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粥
【处方】:薤白10~15克(鲜者30~50克)粳米100克
【制法】:取薤白同粳米煮粥。
【功能主治】:宽胸,行气,止痛。适用于老人慢性肠炎、菌痢以及冠心病胸闷不适或心绞痛。
【用法用量】:可供早晚餐温热食。
【注意事项】:多食发热,不宜多服、久服。多食发热,不宜多服、久服。
【摘录】:《食医心镜》
【病论】
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目前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极为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此病系指空腹血中一种或多种成分浓度增高超过正常值高限的状态。现代医学认为,引起高脂血症的原因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性是指由于脂质和脂蛋白的代谢发生缺陷;继发性是指继发于某些疾病(如肝胆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以及由于饮食、生活习惯或药物引起。按照主要增高的血脂成分,可将高脂血证分为高胆固醇血证和高甘油三脂血证。该病属于中医“痰浊”、“瘀血”的范畴,病理机制在于痰与瘀。
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
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指肝、脾、肾三脏虚损;标实主要指痰浊和瘀血。
高脂来源于水谷,其化生、输布、代谢有赖于脏腑功能正常,但就其根本则在于脾胃运化功能。《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故若嗜食肥甘或素体脾虚,导致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不归正化,形成病理性的痰湿脂浊,诚如李中梓说:“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瘀而成痰”。张景岳亦谓:“人之多痰,悉由中虚使然”。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水,主津液,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的作用,肾虚则津液代谢失调,痰湿内生,凝聚为脂。《内经》云:“年过四十而阴自半”,男子“七八而气衰,天癸竭,肾脏渐衰,气血渐亏”,女子“七七任脉虚,天癸竭,地道不通”。人至中年,肾气渐衰,气血渐亏,无力推动气血正常运行而致血脉瘀滞,血中形成脂浊。故常见中年后出现高脂血症,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
肝为刚脏,主疏泄,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的运行正常,气血调和,经脉通利。反之,由于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不利,气滞则血瘀,气滞则水停,津液与血液运行失常,留而为痰为瘀,阻滞血脉。此外,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肝脾不调导致阴阳气血失和,痰浊内生,久则痰瘀互阻,阻滞血脉,形成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虽以脏腑功能失调为本,但痰浊瘀血乃为其标。痰瘀是肝脾肾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是高脂血症的病理基础。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致脾胃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输布全身,停而成饮,凝聚成痰,痰郁化热,日久伤及血脉,导致血行不畅,痰瘀同源,痰能致瘀,瘀能生痰,痰浊瘀血在脉道中互相搏结,日久凝结于脉道壁上,使脉道损害,血流瘀阻而产生相应的病症。
中医药辨证论治高脂血症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灵魂,追求一病一方是不现实的,因此,临床当根据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1)脾虚湿阻型:症见形体肥胖,倦怠乏力,中脘痞满,腹胀纳呆,痰多,口中粘腻,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细缓。治以运脾化湿,药用苍术六君、苓桂术甘、五苓等加荷叶、藿香、佩兰等化裁。“脾统四脏”,脾为后天之本,脾运失健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重要病机,“补脾不如健脾,健脾不如运”,此时以运脾为主,使脾主运化的功能正常,水谷精微归于正化,痰浊瘀血自去,从根本上切断血脂升高的来源。
