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胃汤
【处方】:沙参9克 麦冬15克 冰糖3克 细生地15克 玉竹4.5克(炒香)
沙参
又名:南沙参、泡参、泡沙参
性味:甘,凉。
功效: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麦冬
又名:麦门冬、沿阶草
性味:甘,微苦,微寒。
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冰糖
性味:甘;平
功效:健脾和胃;润肺止咳。主脾胃气虚;肺燥咳嗽;或痰中带血
玉竹
又名:荧、委萎、女萎、萎yi、葳蕤、王马、节地、虫蝉、乌萎、青粘、黄芝、地节、萎蕤、马熏、葳参、玉术、山玉竹、笔管子、十样错、竹七根、竹节黄、黄脚鸡、百解药、山姜、黄蔓菁、尾参、连竹、西竹
性味:甘;平
功效: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主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
【功能主治】:滋养胃阴。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胃阴受伤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两次服。所余药滓,再煮取200毫升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病论】
甘补脾胃当首分阴阳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又“脾欲甘”。说明甘味是补脾胃之主味。然甘有甘温甘凉之分。阳不足者治以甘温,阴不足者则宜甘凉,甘温可助脾升,甘凉可助胃降。补脾胃当首分阴阳,不可认为补脾必甘温,补胃皆甘凉,当以辨证论治。 脾喜甘温,《脾胃论》云:“甘温以补其中而升其阳。”他认为甘温可助脾阳升发,适用于脾阳不足,元气下陷之症,创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均用甘温之品,临床上常用的四君子汤、六君子汤也均以甘温为主。若脾阴不足则忌甘温而宜甘淡,《内经》云:“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说明甘淡可补脾阴,常用如益胃汤等。对于气阴两虚之证临床常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其方中虽有甘温之参术,然其中又有甘淡之茯苓,就是针对脾气不足兼阴虚之故。 胃喜甘凉,胃为阳土,易凉宜润。甘凉则可濡润,可益胃阴而助其降,胃气才不上逆,临床上对胃阴不足者,以甘凉增其津液,常用增液汤、益胃汤、沙参麦冬汤之类。然胃阳不足者则甘凉不宜,医家喻嘉言云:“胃属土而喜甘,故中气不足者,非甘温不可。”临床上许多胃阳虚之胃脘痛,治疗常以温阳散寒法,用桂附理中汤等治之。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