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息奔丸

加减息奔丸

【处方】:川乌头1钱,干姜1钱半,人参2钱,厚朴8分,黄连1两3钱,紫菀1钱,巴豆霜4分,桂枝3钱,陈皮1钱半,青皮7分,川椒(少去汗)1钱半,红花少许,茯苓1钱半,桔梗1钱,白豆蔻1钱,京三棱1钱半,天门冬(去心)1钱半。

川乌头

又名:川乌、乌喙、奚毒、即子、鸡毒、毒公、耿子、乌头

性味:辛;苦;热;大毒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止痛。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瘀痛;阴疽肿毒;并可用于麻醉止痛

干姜

性味:辛、热。

功效: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厚朴

又名:川朴、紫油厚朴

性味:苦、辛,温。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黄连

又名:王连、支连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

紫菀

又名:青菀、紫葥、返魂草根、夜牵牛、紫菀茸、关公须

性味:味苦;辛;性温

功效: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

巴豆霜

性味:辛,热;有大毒。

功效: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

桂枝

又名:柳桂

性味:辛;甘;性温

功效: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陈皮

又名:橘皮

性味:苦、辛,温。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青皮

又名:青橘皮、青柑皮。

性味:苦;辛;温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主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乳核;乳痈;疝气疼痛;食积气滞之胃脘胀痛;以及气滞血瘀所至的症瘕积聚;久疟癖块

红花

又名: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活血能经;祛瘀止痛。主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胞痹心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中风偏竣;斑疹

茯苓

又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

性味:甘;淡;平

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桔梗

又名: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如(《吴普本草》),房图、荠苨(《别录》),苦梗(《丹溪心法》),苦桔梗(《纲目》),大药(《江苏植药志》)。

性味:苦辛,平。 ①《本经》:"辛,微温。" ②《别录》:"苦,有小毒。" ③《药性论》:"苦,平,无毒。"

功效: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 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症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 ⑤《本草衍义》:"治肺痈。" 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 ⑦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 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 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白豆蔻

又名:多骨(《本草拾遗》),壳蔻(《本经逢原》),白蔻(《本草经解》)。

性味:辛,温。 ①《开宝本草》:"味辛,大温,无毒。" ②《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

功效:行气,暖胃,消食,宽中。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 ①《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②《本草图经》:"主胃冷。"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肺金本药,散胸中滞气,感寒腹痛,温暖脾胃,赤眼暴发,白睛红者。" ④杨士瀛:"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能消能磨,流行三焦。" ⑤王好古:"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收脱气。" ⑥《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⑦《本草备要》:"除寒燥湿,化食宽膨。"

天门冬

又名:虋冬、大当门根、天冬

性味:味甘;苦;性寒

功效:滋阴润燥;清肺降火。主燥热咳嗽;阴虚劳嗽;热病伤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喉肿痛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元气,泄阴火,破滞气,削其坚。主仲夏合,其积为病,寒热喘咳,气上奔,脉涩。

【用法用量】:初服2丸,1日加1丸,2日加2丸,加至大便微溏利为度,再从2丸加服,食前煎生姜汤送下。

【注意事项】:忌酒、湿面、五辛大料热物之类,及生冷硬物。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二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25)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