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苓汤
【处方】:赤茯苓半两,木猪苓半两,白术半两,滑石1两,通草1钱,白豆蔻1钱,丁皮3钱,陈皮2钱,桂枝半两。
赤茯苓
又名:赤苓、赤茯
性味:甘;淡;平
功效:行水;利湿热。主小便不利;水肿;淋浊;泄泻
白术
又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
性味:味苦;甘;性温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滑石
又名:液石、共石、脱石、番石、夕冷、脆石、留石、画石、活石
性味:甘淡;寒;无毒
功效:利水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主膀胱湿热;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泄泻;尿淋涩痛;湿疹;湿疮;水肿;衄血;脚气;皮肤湿烂
通草
又名:寇脱、离南、活莌、倚商、通脱木、葱草、白通草、通花、花草、大通草、通大海、泡通、五加风、宽肠、大通塔、大木通、五角加皮、通花五加、大叶五加皮
性味:味甘;淡;性微寒
功效:清势利水;通乳。主淋症涩痛;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湿温病;小便短赤;产后乳少;经闭;带下
白豆蔻
又名:多骨(《本草拾遗》),壳蔻(《本经逢原》),白蔻(《本草经解》)。
性味:辛,温。 ①《开宝本草》:"味辛,大温,无毒。" ②《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
功效:行气,暖胃,消食,宽中。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 ①《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②《本草图经》:"主胃冷。"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肺金本药,散胸中滞气,感寒腹痛,温暖脾胃,赤眼暴发,白睛红者。" ④杨士瀛:"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能消能磨,流行三焦。" ⑤王好古:"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收脱气。" ⑥《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⑦《本草备要》:"除寒燥湿,化食宽膨。"
陈皮
又名:橘皮
性味:苦、辛,温。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桂枝
又名:柳桂
性味:辛;甘;性温
功效: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水饮内停,胸膈满闷,时时呕逆,肢节疼,两胁下痛,腹中鸣。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热服。
小便未快,加瞿麦3钱;呕未止,加半夏半两;渐渐恶寒甚,每服加葱白3寸。
【摘录】:《伤寒微旨论》卷下
【病论】
试探竹林寺女科的医疗特色
关键词:《萧山竹林寺女科》 中医妇产 医疗特色
摘要:本文就竹林寺庙医药文化的《萧山竹林寺女科》一书,从方药的简便廉验,治疗的博采众长,在妇科治疗上重视护养脾胃,药食并补,强调调冲任疏气机,化瘀养血;在产后病治疗上,独宗生化,等方面介绍其主要特色。
