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正气散
【处方】:藿香、苍术(米泔浸炒)、厚朴(姜汁炒)、陈皮、砂仁、香附、半夏(姜汁炒)、甘草各等分。
藿香
又名: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
性味:味辛;性微温
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苍术
又名:山精、赤术、马蓟、青术、仙术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夜盲
厚朴
又名:川朴、紫油厚朴
性味:苦、辛,温。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陈皮
又名:橘皮
性味:苦、辛,温。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砂仁
又名:缩沙蜜、缩砂仁、缩砂密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化湿开胃;行气宽中温脾止泻安胎。主湿阻气滞;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香附
又名: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雷公头、香附米、三棱草根、苦羌头
性味:味辛;微寒;无毒
功效: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
半夏
又名: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头、老鸹头、地巴豆、无心菜根、老鸹眼、地雷公、狗芋头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藿乱。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灯心1团,水煎,温服。
泻,加白术(炒)、山药、乌梅、炒米;呕吐同上;腹痛,加木香、茴香;饱闷,加益智仁,大腹皮;发肿气喘,加苏子、桑白皮、木通、猪苓、大腹皮、木香,去甘草;小水短赤,加木通、猪苓、山栀、车前,去半夏、甘草;胸腹饱胀,或四肢浮肿,如不吐泻者,加萝卜子、枳壳、大腹皮、木通,去半夏、甘草;内热烦渴,加葛根、黄连、山栀、乌梅,去半夏、甘草;内寒手足冷,脉沉细,加干姜、官桂。
【摘录】:《回春》卷三
【病论】
茵陈善治湿温病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茵陈擅退黄疸众所周知,《别录》谓其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也进一步阐述其清热利湿退黄之功。但茵陈尚有宣湿郁之功,善治湿温病往往为世人所忽视。吴鞠通云:“茵陈宣湿郁而动生发之气。”甘露消毒丹中即以茵陈宣湿郁,配合蔻仁、藿香、滑石、木通以化湿泄浊,配合连翘、黄芩以清热解毒,清热化湿治湿温病。茵陈的宣湿郁作用在加减正气散中也有体现。茵陈五苓散中茵陈更有开郁而清湿热之功。 笔者在临床应用茵陈,除用于湿热黄疸外,也常治疗湿阻中焦之无黄疸型肝炎、急慢性胆囊炎等症,其热重于湿用甘露消毒丹,若腑实配大黄,湿重于热则用茵陈五苓散,重用茵陈为20~30g,意在宣湿郁以分解湿热。临证常配白蔻、谷芽等以和解中焦湿浊。 曾有邻妇右上腹痛,邀余诊治,诉腹痛一周伴发热,查体温38.3℃,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经县医院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输液及服大柴胡汤加减后效不佳。诊其脉滑数,舌苔黄腻,诊为肝胃郁热,中焦湿浊不化,即立方以三仁汤加茵陈30g,服药三剂而愈。 阳春三月,茵陈破土而出,药食俱佳,但其性凉,多食易苦寒败胃。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不可能永远真实,也不可能永远虚假。许多真实中有一点虚假,或许多虚假中有一点真实,都是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