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发膏
【处方】:蔓荆子2两,附子(炮)2两,细辛2两,石南草2两,续断2两,皂荚2两,泽兰2两,防风2两,杏仁(去皮)2两,白芷2两,零陵香2两,藿香2两,马鬐膏2两,熊脂2两,猪脂2两,松叶(切)半升,莽草。
蔓荆子
又名: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
性味:味辛;苦;性微寒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主外感风热;头昏头痛;偏头痛;牙龈肿痛;目赤肿痛多泪;目睛内痛;昏暗不明;湿痹拘挛。
附子
性味:辛;甘;性热;有毒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
细辛
又名:小辛、细草、少辛、细条、绿须姜、独叶草、金盆草、万病草、卧龙丹、铃铛花、四两麻、玉香丝。
性味:辛;温;小毒
功效: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续断
又名:龙豆、属折、接骨、南草、接骨草、鼓锤草、和尚头、川断、川萝卜根、马蓟、黑老鸦头、小续断、山萝卜
性味:味苦;辛;性微温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止崩漏。主腰背酸痛;肢节痿痹;跌扑创伤、损筋折骨、胎动漏红、血崩、遗精、带下、痈疽疮肿
皂荚
又名:鸡栖子、皂角、大皂荚、长皂荚、悬刀、长皂角、大皂角、乌犀。
性味:辛;咸;温;有毒
功效: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主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
泽兰
又名:地瓜儿苗、地笋、甘露子、方梗泽兰
性味:苦、辛,微温。
功效: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
防风
又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杏仁
又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杏、甜梅。
性味:苦;温;有毒
功效: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主外感咳嗽;喘满;伤燥咳嗽;寒气奔豚;惊痫;胸痹;食滞脘痛;血崩;耳聋;疳肿胀;湿热淋证;疥疮;喉痹;肠燥便秘
白芷
又名:虈、芷、芳香、苻蓠、泽芬、晼、白茞、香白芷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
零陵香
又名:熏草(《山海经》),燕草(《南越志》),蕙草(《别录》),香草(《开宝本草》),铃铃香、铃子香(《梦溪笔谈》),黄零草(《庚辛玉册》),熏香(《本草求真》),陵草(《中药材手册》)。
性味:辛甘,温。 ①《别录》:"味甘,平,无毒。" ②《药性论》:"味苦,无毒。" ③《海药本》:"味辛,温,无毒。"
功效:祛风寒,辟秽浊。治伤寒、感冒头痛,胸腹胀满,下利,遗精,鼻塞,牙痛。 ①《别录》:"主明目止泪,疗泄精,去臭恶气,伤寒头痛,上气,腰痛。" ②《药性论》:"能治鼻中息肉、鼻齆。" ③《海药本草》:"主风邪冲心,牙车肿痛,虚劳疳匿,凡是齿煮,煎含良。" ④《日华于本草》:"治血气腹胀,酒煎服。" ⑤《开宝本草》:"主恶气疰,心腹痛满,下气,和诸香作汤丸用之。" ⑥《广西中药志》:"散风寒,辟瘟疫岚瘴。治时邪感冒头痛。"
藿香
又名: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
性味:味辛;性微温
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马鬐膏
又名:马膏、马鬐头膏、马脂
性味:味甘;性平
功效:生发;润肤;祛风。主脱发;白秃疮;皮肤皲裂;偏风口?僻
熊脂
又名:熊白、熊油
性味:味甘;性温
功效:补虚损;润肌肤;消积;杀虫。主虚损赢瘦;风痹不仁筋脉挛急;积聚;面疮;癣;白秃;臁疮
松叶
又名:猪鬃松叶、松毛、山松须、松针
性味:苦;性温
功效:祛风燥湿;杀虫止痒;活血安神。主风湿痿痹;脚气;湿疮;癣;风疹瘙痒;跌打损伤;神经衰弱;慢性肾炎;高血压病。预防乙脑、流感。
莽草
又名:芒草、葞、春草、(艹网)草、石佳、红桂、鼠莽、红茴香、骨底搜、山木蟹、山大茴
性味:辛;性温;有毒
功效:祛风止痛;消肿散结;杀虫止痒。主头风;皮肤麻痹;痈肿;乳痈;瘰疬;喉痹;疝瘕;癣疥;秃疮;风虫牙痛;狐臭
【制法】:上(口父)咀,以苦酒渍1宿,明旦以脂膏等煎,微微火,三上三下,以白芷色黄膏成。
【功能主治】:头风痒,白屑风头。
【用法用量】:方中莽草用量原缺。
【摘录】:《外台》卷三十二引《集验方》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