓汁备用。用中号导尿管插入肛门,将煎取的药液100毫升注入直肠,保留一小时。每日一次,20次为一个疗程,经期停用。 2.热熨法 穿山甲20克,当归尾、白芷、赤芍各10克,小茴香、生艾叶各30克。以上方药共研为粗末,装入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布袋内。治疗时将药袋隔水蒸20分钟后,放于小腹上,再放置热水袋。每晚一次,每次20分钟,30日为一疗程。 3.敷贴法 (1)苏木18克,干漆、牛膝(酒炒)、牙皂各15克,白胡椒9克,三棱(酒炒)、肉桂、莪术(酒炒)、木香、鸡骨炭、京丹(炒)各30克,细辛、硇砂各1克,元寸1.5克,麻油1000克。将上药分别炮制共研为细末,用文火熬油,至油滴水成珠时加入药末,药煎20分钟后再下丹,以油提出成绵不断为度。用布一块,取膏药60克,摊在布上,将患处用黄酒洗后贴上膏药,保留半个月,如不愈再贴。 (2)马钱子膏:马钱子50粒,zhè虫、川乌、乳香、没药、蜈蚣各18克,天南星12克。以上方药共研细末,以凡士林调膏备用。每天用膏药若干涂敷下腹部触及包块处,每次敷两小时,每日1~2次。 4.针灸治疗法 (1)体针 取穴:子宫(双)、关元、三阴交(双)、曲骨;蠡沟(双)、中极、气海、横骨(双)。 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后,针关元、气海、中极时,直刺进针1.5~2寸;针横骨、曲骨时,直刺进针0.5~0.8寸;针子宫时,取40°角斜刺,进针2.5~3寸,需达宫体;针蠡沟、三阴交时,进针1.5~2寸。均用平补平泻手法,捻转得气,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一次。以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间日针刺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2)耳针 取卵巢、子宫、脑、屏间、肾穴。操作:常规消毒耳郭,用0.5寸毫针刺入耳穴,深度以穿入软骨为度,行捻转泻法,留针一小时,留针期间行针2~3次,以加强刺激量。每日针刺一次,15次为一个疗程。 5.耳压法 取穴:内生殖器(子宫)、肾、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月经量多、经期提前加脾、缘中;合并痛经加神门;月经期间减内分泌。操作:常规消毒耳郭后,以王不留行籽作为贴压物,隔日换一次,两耳轮换,并嘱病人每日按压5次。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