(2)肝郁脾虚型:症见头目眩晕,胸闷胁胀,情绪抑郁,健忘失眠,腹胀便溏,气短乏力,肢体麻木,舌质淡或黯,苔白腻,脉弦滑。治以疏肝健脾,药用逍遥散化裁。肝主疏泄,一方面可使脾胃升降有序,运化有度,另一方面胆汁的分泌排泄正常,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推动脾胃的运化。气机升降失常是导致高脂血症中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内生的根本原因。“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疏肝调气,肝脾同治。
(3)气滞血瘀型:症见眩晕较剧或头痛剧烈,胸胁胀满,心胸闷痛或绞痛,便秘腹胀,食欲减退,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舌紫黯或见瘀斑,脉弦涩。治以理气活血,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百病皆生于气”,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使脏腑血气疏通流畅,不仅有利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同时对防止其兼变证的出现也大有裨益。
(4)气虚血瘀型:症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胸痛,手足麻木,皮肤干燥,毛发不荣,舌黯,脉细涩或沉涩。治以益气活血,药用黄芪、柴胡、葛根、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地龙、何首乌、枸杞子、海藻、水蛭等。血液循行于血脉中,由气推动,周流全身,所谓“血随气行,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
(5)痰瘀交阻型:症见形体肥胖,身重乏力,头晕头胀,胸闷或痛,脘痞肢麻,舌胖紫或有瘀点,苔滑腻,脉弦滑。治以祛痰化瘀,药用柴胡疏肝散和导痰汤加减。痰瘀是高脂血症的主要病理产物,痰瘀同源,痰乃血体,血借痰凝于血脉。故单纯化痰多不为功,血不行则痰不运,非借血药难达病所,正如叶天士说:“痰凝血瘀病,以通络之法祛瘀化痰为治”,又如唐容川所言:“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
(6)肝肾阴虚型: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耳鸣健忘,咽干口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补益肝肾,药用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或左归丸加减。近年许多学者研究发现高脂血症有家族史,有遗传因素,而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与遗传有直接关系,研究表明,肾虚会导致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所以治疗当补肾填精。
(7)脾虚瘀阻型:症见眩晕,头痛,失眠,肢麻,腰膝酸软,神疲,腹胀,纳呆,心悸,舌黯淡或有瘀斑或舌体胖大或舌边齿痕。治以运脾化瘀,调气活血,调脂护脉方,由苍术、黄芪、生蒲黄、丹参等组成。根据痰瘀同源及脾统四脏的观点,在痰浊久凝时用苍术能事半功倍,迅速起效;配黄芪能加强其健脾运,以利气血调和,调气以行血,故在方中为主药。
(8)胃腑实热型:症见形胖体实,大便秘结,消谷善饥,喜食厚味,口苦,口渴欲饮,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有力。治以通腑泄浊,药用大黄、何首乌、虎杖、决明子、枳实等。六腑以通为用,腑气不通,脂浊存于体内,食积不消,浊气不下,均可加重高脂血症。这与现代医学通过增加肠蠕动,促进肠内脂质的排泄,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而降低血脂的方法有异曲同功之妙。
可治疗高脂血症的单味中药
应用最多的有:山楂、何首乌、泽泻、决明子、丹参等;其次是葛根、黄精、大黄、川芎、茵陈、黄芪、赤芍、红花、桃仁、蒲黄、三七、虎杖、茯苓、当归、鸡内金、莱菔子、荷叶等。
主要降胆固醇的中药有:蒲黄、人参、泽泻、刺五加叶、灵芝、当归、川芎、山楂、沙棘、荷叶、薤白、大豆、陈皮、半夏、怀牛膝、杜仲、柴胡、没药、漏芦等。
主要降甘油三脂的中药有:黄连、黄芩、刺五加叶、金银花、大麦根须、甘草等。
既能降胆固醇又能降甘油三脂的中药有:大黄、何首乌、绞股蓝、银杏叶、女贞子、黄精、三七、枸杞、冬虫夏草、桑寄生、葛根、水蛭、茶叶、大蒜、姜黄、虎杖、决明子、马齿苋、熊胆、月见草、蜂乳、蜂胶、茶树根、昆布等。
大蒜油可有效地对抗高脂血症动脉模型的血脂升高,使血清甘油三脂、胆固醇维持在正常水平。大蒜能刺激脑垂体,控制一部分内分泌腺的功能,调节人体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绿茶中含有的茶氨酸、儿茶素,可改善血液流动作用,在防止肥胖、脑中风和心脏病中有一定效用。美国科研人员指出:人们在进食高脂肪饮食后,血管会出现硬化现象,如果同时或在食后饮用绿茶,可使血管软化,使血液流量改善。
