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
【处方】:白芥子、甘遂各21克,元胡、细辛各12克。
白芥子
又名:辣菜子(《中药志》)
性味:辛,温。 ①《品汇精要》:"味辛,性温,无毒。"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辛,热。" ③《本经逢原》:"辛,温,微毒。"
功效: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①《别录》:"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口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 ②陶弘景:"御恶气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 ③孙思邀:"治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日温酒吞下七粒。" ④《医学入门》:"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气,中风不语,面目色黄,安五脏,止夜多小便。又治扑损瘀血。" ⑤《纲目》:"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 ⑥《现代实用中药》:"捣烂如泥,外用作皮肤刺激引赤药。" ⑦《药材资料汇编》:"功能暖胃,增进食欲,并可为中毒后之催吐剂。" ⑧《东北药植志》:"大量用可作麻醉剂。"
【功能主治】:据报道,治疗支所管哮喘1000例,3年显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8%[肺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三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心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五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膈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七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
【用法用量】:共研细末,每次取1/3药末,加生姜汁调成稠膏(每次用鲜姜60克,浸泡后捣碎,挤汁),分摊在6块边长为5厘米的方玻璃上或塑料薄膜上(药膏直径为3厘米)再取麝香0.3克(无麝香时可用冰片1克,或丁香粉、肉桂粉共1克)分撒在药膏上,并贴在背部双侧肺俞、心俞、和膈俞穴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在三伏天共贴3次(即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从上午11时开时贴药,至下午2~3时为止,如贴后局部有烧灼疼痛时,可提前取下),连贴3年为1疗程。
【摘录】:《外治方》
【病论】
“天灸”贴药应分“虚实”
小暑过后,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不远了。广州各医院纷纷开展了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为基础的“天灸”疗法,就是针对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的特点,据此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相关穴位贴敷,以驱散人体内的寒邪。 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庄礼兴教授介绍,该院“天灸”疗法课题组经过多年的摸索,选用了白芥子、细辛、半夏、麻黄及麝香等药物,研制成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药贴,对于大多数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可获得良好疗效。他们曾对1990年~2002年运用“天灸”治疗的1991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4.56%。 “一直以来,针对不同的患者,多数医院的‘天灸’疗法都采用相同的药膏,而且对同一类患者所选择的穴位也大同小异。”庄礼兴透露,通过临床大量样本的研究,他们发现,对前来就诊贴药的患者进行“虚实”证候区分,更能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治疗效果更好。 “今年,我们将对部分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严格把关,区分其‘虚实’,做好相应记录,并指引其到专设的治疗区域。”庄礼兴说,该院将根据接受治疗者身体的“虚实”表现,分别给予补虚的药物和穴位或泻实的药物和穴位来贴药治疗。课题组将进行前后追踪,记录并分析患者的症状变化和总体疗效,及时进行总结,为以后进一步开展“辨证贴药、因人制宜”的“天灸”治疗提供依据。(广舟)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