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胜奇散

栀子胜奇散

【处方】:蛇蜕 草决明 川芎 荆芥穗 蒺藜(炒)谷精草 菊花 防风 羌活 密蒙花 甘草(炙)蔓荆子 木贼草 山栀子 黄芩各等分

蛇蜕

又名:龙子衣、蛇符、龙子单衣、弓皮、 龙皮、龙单衣、蛇筋、蛇附、蛇皮、龙子皮、蛇退、蛇壳、龙退、龙衣、青龙衣、长虫皮、白龙衣

性味:味甘;咸;性平

功效:祛风;定惊;退翳;止痒;解毒消肿。主惊痫抽搐;角膜翳障;风疹瘙痒;喉痹;口疮;龈肿;聤耳;痈疽;疔毒;瘰疬;恶疮;烫伤

川芎

又名:芎藭、小叶川芎

性味:辛,温。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菊花

又名:节华、日精、女节、女华、女茎、更生、周盈、傅延年、阴成、甘菊、真菊、金精、金蕊、镘头菊、簪头菊、甜菊花、药菊

性味:味甘;苦;性微寒

功效: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肿。主外感风或风温初起;发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防风

又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羌活

又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密蒙花

又名:蒙花、蒙花珠、老蒙花、羊耳朵朵尖、水锦花、黄花醉鱼草

性味:甘,微寒。

功效:清热养肝,明目退翳。用于目赤肿痛,多泪羞明,眼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胬肉攀睛。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临睡用热茶清调下。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病论】

