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四物汤
【处方】:归尾、赤芍、川芎、生地、陈皮、半夏、人参、茯苓、干姜、香附、白芷、柴胡、丹皮、红花、益母草。
赤芍
又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性味:苦;微寒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川芎
又名:芎藭、小叶川芎
性味:辛,温。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陈皮
又名:橘皮
性味:苦、辛,温。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半夏
又名: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头、老鸹头、地巴豆、无心菜根、老鸹眼、地雷公、狗芋头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茯苓
又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
性味:甘;淡;平
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干姜
性味:辛、热。
功效: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香附
又名: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雷公头、香附米、三棱草根、苦羌头
性味:味辛;微寒;无毒
功效: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
白芷
又名:虈、芷、芳香、苻蓠、泽芬、晼、白茞、香白芷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
柴胡
又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红花
又名: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活血能经;祛瘀止痛。主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胞痹心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中风偏竣;斑疹
益母草
又名:蓷、萑、益母、茺蔚、益明、大札、臭秽、贞蔚、苦低草、郁臭草、土质汗、夏枯草、野天麻、火炊、负担、辣母藤、郁臭苗、猪麻、益母艾、扒骨风、红花艾、坤草、枯草、苦草、田芝麻棵、小暑草、益母蒿、地落艾、陀螺艾、红花益母草、月母草、旋风草、油耙菜、野油麻、四棱草、铁麻干、红梗玉米膏、地母草草
性味:味辛;苦;性微进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主月经不调;经闭;胎漏难产;胞衣不上;产后血晕;瘀血腹痛;跌打损伤;小便不利;水肿;头号肿疮疡
【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损,阴阳不和,败血滞于经络所致之乍寒乍热,日夜无度,周身骨节疼痛。
【各家论述】:是方四物补血,丹皮、柴胡、益母以退寒热;参、芩、陈、半,甘以补气;香附行气中之滞血;干姜、红花行经络之滞血,瘀血去,寒热自止。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病论】
眼科时复症
时复症是指发病时白睛红赤,奇痒难忍,每年至期而发,过期而愈,呈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眼病。故《证治准绳·七窍门》称为时复症。本病可延绵数年或数十年之久,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或痊愈。一般双眼罹患。相当于西医学的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病因病机]
(一)外感风热时邪,上犯肺络。
(二)脾胃湿热内蕴,复感风邪,风湿热邪上壅于目。
(三)肝血不足,虚风内动,上犯于目。
[临床表现]
双眼奇痒难忍,灼热微痛或碜涩不适,羞明流泪,天热时症状加重,眼眵色白,状如白丝。检查可见上睑内面如去皮石榴。亦可见黑睛边缘及附近白睛色呈污红色,并出现灰黄或暗红色胶样隆起,以上两种症状也可同时出现。每年定期发作。
[诊断依据]
一、胞睑内可见硬而扁平的红色颗粒丛生,状如卵石,或见黑睛及其附近白睛色呈污红,并出现灰黄或暗红色胶样隆起。
二、双眼奇痒难忍,有灼热感或碜涩不适,甚则羞明流泪,眵多粘稠呈丝状。
三、周期性反复发作,一般春夏季发病,秋冬缓解,有自愈倾向。
四、多见于男性儿童及青少年。
[鉴别诊断]
一、椒疮眼部微痒,见风流泪,睑内生细小颗粒,形状多似花椒,无定期发病的特征。
二、暴风客热发病突然,可伴有刺痒,但眵多粘稠似脓为其特征。有一定传染性。
[辨证论治]
本病主要在于患者的体质,而外因仅为诱发的因素,故内治除祛风止痒,缓解症状外,尚应根据患者全身脉症给以综合考虑。本病的治疗最好在发作前即开始,内治、外治相结合。
一、内治
(一)风热犯目
[主证]眼内奇痒,灼热微痛,睑内遍生颗粒,状朋小卵石,遇风吹日晒或近火熏灼,病情加重,且有泪出。
[证候分析]风热外袭,上壅于目则目痒,且感灼热微痛。胞睑脉络阻遏,气血不行,故变生红赤颗粒。风热均系阳邪,故见风、冒日、近火病情加重。
[治法]祛风清热,活血消滞。
[方药]加减四物汤加减。原方中薄荷、牛蒡子、荆芥、防风祛风散邪止痒;连翘、苦参、花粉清热;生四物汤凉血活血;加僵蚕、乌梢蛇增强止痒散邪之力。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邪止痒、宣壅消滞之功。
(二)脾胃湿热,兼受风邪
[主证]眼内奇痒尤甚,泪多眵稠,胞睑沉重,白睛微黄,色泽污秽,甚则黑白睛交界处呈胶状隆起;亦可伴睑内遍生颗粒,状如小石排列。兼见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脾胃湿热内蕴,外受风邪,内外合邪,上壅于目,故跟内奇痒尤甚。湿热壅遏,故泪多眵稠,胞睑沉重,白睛微黄,色泽污秽。气血受阻,白睛污秽,变生胶样隆起,睑内可见颗粒遍生。
[治法]祛风清热。
[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方中主要以荆芥、防风、薄荷、麻黄疏风解表;大黄、芒硝、滑石、甘草通二便,泻里热;栀子、黄芩、连翘、石膏、桔梗清热泻火,解肺胃之热;再配当归、白芍、川芎、白术和血理脾,使全方祛风而不伤表,泻热而不伤里,收到表里双解之功。临证应用当根据恶寒发热之轻重、便秘溲赤之程度加减化裁。
(三)肝血不足,虚风内动
[主证]眼痒势轻,时作时止,白睛稍显污红,或无明显见症。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舌淡苔白,脉弦细。
[证候分析]肝虚血少,虚风内动,故虽痒但势轻,时作时止。肝血亏虚,血不上荣头面,无力散邪,故白睛污红难退;爪甲失养,故脆薄不荣;血不足以安魂定志,故夜寐多梦。
[治法]补养肝血,熄风止痒。
[方药]四物汤加减。方中熟四物汤补血养肝;白芷、防风既可驱内风招引之外风,又有止痒之力。加僵蚕、蒺藜、蜈蚣意在养血熄风止痒。
二、外治
(一)龙胆草、防风、细辛、甘草煎水,或以内服药渣水熏洗患眼。
(二)滴熊胆眼液、珍珠明目液或抗生素眼药水,必要时加用激素类眼药水。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