文献提出黄芪主要含甙类、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而膜荚黄芪甙Ⅰ对家兔红细胞膜有稳定作用,黄芪总甙能降低细胞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升高SOD活性,维持细胞正常代谢。
动物实验证实,蒲黄对家兔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有改善微循环及抗渗出作用,能增加冠脉流量,加强心脏射血功能,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降低血小板粘附率,抑制肠道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同时认为与蒲黄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及槲皮素类物质有关,其活性成分β—谷甾醇及其棕榈脂是降低胆固醇的有效成分,此外还有许多葡萄糖甙可作用于多种环节,具有降血脂效果。药理研究证实,蒲黄含有较多的植物固醇,可与胆固醇竞争脂化酶,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丹参素能显著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还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可使氧化脂蛋白作用电泳迁移率明显变慢,氧化脂蛋白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明显减少以及氧化脂蛋白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减弱。具有抑制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氧化修饰LDL的作用,使LDL中的MDA含量明显减少,其抗氧化能力与丹参素的量成正相关。从而提示丹参素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大黄中的儿茶素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致密性,限制有害物质的进入,降低血粘度,减少脂质沉积。
何首乌能与胆固醇结合,减少胆固醇在肠道吸收,阻止类脂质在血中滞留或渗透到动脉内膜。
山楂所含酮类、解酯酶等,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其脂肪酶可促进脂肪分解,明显地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活力,从而减少脂质的合成。
泽泻含三萜类化合物,能减少合成胆固醇的原料乙酰辅酶A的生成。
黄芩黄酮成分可以抑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诱导的脂细胞的脂解作用。
虎杖、大黄、人参、蒲黄、黄芩甙元、泽泻、柴胡皂甙等均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或载脂蛋白a的报告。
动物实验表明绞股蓝总甙Ⅰ、葛根及半夏水煎液、茶多酚、姜黄素、马齿苋都有降低不同动物的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的作用。
此外药理还证实:冬虫夏草、没药、月见草、昆布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大黄、虎杖、番泻叶、生首乌、生决明子能抑制脂质的吸收;泽泻、姜黄、大蒜、肉桂、秦皮、淫羊藿、桑寄生、丹参、赤芍、桑白皮、菊花、郁金、何首乌、川芎、刺五加叶等能抑制脂质合成;泽泻、蜂皇精、蒲黄、冬虫夏草、月见草、柴胡、 薤白、红花、丹参等能促进脂肪的转运和清除;茵陈、柴胡等能促进脂质排泄。
高脂血症的预防与保健
高脂血症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脂质沉积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构成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所以积极控制高脂血症,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也符合中医理论中“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的治疗原则。
(1)控制饮食:饮食当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减少滋腻之品的摄入,忌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
