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八珍汤

加味八珍汤

【处方】:白术1钱5分,人参1钱,茯苓1钱,当归1钱,川芎1钱,白芍1钱,熟地1钱,陈皮1钱,贝母1钱,桔梗1钱,何首乌1钱,射干1钱,黄耆8分,连翘7分,玄参7分,金银花1钱,夏枯草2钱,山慈菇5分,甘草5分。

白术

又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

性味:味苦;甘;性温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茯苓

又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

性味:甘;淡;平

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当归

又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味甘;辛;苦;性温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川芎

又名:芎藭、小叶川芎

性味:辛,温。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白芍

又名:白芍药、金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功效: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陈皮

又名:橘皮

性味:苦、辛,温。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桔梗

又名: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如(《吴普本草》),房图、荠苨(《别录》),苦梗(《丹溪心法》),苦桔梗(《纲目》),大药(《江苏植药志》)。

性味:苦辛,平。 ①《本经》:"辛,微温。" ②《别录》:"苦,有小毒。" ③《药性论》:"苦,平,无毒。"

功效: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 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症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 ⑤《本草衍义》:"治肺痈。" 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 ⑦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 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 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何首乌

又名:首乌、地精、赤敛、陈知白、红内消、马肝石、疮帚、山奴、山哥、山伯、山翁、山精、夜交藤根、黄花污根、血娃娃、小独根、田猪头、铁称陀、赤首乌、山首乌、药首乌、何相公

性味:苦;甘;涩;性微温

功效: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

射干

又名:乌扇、扁竹、绞剪草、剪刀草、山蒲扇、野萱花、蝴蝶花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黄耆

又名: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绵(侯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芪(《纲目》),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

性味:甘,微温。 ①《本经》:"味甘,微温。" ②《别录》:"无毒。生白水者,冷。" ③《药性论》:"白水赤皮者,微寒。" ④《医学启源》:"气温,味甘,平。"

功效: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①《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②《别录》:"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③《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生陇西者下补五脏。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 ④《日华子本草》:"黄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癣,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白水耆,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耆;赤水耆,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耆治烦,排脓力微宁黄耆,遇缺即倍用之。" ⑤《医学启源》:"治虚劳自寒(’寒’一作’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 ⑥王好古:"主太阴疟疾。" ⑦《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连翘

又名:旱连子、大翘子、空翘、空壳、落翘

性味:苦;性微寒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风热感冒。主风热感冒;温病;热淋尿闭;痈疽;肿毒;瘰疬;瘿瘤;喉痹

玄参

又名:重台、正马、玄台、鹿肠、鬼藏、端、咸、逐马、馥草、黑参、野脂麻、元参、山当归、水萝卜

性味:味甘;苦;咸;性微寒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金银花

又名:忍冬花、鹭鸶花、银花、双花、二花、金藤花、双苞花、金花、二宝花

性味:甘;寒

功效:清热解毒。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

夏枯草

又名:夕句、乃东、燕面、麦夏枯、铁色草、棒柱头花、灯笼头、棒槌草、锣锤草、牛牯草、广谷草、棒头柱、六月干、夏枯头、大头花、灯笼草、古牛草、牛佤头、丝线吊铜钟

性味:味苦;辛;性寒

功效:清肝明目;散结解毒。主目亦羞明;目珠疼痛;头痛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病

山慈菇

性味:甘、微辛,凉。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结结核,蛇虫咬伤。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功能主治】:瘰疬虚弱者。