胬肉攀睛

本病为目中胬肉由眦角横贯白睛,攀侵黑睛,故名胬肉攀睛。病名可见于《银海精微》。
生于大眦者较为多见,也有生于小眦者,亦可大小眦同时发生。男多于女。常见于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及户外工作者。病变进行缓慢,往往要经过数月或数年始侵入黑睛,甚者可掩及瞳神,影响视力,亦有停止发展者。相当于西医学的翼状胬肉。
[病因病机]
一、心肺两经风热壅盛。
二、恣嗜五辛酒浆,脾胃壅滞湿热,上蒸于目。
三、过度劳欲,耗损心阴,暗夺肾精,水不制火,以致虚火上炎。以上诸因,皆可导致脉络瘀滞,血壅于眼。此外眼裂部位白睛易受风沙、烟灰或阳光之类物理刺激,可加速胬肉的滋生。
[临床表现]
睑裂部位的白睛上起膜,渐渐变厚,有血丝相伴,红赤高起,而成胬肉。渐向黑睛攀侵。胬肉多呈三角形,自眦角开始,横向白睛的宽大部分称体部,攀向黑睛的尖端称为头部。
如自觉眼部涩痒,胬肉头尖高起而体厚,赤瘀如肉,发展较为迅速,每可侵及黑睛中央,障漫黑睛则视而不见。如涩痒不著,胬肉头平而不高起,体亦菲薄如蝇翅,色白或淡红,多发展缓慢,或始终停止在黑睛边缘部,不影响视力。
[诊断依据]
一、近眦部的白睛表层,生有翼状肉膜向黑睛攀侵,多发于内眦。
二、若胬肉头尖体厚,赤脉粗大,红赤明显,尖端隆起,向黑睛攀侵,发展迅速者,称为进行期。
三、若胬肉头齐体薄,赤脉细小,红赤不显或微红赤,尖端扁平,发展缓慢者,称为静止期。
四、自觉症状不明显,进行期或伴有眼涩不适,眵泪交加。
[鉴别诊断]
一、黄油症《证治准绳·七窍门》认为由肺脾湿热所致。症见眼裂部白睛表面,黑睛内、外侧有淡黄色隆起,状如脂膜,浮嫩微皱,状呈三角形,尖端向着眦角,但不与眦角相连,亦无赤丝攀附,不痒不痛,不侵及黑睛,故不影响视力。类似西医学的睑裂斑。无须治疗。
二、流金凌木白睛与黑睛表面之间呈膜状或条索状粘连者,称流金凌木。多在睛珠外伤(尤其是酸、碱性腐蚀伤)或黑睛边缘生翳后形成。其部位不定,不限于睑裂部,亦无发展趋势,不红不肿。由于常常只有头部视黑睛发生粘连,故可用探针在其颈部下顺利通过,而不象胬肉攀睛那样与周围组织粘着。类似于西医学的假性胬肉,无需治疗。
[辨证论治]
本病胬肉色白体薄者,多采取眼部点药为主;色赤体厚,眵泪多者,则加内服药。辨证有风热、实热与虚热之分,实者宜泻,虚者宜降,自当分别对待。如药物无效,发展较快者,当采用手术治疗。
一、内治
(一)心肺风热
[主证]胬肉初生,渐见胀起,赤脉集布,多眵多泪,痒涩羞明,舌苔薄黄。
[证候分析]眼珠暴露于外,易于感邪,外感风热,故多眵泪,痒涩羞明;邪客经络,故经络瘀滞,胬肉胀起。
[治法]祛风清热。
[方药]栀子胜奇散加减。方中蒺藜、蝉蜕、谷精草、草决明、菊花、密蒙花、蔓荆子、木贼祛风热、退翳膜;荆芥、川芎、羌活、防风祛风散邪,泄其壅滞;栀子、黄芩、甘草清热泻火。夏秋之间,红赤多眵,便结脉洪者,可去密蒙花、羌活,加大黄。
(二)脾胃实热
[主证]胬肉头尖高起,体厚而大,赤瘀如肉,生长迅速,痒涩不舒,眵多粘结,口渴欲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洪数。
[证候分析]嗜食五辛酒浆,以致脾胃结热,邪热上攻,壅滞眼络,加上风尘刺激,瘀滞尤甚,故致胬肉高起,眵多粘结;脾胃热盛,故口渴欲饮,便结苔黄。
[治法]泻热通腑。
[方药]泻脾除热饮加减。方中大黄、芒硝、黄连、黄芩泻热通腑;车前子、茺蔚子泻热通滞;防风、桔梗疏风散邪,载药上行。如体不虚者,用本方去黄芪,加玄参、夏枯草,以加强泻热散结之功。
(三)阴虚火旺
[主证]胬肉淡红,时轻时重,涩痒间作,心中烦热,口干舌燥。
[证候分析]过度劳欲,阴精暗耗,水不制火,虚火上炎于目,则胬肉淡红,微有涩痒;虚热扰心,故心中烦热;热灼津液,故口干舌燥。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方用地黄滋补肾阴,山萸肉补肝肾,泽泻泄肾利湿,使地黄补而不腻;牡丹皮泻火祛瘀;知母、黄柏泻虚火。如心烦、失眠显著者,加麦冬、五味子、酸枣仁等。
二、外治
(一)胬肉红赤,涩痒多眵,点八宝眼药或红眼药。
(二)手术治疗胬肉发展较速,侵人黑睛,有掩及瞳神趋势者,须行手术。由于手术后容易复发,故手术必须认真对待。术前要仔细考虑,术时务求彻底,以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胬肉埋藏术:
进行性胬肉已侵入到黑睛边缘2毫米以上者,宜手术治疗。按外眼术前常规消毒、铺巾、置开睑器。用针麻或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针麻可于结膜下注射少许生理盐水)。于球结膜和胬肉之间,在角膜胬肉的颈部剪开结膜,用细丝线(或虹膜整复器)穿过贴角巩膜缘的胬肉颈部,将线紧贴角膜面并向角膜中央作拉锯式分离,使胬肉头部与角膜组织分开,用刀将角膜面残留的胬肉组织刮除干净。
再将胬肉的体部与巩膜分离,潜行分离上部或下部的球结膜达穹窿部,然后用缝线穿过胬肉头部(缝线的两端穿缝针),分别将两根缝线自结膜下潜行至上方或下方穹窿部,并穿出结膜面,结扎缝线以固定之。涂消炎眼药膏,加眼垫包扎术眼,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5—6天拆线。
胬肉切除结膜办移补术:
按外眼术前常规消毒、铺巾、置开睑器。用针麻或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针麻可于结膜下注射少许生理盐水)。用镊子夹住胬肉颈部,以小刀片或三角刀紧贴角膜面将胬肉头分离,切勿过深,以免过多伤及角膜实质。再用眼科小剪沿其体部与巩膜之间作钝性分离,并剪开胬肉两侧球结膜,在距离角膜缘5—6毫米处将胬肉剪除。清除巩膜面的变性组织,并用小剪刀从球结膜切口分别将上下结膜略作潜行分离,沿角膜缘剪开上方之球结膜约4—5毫米,再顺上侧球结膜创缘平行方向剪开球结膜,根据胬肉体的宽度,做成一条约为(4—5)毫米X(6—8)毫米大小的结膜办。将下方球结膜沿角膜缘剪开l一2毫米,使球结膜稍后移,然后将上方之结膜办扭转向下与下方球结膜创缘对合,间断缝合2—3针,靠近角膜侧须固定于巩膜浅层,使角膜缘侧的巩膜下方的球结膜暴露2—3毫米。术毕涂消炎眼药膏,眼垫包封术眼,每日换药一次,换药时须注意观察角膜创面有无感染,5—6天拆线。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23)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1 条评论

︶ ̄繁华落幕〃 1年前 回复TA

如果你是风,那我就是雨,如果你是雷,那我就是电。如果你是云,那我就是天。永远给你撑腰,愿你过的比我好,祝你快乐开心每一天!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