胆固醇水平要控制,但并非越少越好。就饮食而言,绝大多数营养学家主张食物多样化,以谷物为主,多吃素食,同时要经常吃适量鱼类、禽类和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而并不主张只吃素食。一般认为,每日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就可。诚如唐代百岁大医家孙思邈《千斤翼方·养老食疗》指出:“虽有水陆百品珍馐,每食必忌于杂,杂则五味相扰,食之不已,为人作患。”少荤多素,调味清淡。孙思邈还认为,老人“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等为佳”;指出“勿进浓肥羹霍,酥油酪饮”;提醒“营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这一少荤多素的观点为历代多数养生家所接受,也与现代医学研究所揭示的真谛相符。因为肉类动物脂肪过多,易引起冠心病,使血脂浓度增高,造成血管硬化。另外少吃蛋类、油炸食物和甜点,多吃水果、蔬菜、谷类、豆类和鱼,可以使胆固醇摄取量下降。经常吃鱼,可以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减少。这是印度鱼类工艺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经过一系列试验之后得出的结论。不暴饮暴食,要少吃多餐,忌晚餐时间太晚,忌晚餐过量,睡觉前不吃夜宵,做到泛食,不偏食挑食。
(2)增加运动:要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拳、练功十八法、舞剑、做操、打羽毛球、乒乓球等,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以疏筋活血,促及脂质转化,以清除膏脂蓄积。
形体好比是生命活动的宅宇。它内含精、气、神,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形体又是人抗御外邪的重要屏障,人的皮毛肌肤、血脉筋骨、脏腑组织等均有抗邪抵外的功能。因此,养生防病须重视形体的调摄。《吕氏春秋》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说明了动形以防精气郁滞的道理,运动形体还能增强脾胃机能,有助于气血的化生。久卧久坐等过逸行为,则往往造成气行郁滞。
(3)调畅情志:宜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不睡懒觉,情绪要保持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激动。养生要保持精神思维活动的清静内守。一般来说,人生活在社会中,精神思维活动常易扰动而难安静。用神不当,长期过激或突然剧烈的情志活动,超过了人体调节适应能力,会耗伤精气,引起气行紊乱,阴阳失调,脏器受损而发病。因此,从养生防病角度而言,应常使精神清静内守。这样,精、气、形可得到休养生息。精神情志常宜和悦愉快,避免躁、忧、悲、惊、怒等不良情绪。经常进行静坐、欣赏音乐、书画等艺术活动等,可以产生良好的调节效果。所以,静神内守不是消极的静止不动和逃避尘世,而是提倡合理用神,这样对机体具有积极的休养调节作用。情志失常则最易损气和滞气。
高脂血症的食疗
芹菜大枣汤降胆固醇:取鲜芹菜下段茎60克,大枣30克,水煎,日服2次,连服1个月,有降血压和降低胆固醇作用。高血压、冠心病、胆固醇过高等病人均可试用。
降脂果茶:生山楂50克、杞子10克、丹参10克、菊花10克,煎水500毫升代茶饮,1日饮完,连饮20日为1疗程,此方有降血脂的作用。
山楂菊花饮:山楂、菊花各10克,决明子15克,共煎汤代茶饮服。
海带绿豆粥:水发海带50克,绿豆30克与粳米50克共煮粥。
淡菜粥:淡菜50克,温水浸泡3小时后烧开去心,与粳米50克煮成粥,每日早晚温服。
山楂降脂汤:生山楂15~3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2剂,连服6星期,山楂为消肉积之品,有明显降血脂效果。但其味酸,胃酸过多者或有嘈杂感者忌用。
冬瓜汤:冬瓜连皮,每日30~60克,煎汤当茶分数次饮服,连服1~3个月。冬瓜是瓜蔬中唯一不含脂肪的,所含的丙醇二酸可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有防止体内脂肪堆积、血脂增高作用,常饮可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冬瓜也可与赤豆同煮服食。
海带粉:海带洗净、晒干,研成粉末。每次服5克,1日3次,连服1~3个月。也可煎汤饮服,或与绿豆同煮粥服食。海带含大量纤维和微量元素,能减少大量脂肪在体内蓄积,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降低,同时还有一定抗癌作用。
葫芦茶:陈葫芦壳12克、茶叶3克,共捣粗末,开水泡茶饮服,连服3~6个月。葫芦壳和茶叶均有显著减 肥消脂作用,经常饮服,可使血脂逐步下降。
荷叶粥:荷叶2片。洗净后加水煎汤,去渣留汤,加粳米50克煮成粥,每日1次。荷叶有消热化浊之功,有一定减肥消脂作用,常服可使血脂下降。也可将荷叶烘干研末,每次服6克,1日2次,连续3~6周。
薤白粥:薤白15克,粳米100克,一同煮粥,温热服用。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