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妙散
【处方】:蜣螂不拘多少(6-7月间,寻牛粪中者,用线串起阴干收贮)。
【制法】:用时,取1个,要全者,放净砖上,四面以炭火烘干,以刀从腰切断。如大便闭,用上半截;小便闭,用下半截;二便俱闭,全用。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新汲水调服。
【摘录】:《回春》卷七
【病论】
方剂名称由来(上)
◎ 一字散 ◎ 出处:《济生方》 本方由雄黄、细辛、川乌头为末,姜汁或清茶调服。用于风寒之邪侵袭头部所致之头痛经久不愈,时发时止的头风症。有袪风止痛之功。
「一字」者,古时服药时用汉代五铢钱币炒取药末,填去一字之量。风中雄黄辛温解毒;细辛袪风止痛;川乌头温经止痛。三药相合,有袪风止痛,温经散寒等作用。服后可使风寒去而头痛止。因方中诸药皆为有毒辛温之品,故服用量不宜过大,每用「一字」(约相当于今 0.5 至 1 克)即可,所以叫作「一字散」。 ◎ 一抹金 ◎ 出处:《证治准绳》 本方由藜蘆、蛇床子、紅丹、硫黃、赤石脂、明礬、五味子、黃柏、輕粉諸藥組成,共研細末,用生豬油調成軟膏,或用清油調擦患處。用於治療小兒遍身生瘡、潰爛、燥痛,膿汁不下等症。有清熱敗毒,排膿斂瘡之功。 「一抹」,這裏指用法,是將藥膏塗抹患處;「金」是言方中有紅丹、硫黃、赤石脂、黃柏等藥,研細後顏色呈金黃,酷似古代作貨幣使用的黃金。又因本方功效卓著,外用治療皮膚瘡瘍恨快就能見效,「金」喻貴重之義,故名曰「一抹金」。
◎ 一貫煎 ◎ 出處:《柳州醫話》 本方由北沙參、麥冬、當歸、生地黃、枸杞子、川楝子諸藥組成。用於肝腎陰虛、肝氣不舒之胸脘脅痛,吞酸吐苦,咽乾口燥,舌紅少津,脈細弱或弦虛;及疝氣瘕聚等症。有滋養肝腎、疏肝理氣之功。 「一貫」,「即以一理貫串於事物之中」。(《辭源》)《論理 ?? 里仁》云:「吾道一以貫之」。本方用一味疏肝藥川楝子以調肝木之橫逆,配入大隊養陰藥之中,寓疏於補,肝腎同治,是滋陰養肝,疏肝開鬱的常用方。既符合肝腎同源的醫理,又暗含滋水涵木的契機。魏玉磺認為:「可痛治吞酸疝瘕一切肝病」。本方貫串滋水疏肝一法治療多種肝病,故名「一貫煎」。
◎ 一捻金 ◎ 出處:《古金醫鑒》 本方由大黃、檳榔、黑牽牛子、白牽牛子、人參諸藥組成,共為細末,每服一字,蜜水調下。用於小兒風痰吐沫,氣喘咳嗽、痰涎壅盛、內熱積滯、停食停乳、肚腹膨脹、一思飲食、二便不利等症。有消積化痰、通腸利便之功。 本方由名「小兒一捻金」。小兒體質嬌嫩,臟腑薄弱,易罹病患。本方既治風痰外感咳嗽,又療內傷腹脹納差,內外通治,實為醫小兒疾病萬全之方。「一捻」者,言其用手指捻取,每服一字(即漢五銖錢淹沒一字的藥量),謂份量很輕;「金」者,是形容其效果可靠,非常貴重。有只用少量藥物,可奏奇效之意,故名之。
◎ 二至丸 ◎ 出處:《證治準繩》 本方由旱蓮草、女貞子兩味藥物所組成。用於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的骨蒸潮熱、盜汗、咳嗽、咯血、吐血;或煩熱易饑、足膝疼痛、舌紅少苔、尺脈數而有力等症。有滋陰降火之功。 「二至」,即指夏至和冬至兩個節氣。旱蓮草為草本植物,盛夏時莖葉繁茂,葉黑汁足,所以夏至日採集最佳;女貞子其木隆冬不凋,冬至日果實熟透,味全氣厚,所以這時採集為佳。《醫方集解》云:「冬青子即女貞實,冬至日採,不拘多少,陰乾,蜜酒拌蒸,過一夜,粗袋擦去皮,曬乾為末。 .... 旱蓮草夏至日採,不拘多少,搗汁為膏,和前藥為丸,」。本方以二藥採集時間命名,故名「二至丸」。服之可以補益肝腎,從而使陰寫充足而虛火自平。
◎ 二仙湯 ◎ 出處:《中醫方劑臨床手冊》 本方由仙茅、淫羊藿、當歸、巴戟天、黃柏、知母等六味藥物所組成。用於治療更年期綜合症、高血壓、閉經,以及其他慢性疾病見有腎陰、陽不足,而虛火上炎者。有溫腎陽、補腎精、瀉腎火,調理衝任之功效。