【用法用量】:用水2钟,酒1钟,煎8分,卧时服。

【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病论】

恶性肿瘤转移的中医研究进展

临床上,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肿瘤转移的发病机制及防治亦是当今中西医肿瘤学界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恶性肿瘤转移的中医药研究从理论、治则、实践研究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和收获。
■理论探讨新主张
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健等提出肿瘤转移的传舍理论,认为癌毒是癌瘤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也是造成癌瘤转移的内在根本因素。全身及局部的阴阳气血之虚是癌瘤转移的必要条件。气滞、血瘀、气虚血少是外在因素,也是癌瘤转移的重要条件。此外,癌瘤的转移还与环境气候因素及个体的体质因素等有关。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还提出固摄培本解毒法以预防和控制肿瘤转移。
辽宁中医学院王文萍等提出肿瘤转移的“痰毒流注”理论。研究人员还从中医经络和藏象理论角度阐述了各脏易成为及不易成为肿瘤转移靶器官的机理,认为肿瘤转移是痰毒流注,络损血瘀所致,因此“贮痰之器”的肺易成为转移之所;全身之各路经脉多从巅入络脑,而却无发自脑系下走脏腑之经脉,经络运行是有方向性的,因此,脑与周身经脉的循行关系可能是脑肿瘤极少发生颅外转移,颅外肿瘤常常发生颅内转移的主要原因;肝内存在缓行脏推动全身血液运行,内有急行之血,痰毒难以停留,且有心包代之受邪,故不易成为转移靶器官;脾为“孤脏”,虽主统血及运化水湿,但脾本身不是水液及血液运行的通道,因此其功能对自身的调节作用相对较弱,故即使脾脏虚弱,也甚少发生肿瘤转移。
■治则治法新依据
祛邪和扶正是治疗肿瘤积聚的两大基本法则。在肿瘤转移的治疗中,扶正培本与活血化瘀是研究重点。近年来,许多学者以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探讨了扶正培本及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扶正培本对肿瘤转移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有直接关系。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而进行性下降,特别是晚期带瘤机体的各种特异性的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均受到显著的抑制,构成了肿瘤发展过程中恶性因果转化链中的重要一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朴炳奎认为,癌症患者普遍存在免疫缺陷,其机制除患者自身多处于中老年外,致病因子的免疫抑制作用、癌瘤直接产生的物质和肿瘤影响下其他组织的间接释放物,都引起免疫抑制。肿瘤还使免疫活性细胞大量消耗,抑制性T细胞增多,营养不良,这些都是降低免疫机能的因素。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扶正培本中药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影响特异性免疫(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和增强体液免疫功能,还具有改善物质代谢,增强内分泌功能,改善骨髓功能,增强机体抗害能力,抗肿瘤,促进机体康复等作用。而应用于肿瘤机体,扶正培本中药具有抗突变,抑制诱癌发生,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其抗癌机制为影响细胞分化、癌基因表达、癌细胞代谢、诱导癌细胞凋亡;协同抗癌作用主要在于对放化疗的增效减毒与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两方面;还可因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而发挥其间接的抗肿瘤作用。
活血化瘀法对肿瘤转移的作用。对于活血化瘀法在抗肿瘤转移中的运用,现今研究存在着两种观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刘永惠等观察了肺癌转移患者与健康人的血小板凝集最大值和血小板黏附率,结果表明,恶性肿瘤及其转移患者血小板聚集、黏附功能亢进,与肿瘤从发病到转移呈正相关,揭示恶性肿瘤普遍存在着血瘀证,并随肿瘤转移血瘀证尤其突出。许多研究表明,肿瘤患者血液黏滞度增高,血液高凝状态有利于肿瘤细胞与毛细血管内皮的粘连及转移灶内新生血管的形成,血小板凝集对癌转移有发生和促进作用。丹参、川芎、三棱、莪术、水蛭、土鳖虫、蜂房、地龙、天龙、白花蛇、蟾酥等均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癌症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对抗肿瘤细胞引起的血小板凝集及瘤栓的形成,减少血栓对肿瘤细胞的保护,有利于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清除,从而阻止肿瘤转移。
