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汤
【别名】:大羌活汤、羌活冲和汤、冲和汤、神解散、羌活散
【处方】:羌活1两半,防风1两半,苍术1两半,细辛5分,川芎1两,香白芷1两,生地黄1两,黄芩1两,甘草1两。
羌活
又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防风
又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苍术
又名:山精、赤术、马蓟、青术、仙术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夜盲
细辛
又名:小辛、细草、少辛、细条、绿须姜、独叶草、金盆草、万病草、卧龙丹、铃铛花、四两麻、玉香丝。
性味:辛;温;小毒
功效: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川芎
又名:芎藭、小叶川芎
性味:辛,温。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黄芩
又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功能主治】:解利伤寒。主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骨节酸痛,口中苦而微渴,苔薄白,脉象浮或浮紧者;春可治温,夏可治热,秋可治湿,四时时疫,脉浮紧,发热恶寒,头痛,骨节烦疼之表证;水病,腰以上肿者;痘出不快。
【用法用量】:大羌活汤(《医方类聚》卷六十二引《经验秘方》)、羌活冲和汤(《伤寒全生集》卷二)、冲和汤(《医统》卷十四)、神解散(《寿世保元》卷二)、羌活散(《嵩崖尊生》卷十五)。《洁古家珍》载此方,有方名而无内容,方见《此事难知》。本方改为丸剂,名“九味羌活丸”(见《中国药典》)。
中风行经者,加附子;中风秘涩者,加大黄;中风并三气合而成痹等证,各随十二经上、下、内、外、寒、热、温、凉、四时、六气,加减补泻用之。
【注意事项】:阴虚气弱者慎用。
【各家论述】:《医方考》:触冒四时不正之气,而成时气病,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此方主方。羌、防、苍、细、芎、芷皆辛物也,分经而治:邪在太阳者,治以羌活;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邪在大阴者,治以苍术;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而防风者,又诸药之卒徒也。用生地所以去血中之热,而甘草者,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中之热也。
2.《退思集类方歌注》:诸药气味辛温,恐其僭亢,故用黄芩苦寒以监制之,甘草以调和之。生地、川芎引诸药入血祛邪,即借以调营。徐灵胎嫌生地寒滞,易以当归。甚是,宜遵之。
【临床医学】:风寒感冒:以本方随证加减,治疗风寒感冒患者149例,经复诊及随访者120例。结果:有效者112例,占93.33%;无效者8例,占6.67%;有反应者9例。其诊断依据为,以恶寒发热、寒多热少、头痛、肢体酸痛为主证,其次结合脉浮、舌苔白、鼻塞、咳嗽、纳差等作为诊断风寒感冒之依据。作者指出:本方对风寒外束,病在阳经,寒重热轻无汗者,取效频捷,且对痹证有一定疗效。
【摘录】:《此事难知》卷上引张元素方
【病论】
“调和众药”说甘草
□ 王玉生 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引甄权语:“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至今医界多有“甘草调和诸药”、“甘草和百药”的说法。故而不少人多习惯在中药处方中加入甘草。笔者认为,任何药物都有其适应证,绝不可能是病皆可用。 甘草的功用 甘草,别名蜜甘、美草、蜜草、蕗草、灵通。味甘平,入心、肺、脾胃诸经,在现代中药学中属于补气药的范围,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功效。其生者偏于清热,炙者则偏于补中。古代对甘草的应用相当广泛,《伤寒论》113方中,用甘草者达17方,陶弘景曰:“此草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可见,古代对甘草的应用相当重视。 为何甘草能调和诸药呢?甘草性味甘平无毒,和咸、苦、辛、酸味和寒凉、温热性药皆可相伍。《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发明》说:“盖甘味主中,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外可内,有和有缓,有补有泄,尽中之道尽矣。