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

二陈汤

【处方】:陈皮、茯苓、法夏、甘草、桔梗、黄芩(炒)各等分。

陈皮

又名:橘皮

性味:苦、辛,温。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茯苓

又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

性味:甘;淡;平

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桔梗

又名: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如(《吴普本草》),房图、荠苨(《别录》),苦梗(《丹溪心法》),苦桔梗(《纲目》),大药(《江苏植药志》)。

性味:苦辛,平。 ①《本经》:"辛,微温。" ②《别录》:"苦,有小毒。" ③《药性论》:"苦,平,无毒。"

功效: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 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症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 ⑤《本草衍义》:"治肺痈。" 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 ⑦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 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 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功能主治】:痰涎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感风寒,加生姜为引。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病论】

二陈汤加味治疗偏头痛

《湖北中医杂志》2005年第27卷第1期报道了湖北省罗田县万密斋医院闫坤明医生应用二陈汤加味治疗偏头痛,取得满意疗效。
闫医生共收治了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20例。
治疗组用二陈汤基本方:半夏、茯苓各12g,陈皮、甘草各6g,生姜3片,乌梅1枚。兼瘀血证者,加赤芍、桃仁各10g,丹参15g,川芎、红花各6g;肝火偏亢者,加桃仁、酒黄芩、龙胆草、丹皮各10g,钩藤6g;痰多者加苍术10g;便秘者加大黄10g。各型均可酌情加用蔓荆子、荆芥、蒺藜。对照组:发作时服麦角咖啡片2片,30分钟后疼痛未缓解者,加服1~2片,24小时内不超过6片,1周内不超过10片。同时口服安定,1日3次,每次5mg。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 <0.05。
本病多系肝经风火上扰或瘀血阻络所致,故治疗多以平肝熄风、化瘀通络为法。宿痰阻络是本病主要病机,故治以祛痰为主,辅以疏风、泻火、化瘀等法。二陈汤方中,半夏辛温而燥,最擅燥湿化痰,且能和胃降逆止呕;陈皮理气燥湿,令气顺痰消;茯苓健脾渗湿,使湿无所聚,则痰无由生;生姜降逆化痰,亦可制半夏之毒,且可助半夏、陈皮行气消痰,乌梅收敛,与半夏为伍可收可散;甘草调和诸药。对症加减:有肝经风火偏亢者,加栀子、龙胆草、黄芩直折火势,并制半夏、生姜之温,可收泻火、清热、化痰之良效;有瘀血者,加桃仁、丹参、红花、赤芍、川芎,以祛瘀、化痰、通络;荆芥、蒺藜、蔓荆子均为祛风之要药,寒温并用,制其性而扬其功。诸药相配,力并兼行,使痰消、瘀祛,经脉通利,则头痛自宁。(本版所刊处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1)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