中国古代,道佛二教盛行,寺院庙宇遍布,文化根基深奥,寺庙的医药文化更是一朵鲜艳奇葩,萧山竹林寺女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僧人业医,始自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寺僧高昙“得异授而兴医业”。所谓“异授”,即高昙禅师从云游道人那里获得一些治疗妇女病的单方而已,即后世所称的《秘方》,从此衣钵传习。自清初以来,《竹林寺女科》版本(含手抄)甚众,这是经过历代僧医,尤其是像静暹、绍钟等诸多名家高手,凭学识与经验之积累而不断整理充实,才成为切合实用的一本妇科专著。因得之于异授,故各种版本,都冠有“秘书”、“秘方”、“秘旨”、“秘本”、“秘籍”、“秘授”、“秘传”等。萧山市卫生局对《竹林寺女科》非常重视,把《秘方》的各类版本进行精选整理,于1999年《萧山竹林寺女科》一书终于付梓出版。兹就该书的主要特征,作如下探析。
设方药,简便廉验
综观全书,立论精简,所列方药,博采广收,上自经典祖方,下取民间单方,以及名家验方,无不采摭,又自制新方,治病疗疾,药不取贵,简便易得,方不繁杂,轻灵取胜,简、便、廉、验,是其特色。应用单味成方者甚多,且能独见其功,二味成方者比比皆是,三味成方者十居其五,此系历代僧人之间口传亲授之笔录,故展现出《秘方》之特征。又因其简、廉的地方特色浓厚,故被士大夫们看成叛道离经之辈,以奇论鸣世自居的清代四明名医高鼓峰,对其贬词颇多。然治病愈疾,实际效果是最好的检验。《竹林寺女科轶事》中载有用盐治愈奇病之案例:“某妇得病,发热月余,忽变奇症,舌伸不能缩,昼夜如此,众医束手,求诊于绍钟,曰:易治。谓:舌乃心之苗,咸以软之可也。即取食盐一、二粒放舌上,舌即内收。”可见单、验方合乎《经》旨者,其效迅捷,故不可轻视为小道。
治之巧,博采众法
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手段,凡能治病愈疾者,都是好方法。僧医遍搜众法,别具巧施,内服者,投以汤、丸、散、膏、丹;外治者,有熏、洗、擦、熨、吸、敷及针灸等无所不用。常予以内外结合,先后有序,灵活多变的综合治病措施。如“先服黄芩散,退其烦热,后用调经丸,次月血胜人安;先用理经四物汤,后服内补当归丸,次月即愈”,此能预测病机转归;“疗胎前泄泻,此症有四治:春用二苓汤,夏用三和汤,秋用正气散,冬用理中汤”,乃采用因时制宜治病;或头煎药内服,二汁药外洗等一药二用方法。唐代咎殷《经效产宝》用益智仁散治妇人崩中,僧医取古方、创新用,以此方治疗产后小便频数及遗尿,二方药同而治之迥异,如此另辟蹊径,出奇制胜,给后人以开拓思路。
养脾胃,药食并补
调理脾胃一法,是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常法。《秘方》首先推源《内经》“二阳之病发心脾”之论。《秘方》云:“凡孕妇脾胃旺,气血充足,则胎安正产,子亦多寿。”清·叶天士亦云:“精生于谷,中土运纳,则二气常存。”故竹林女科重调脾胃,并推究其不调之因而调之。是书所说“坠胎之妇,中气不调、食少,且不必养血,先理脾胃”,“崩中则补中养胃为主”,“安胎之法,养血气,则理脾胃为先”,“白术益脾以培万物”等等,采用药物纠其偏,用食物养其真,成为杭嘉湖及宁绍地区俗语。“治病用药力,唯在食治将息得宜,大半于药力有益”而深入民心。药食同源,用食补扶正劫病及善后调理,形成医患之共识。如方中用鲤鱼治妊娠水肿及产后小便淋痛,鲤鱼齿治产后血淋,猪心治妊娠心悸,猪肾治妊娠及产后腰痛,猪蹄下乳汁,乌骨鸡治血枯闭经,雄鸡肾治不孕症,猪骨髓退虚热,鸡蛋治崩漏不止,鸭血酒治经行呕吐,诸如此类食治法则,仍为民间所习用。借食物之真气,以辅人身之真气,诚为调养脾胃的经验总结。
调冲任,善理气机
