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四物汤
【处方】:生干地黄、赤芍、川芎、当归、防风各等分,黄芩减半。
赤芍
又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性味:苦;微寒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川芎
又名:芎藭、小叶川芎
性味:辛,温。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当归
又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味甘;辛;苦;性温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功能主治】:丹毒。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录】:《永类钤方》卷二十一
【病论】
活涩并用治崩漏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历代医家对崩漏论述甚多,证类上分“阴虚血热妄行者”、“肝经怒火动血逆气未散者”、“血有滞逆而妄行者”、“去血过多血脱气陷者”、“营气不足血不能调而妄行者”、“脾气虚弱不能收摄而脱血者”、“脾肾虚寒者”、“肝胆气虚不能藏血者”、“崩漏既久,血滑不禁者”等,可见崩漏一证,病机繁多,成因庞杂,虚实寒热均见。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气血运行逆乱,冲任二脉失调乃其发病之本。笔者在临床常去其繁杂,将崩漏定为虚实二大类以调之,治疗上宗《丹溪心法附余》中提出的“塞流、澄源、复旧”三大法,而创“活与涩”之法,对崩漏治疗收到满意疗效。 月经行有常道,流通则盛,其非时而下不循常道,崩漏自成。崩漏者血不归经或以瘀阻,或以固统失司,虽其有虚实寒热之别,但治疗之法不外乎引血归经,一则固摄,一则疏通,实乃治崩之大法。笔者临证常以固涩配合应用,相得益彰,对诸多崩漏伴瘀血者多先以少腹逐瘀汤二剂,活血化瘀使瘀血去而新血安,药用:炒小茴香3g,炒干姜3g,元胡3g,炒五灵脂6g,没药5g,川芎5g,当归12g,生蒲黄9g,官桂5g,赤芍9g。方以轻取活血不使胞宫血脉瘀滞。后急投以益气止血固涩之品,方用四物汤加减:当归15g,川芎5g,炒白芍12g,熟地30g,芥穗炭5g,阿胶12g,贯众炭5g,黑艾叶6g,黑杜仲9g,生黄芪18g,川断6g,海螵蛸12g,甘草3g。本方以益气止血为主,药用炭类则加强固涩止血之功,临床常服3~5剂而崩漏停止。 李某,女,48岁。2009年10月15日初诊。自诉月经量多,已十数日,少腹时痛,伴紫黑血块下,周身乏力,头晕自汗,前医曾用大剂止血之品罔效。观其贫血貌,舌红少苔,脉沉涩。思其经多块下腹痛,必有瘀血作祟,瘀血不去,经道不畅,新血难安。治以少腹逐瘀汤立方:炒茴香3g,炒干姜3g,元胡3g,炒五灵脂6g,没药5g,川芎5g,当归15g,生蒲黄9g,官桂5g,赤芍6g,茜草5g,丹参9g,甘草3g。2剂,水煎服,日1剂。 两日后复诊,自诉药后有血块排出,出血减缓,已无腹痛,舌淡苔白,六脉沉细。瘀血已去,当以固经止血为治,更方以《傅青主女科》加减四物汤:当归12g,川芎5g,炒白芍10g,熟地18g,芥穗炭5g,山萸肉12g,川断6g,焦白术15g,阿胶12g,甘草3g。3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服药后,出血停止,诸症好转,但贫血已成,其“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方以四君子汤加减以复其旧。 崩漏一证,乃妇科急症,余临证常以活涩并用,一动一静,固本澄源。临证多可收桴鼓之效。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