张仲景附子理中汤中用甘草,恐其僭上也;调胃承气汤用甘草,恐其速下也,皆缓之之义;小柴胡汤有柴胡、黄芩之寒,人参、半夏之温,而用甘草者,则有调和之义;建中汤用甘草,以补中而缓脾急也;风髓丹用甘草,以缓肾急而生之气也。” 现代应用甘草配伍,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甘辛化阳法:如麻黄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苓桂术甘汤等;酸甘化阴法:如芍药甘草汤、大定风珠、酸枣仁汤等;甘苦泻火法:如龙胆泻肝汤、导赤散、泻黄散等;甘寒生津法:如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汤、清燥救肺汤等;甘温化湿法: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二陈汤等;甘温助阳法:如四逆汤、回阳急救汤、附子理中丸等;甘平缓解法:如补中益气丸、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辛甘降气法:如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复代赭汤等;辛甘温疏散风寒法:如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等;辛甘凉疏散风热法:如桑菊饮、银翘散、升麻葛根汤;甘香理气法: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 笔者常以甘草配方应用于临床而取效。在此仅总结酸甘化阴法的4点应用。 酸甘化阴柔肝法 用于各种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各种因肝阴虚而致的各种内科、妇科病变。常用甘草、白芍、当归、川芎各12克,再配合疏肝活络药皆能取效。因酸甘能养肝柔肝。凡见有舌苔白腻或黄腻,兼湿浊内阻者皆不可应用此法。 酸甘化阴止痛法 用于各种头痛、身痛、腹痛、女子痛经等属于阴虚筋脉失养者。常用方为白芍甘草汤。 酸甘化阴安神法 多用于心肾阴虚而致的心烦,心悸,少寐,头痛头晕,双目干涩,手足心热。舌红苔薄白,脉细或细弦。常以酸枣仁汤治疗。其中主要以酸枣仁、甘草各15克,以取酸甘化阴安心神之效。 酸甘化阴平子时发病法 近年来应用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孙朝宗主任独创的酸甘化阴法治疗子时发病多取良效。孙朝宗以酸枣仁、甘草两药配伍,治疗夜半子时发病的胁腹痛、抽搐、哭泣、潮热、心胸痞满、泄泻、牙痛、心悸、失寐、脑鸣等计437例。1~3天治愈者313例,4~6天治愈者90例,7~12天治愈者34例(《孙朝宗医论集》学苑出版社·2008年9月)。 应用甘草注意事项 甘草虽然应用广泛,但近些年来也有不少报道论述其不可用的诸多方面。例如《陕西中医杂志》1987年第1期肖氏文章“国老亦有冷落时”,论述了不可应用甘草的5个方面,如病势急而不宜缓者、气机壅滞而正不虚者、有形实邪内阻者、作用部位不相宜、配伍禁忌等诸方面皆不可应用甘草。再如李氏在《中医杂志》1996年第9期一文述及:甘草可引起低血钾症,并论述了甘草有效成分次酸致低血钾症的5个机理:①甘草次酸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②甘草次酸能增强醛固酮的活性;③甘草次酸抑制肝脏5α及5β甾类还原酶活性;④甘草次酸与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⑤甘草次酸对Ⅱ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Ⅱβ—OHSD)的抑制作用。虽然现代中药学研究的有效成分作用不能等同于传统的中药功效,但还是要作为参考。 总的来说,应用甘草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十八反中有“藻戟遂芫俱战草”之说,近代虽然有不少报导可以甘遂、甘草合用,大戟、甘草合用、芫花与甘草合用,但在具体应用时,还是谨慎为好,尤其是甘草的剂量方面。有人报导在以上配伍中,大剂量应用会出现反作用,其量少则无反作用。 2.药物配伍得当,疗效显著;配伍不当,则会降低疗效出现不良后果。如酸甘化阴法中甘草和酸味药的剂量比要恰当。 3.嘈杂吐酸明显者,不宜用甘草。因甘草味甘甜,用之则助其胃酸增多而嘈杂吐酸更重,尤其是蜜炙甘草更不可用。 4.寒湿壅滞中焦而胃脘胀满者不宜用。因甘草味甘性缓,会助湿邪难解,胀满加剧,如用时必配伍温散之品方可。《汤液本草》说:“甘者令人中满,中满者勿食甘。” 5.热证实证需清热时要用生甘草,虚寒证需补益时则用炙甘草。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