凡妇科疾病的发生,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疾病,皆与冲任损伤有关。故力主调冲,以及调冲不离肝,调肝重疏达的观点。《秘方》云:“大抵妇人,情多执拗偏僻,忿怒妒忌,多伤肝气。”《笔花医镜》亦云:“妇人之症,不肯对人言,……医家又未便遂细询问,则更暗中摸索矣。然大要不离乎中情郁结者近是。盖妇女阴啬之性,识见拘墟,一有逆意,即牢结胸中,又不能散闷于外,则郁久而成病矣。”处在封建社会里的妇女权益、地位低下,这种状况在当时的环境中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秘方》之调冲,以调理气机为先务,秘制太和丸一物,诚为当时的良方妙药。大凡妇女月经不调,七情内伤等诸多疾病,均以太和丸为统治之方。该丸由制香附、制苍术、广藿香、净防风、嫩前胡、紫苏叶、薄荷叶、川厚朴、草果仁、姜半夏、台乌药、广陈皮、焦麦芽、春砂壳、炒枳壳、焦山楂、白豆蔻、广木香、白茯苓、粉甘草、川芎、羌活、白芷等23味药物组成。分析方义,以理气药品居多,功在疏肝理气解郁。妇人机体,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血赖气行,气顺血和,则脏腑安宁,经脉流畅,冲任通盛,百病毋生。目前萧山市中医院,把该方制成口服液,用之于临床,对妇科诸多疾病,颇有效验。
化瘀血,养血为先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疗法,目前在理论研究及临床观察都有很大进展。竹林女科应用活血化瘀法,是统领全书的,不但产后力主化瘀消块,而且妊娠腹痛,也敢于用五灵脂、元胡、没药等活血化瘀之品。但活血化瘀,在具体选择药物时,则根据《灵枢·本藏》“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之旨,提倡化瘀首先务必养血,血得养则活,失养则瘀,养血则瘀自消,故善用当归、川芎二物。在全书收录的354首方剂中,用当归、川芎共226方,占全部方剂总数的65%,其中单用川芎者11方,独用当归者49方,二药合用者166方。当归素称“血家要药”,功能养血、行血、化瘀。清·柳宝诒对当归一药,别有心得,曰:“当归一味,温经之功,比附子尤应手。”川芎乃血中气药,上行头目,善疗头痛;下行血海,长于调冲;中开郁结,可疗瘕积聚。综观全书所用药物,以当归,川芎的使用频率为最高。至于其他的化瘀药物,三棱、莪术等仅见一方,水蛭、虻虫等破血攻伐之品,通篇未见。其因有二,一是僧医所见到的当时女性,体质比较柔弱;二是受唐代孙思邈的“杀生求生,去生更远”的佛道思想影响,无不有关。
疗产后,独宗生化
生化汤乃举世之名方,本方善治产后疾病,医者凭此化裁而施,病家也如法服用,这在江南尤为风行,其方的知名度,可谓众方之最。竹林女科运用本方,别树一帜,立方先立论,《真传生化汤论》云:“产后大虚,理应大补,但恶露未尽,用补须知无滞血,能化又能生;攻块无损元气,行中又得补,方为万全无失。世以四物汤理产后,误人多矣。因地黄性寒滞血,芍药酸敛滞血,无补故也。”笔者以为,此言应指新产期间,或者产后七天之内,比较客观。因为《产后篇》也用“正经四物汤”、“四物补心汤”、“四物排风汤”等方剂,否则就很难自圆其说。
对生化汤的煎服方法又独具匠心。《秘方》云:“盖产后不厌药频……至产妇胞衣一破,速煎一帖,候儿下地,于未进食之先,即服其余二帖,亦相从而进……孕妇家,照生化汤方于孕至七、八月,预制二、三帖,备服。……世人服生化汤,有一日服一剂,或竟不服,隔数日得有它证,延医始服者,此产妇所以多余患也。”
生化汤:当归24g,川芎9g,炮姜1.5g(夏令1.2g),甘草1.5g,桃仁10粒(约重4g)。观其剂量,当归占全方的65%,川芎占22%,归、芎总量占87%,姜、草、桃三品仅占13%,足见重在补虚养血,血得养则活,使瘀自消。至于煎服方法,二帖只取头煎,把二帖药渣合于一处再次煎服,服时冲绍酒六、七匙(有的用绍酒、童便各半,冲服)。僧人善用本方,灵活变通,得心应手,经加减化裁独创方名的有32方之多。
总之,萧山竹林寺女科,系寺院群体医药文化的结晶,立论精辟,设方简验,富有地方特色,切合当今实用,希望有识之士,共同研究,揭开秘方之奥,为病者服务。
萧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311241) 萧天水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