更年期綜合症,中醫認為是腎氣衰、天癸竭,衝任虛損所致。 本方有溫補腎陽、滋養腎精之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調理衝任之當歸、巴戟天;瀉腎火之知母、黃柏,故而效果可靠。「二仙」,即本方有仙茅、仙靈脾(即淫羊藿之另一名稱)兩藥,並以其為首,故名之。另外亦寓運用之後,功效奇特如神似之意。
◎ 二妙散 ◎ 出處:《丹溪心法》 本方由黃柏、蒼朮兩味藥物所組成。用於濕熱下注所致的下肢痿軟無力,或足膝紅腫熱痛,或濕熱帶下,或下部濕瘡,小便短黃,舌苔黃膩等症,有清熱燥濕之功。 本方主治濕熱下注的痿證。方中黃柏苦寒清熱,蒼朮苦溫燥濕,為治 陰分之濕熱痿證的妙藥。藥僅兩味,但功效卓著,作用神妙,故名「二妙散」。 本方加牛膝名「三妙丸」,治下焦濕熱,再加苡仁名「四妙丸」,可袪濕熱,利筋絡。本方若加檳榔名「三妙散」,外用臍部濕癬,有清熱燥濕止癢之功。
◎ 二陳湯 ◎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本方由半夏、陳皮、白茯苓、炙甘草,加生薑、烏梅等組成。用於濕痰咳嗽之痰多色白,胸膈脹滿,噁心嘔吐,頭眩心悸,脈滑等症。又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之功。 本方為治濕痰之主方,也是治痰證的基礎方。方中半夏、陳皮,屬於「六陳」之一,以儲存陳久者入藥為佳。所謂「六陳」,《珍珠囊藥性賦》有歌云:「枳殼陳皮半夏齊,麻黃狼毒與茱萸,六般之藥宜陳久,入藥方知奏效奇。」吳儀洛云:「《局方》陳皮半夏貴其陳久,則少燥散之性,故名『二陳』」。(《成方切用》)其命名意義皆在於此。 本方加枳實、砂仁名枳砂二陳湯,治濕熱生痰;加枳殼、桔梗,名枳桔二陳湯,治小兒停飲,嘔吐痰涎等症。
◎ 十灰散 ◎ 出處:《十藥神書》 本方由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等諸藥組成。用於血熱妄行所致之嘔血、咯血、衄血等上部出血症,有涼血止血之功。 「十灰」,指方中十味藥物,均燒「灰」存性,研極細末,為散備用。《十藥神書 ?? 序》云:「大抵血熱則行,血冷則凝,見黑則止,此定理也。」用藕汁或籮蔔汁磨京墨調服,其意亦在增強清熱降氣止血之效。唐容川曰:「右藥燒灰存性為末,鋪地出火氣,童便酒水隨引。黑為水之色,紅見黑即止,水勝火之義也,故燒灰取黑。」(《血證論》)本方對肝胃火盛,損傷血絡,血熱妄行所致之各種出血證,效果甚好。其藥燒炭存性用,可以加強收斂止血作用。故以其炮製方法而命名曰「十灰散」。
◎ 十棗湯 ◎ 出處:《傷寒論》 本方由芫花、甘遂、大棗三藥為末,用大棗煎湯沖服。用於懸飲、脅下有水氣,以致咳唾胸脅引痛、心下痞硬、乾嘔短氣、頭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脈沉弦者;也常用於腹脹水腫之實證。有攻逐水飲之功。 本方中所用的三味主藥,分別具有逐水飲、除積聚、消腫滿等作用,其性皆猛峻,故用大棗十枚以益氣護胃,緩和峻藥之毒,防止或減輕藥後反應,達到寓攻於補、下不傷正之目的。《醫方論》:云「仲景以十棗命名,全賴大棗甘緩以救脾胃,方成節制之師也。」方名「十棗」者,一是說明方中藥大棗十枚;二是強調大棗在該方中緩其峻毒顧護胃氣的特殊作用。 本方去芫花、大棗,加白芥子名「控涎丹」(《三因極》 -- 病方證論)有搜剔停痰伏飲之功,可使痰涎得以控制,故以此命名。 ◎ 十香返魂丹 ◎ 出處:《春腳集》 本方由丁香、木香、沉香、藿香、乳香、降香、香附、檀香、訶子肉、僵蠶、鬱金、天麻、礞石、瓜蔞仁、蓮子心、甘草、麝香、琥珀、朱砂、牛黃、蘇合香、安息香、冰片等二十三味藥組成,白蜜為丸,金箔為衣。用於痰厥中風、口眼窩斜、牙關緊閉,昏暈欲死,或諸風狂死,神昏厥逆語言狂亂,哭笑失常等症。有驅風開竅,解鬱除煩之功。 本方又名「十香反生丹」,因其方中有辛溫開竅醒神之十餘種「香」命名之藥物,用於可使神昏危重之症即刻復蘇,故而稱為「十香返魂丹」。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