但也有研究认为,活血化瘀中药对某些肿瘤具有促进转移的作用。回顾研究益气生血方剂中活血化瘀强度与气血双亏型胃癌转移率之间的相关性,显示两者有较强的正相关,提示气血双亏型胃癌转移率随活血化瘀作用加强而增高,推测可能与本型胃癌血小板数量及聚集性下降、血浆纤维蛋白含量低及凝血抑制、纤溶增强易于肿瘤转移有关,且大多数活血化瘀方药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和增加纤溶的药理机制。因此专家建议气血双亏型胃癌,在血小板数量及聚集率明显下降,凝血时间明显延长及FDP高时,尽量降低方剂中活血化瘀强度,以避免促进肿瘤转移。此外,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于尔辛教授曾指出,在肝癌的治疗中,活血化瘀中药易导致肝癌破裂,增加癌细胞转移的机会。该类中药在用于控制肿瘤的转移方面存在疑问,至少在用于治疗有出血倾向的肿瘤时,活血化瘀类中药应谨慎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吴水生等研究胃癌转移状态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认为癌病早期瘤体小,对机体尚未造成明显不利影响,随着瘤体增大,异质性肿瘤细胞的出现,转移能力强的癌细胞大量脱落并侵犯周围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液高凝,因而癌细胞浸润和转移是因,血液高凝是果。另一方面,血液高凝致血流缓慢,有利于肿瘤细胞停滞接触血管壁,阻碍了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攻击杀伤作用,因而高凝又是促进转移的病理状态。故使用阿司匹林抗凝剂和活血化瘀中药需慎重。
总之,现在研究已证明,以扶正培本、活血化瘀药物为主,辅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类药物组方配伍,能够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抗肿瘤、抗转移、抗复发的效果。
■科学研究新成果
临床研究方面。山东中医药大学李秀荣等观察了中药(人参、黄芪、女贞子、补骨脂、山慈菇、莪术、大黄、土茯苓、土贝母、水蛭、蜈蚣)抗肿瘤术后转移的作用。结果发现,中药加化疗组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62%、15.52%,显著低于单纯化疗组44.74%、60.53%(P<0.01),同时中药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节T细胞亚群的失衡,改变血液流变性,并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扬州大学医学院卜平等以健脾益气、养血和中为主扶正,辅以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研制了扶正化瘀方,并运用于临床。结果证实扶正化瘀方药能够降低胃癌的转移复发率,且明显提高外周血CD4、CD4/CD8值,表明扶正化瘀方药能通过提高胃癌患者免疫功能而防止癌细胞扩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杨金坤等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将148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中药胃肠安组、化疗组和胃肠安加化疗组。结果发现,中药胃肠安组及胃肠安加化疗组1、2、3年生存期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术后1年转移率,胃肠安组与胃肠安加化疗组低于化疗组(P<0.05),且胃肠安组的生存质量和复发转移后的生存时间明显好于化疗组(P<0.05)。表明中药对胃癌术后患者的复发转移有预防作用。
实验研究方面。辽宁中医学院刘春英等以S180荷瘤小鼠为模型,将补气的四君子汤、活血的桃红四物汤、益气活血的加味八珍汤对免疫功能及抑瘤作用的影响作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荷瘤对照组的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水平及腹腔巨噬能力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经灌胃中药两周后,益气组、活血组、益气活血组的NK活性,IL-2分泌水平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均接近或高于正常对照组,以加味八珍汤治疗组效果最好,且加味八珍汤组抑瘤率高达45.9%。说明在肿瘤治疗中,将益气活血类方药联合应用的作用强于单纯的益气组和活血组。苏州市中医院肿瘤科李涌健以小鼠Lewis肺癌、B16黑色素瘤为模型,研究发现,益气养阴中药对Lewis肺癌、B16黑色素瘤的瘤重抑制率均为42.9%,益气养阴中药能明显降低Lewis肺癌、B16黑色素瘤荷瘤小鼠瘤组织血栓烷B2和6-酮-前列腺素F1a的含量,提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IL-2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认为益气养阴中药在抗癌转移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机体的抗癌能力,从而发挥抑制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田菲等观察了中药对肿瘤血管生成及肺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证实,中药能够使CAM及家兔角膜移植瘤的血管生成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瘤率为49.6%,肺转移抑制率60%,提示中药能够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直到抑制肿瘤生长、抗转移的作用。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18)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