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散
【处方】:麻黄(去节)半两,杏仁(去皮尖,炒)3钱,人参3钱,知母半两,贝母半两,甘草半两,石膏(煨)1两。
麻黄
又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性味:辛;微苦;性温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
杏仁
又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杏、甜梅。
性味:苦;温;有毒
功效: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主外感咳嗽;喘满;伤燥咳嗽;寒气奔豚;惊痫;胸痹;食滞脘痛;血崩;耳聋;疳肿胀;湿热淋证;疥疮;喉痹;肠燥便秘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知母
又名:蚳母、连母、野蓼、地参、水参、水浚、货母、蝭母、芪母、提母、(艹是)母、女雷、女理、鹿列、韭逢、儿踵草、东根、苦心、儿草、水须、昌支、蒜瓣子草、兔子油草、山韭菜、羊胡子根、穿地龙、虾草、马马草、淮知母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止渴除烦。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石膏
又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玉大石、冰石
性味:辛甘;寒;无毒
功效: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功能主治】:咳嗽。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用蜜、薄荷少许同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七引《傅氏活婴方》
【病论】
贝母散缓解口腔溃疡
酷暑将至,最近门诊上口腔溃疡患者明显增多,在他们服用了贝母散进行治疗后,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中医辨证多属于胃火上炎和脾胃湿热。胃火上炎的患者,口疮病程一般比较短,也容易治愈;脾胃湿热的患者,口疮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贝母散药物组成只有两味――浙贝和白及,价格比较便宜,大家也可自行配制。
不过大家在药店抓药时,一定记住是用浙贝,而不是川贝。因为川贝偏于清热化痰,主要用于痰热咳嗽。浙贝则性味苦寒,具有清热化痰、开郁化结的功效,既能清胃火也能清脾胃之湿热,是本方治疗口疮的主药。另外,白及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两药配伍功效相得益彰,对于溃疡初起者可以消肿散结,对于溃疡已溃者可以生肌敛疮。
在使用贝母散治疗口疮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水煎服,以浙贝12克、白及6克为一剂,每日煎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另一种是水冲服,让药店将药研成粉末,也是每日一剂,分三次用温水冲服。
患者服用贝母散,可很好地缓解由口疮引起的疼痛,普通口疮患者三四天基本就能痊愈,而口疮反复发作的患者,痊愈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