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汤
【处方】: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熟地(姜汁炒)条芩 陈皮 香附(醋炒)阿胶(蛤粉炒)各3克 益母草 白术(去芦)各4.5克 玄参 蒲黄(炒)甘草各1.2克
当归
又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味甘;辛;苦;性温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川芎
又名:芎藭、小叶川芎
性味:辛,温。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陈皮
又名:橘皮
性味:苦、辛,温。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益母草
又名:蓷、萑、益母、茺蔚、益明、大札、臭秽、贞蔚、苦低草、郁臭草、土质汗、夏枯草、野天麻、火炊、负担、辣母藤、郁臭苗、猪麻、益母艾、扒骨风、红花艾、坤草、枯草、苦草、田芝麻棵、小暑草、益母蒿、地落艾、陀螺艾、红花益母草、月母草、旋风草、油耙菜、野油麻、四棱草、铁麻干、红梗玉米膏、地母草草
性味:味辛;苦;性微进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主月经不调;经闭;胎漏难产;胞衣不上;产后血晕;瘀血腹痛;跌打损伤;小便不利;水肿;头号肿疮疡
玄参
又名:重台、正马、玄台、鹿肠、鬼藏、端、咸、逐马、馥草、黑参、野脂麻、元参、山当归、水萝卜
性味:味甘;苦;咸;性微寒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功能主治】:养血清火,理气调经。治妇人血崩属于血虚有火者。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六
【病论】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辨证食疗
慢性肾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以青中年最多,小儿亦比较常见。 因为慢性肾炎患者如何改善肾脏功能和消除蛋白尿,直接关系着本病的发展和预后,所以为了控制蛋白尿,患者要常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使病情加重。祖国传统医学的饮食疗法对消除慢性肾炎尿蛋白有一定效果,而且对改善肾脏功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力都将有所帮助。只要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及体质状况,辨证地坚持服用,对病情的康复将会大有裨益。 1?脾肾双虚证复方黄芪粥 取生黄芪、生薏苡仁各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末9克,金橘饼2个,糯米50克。先以水煮生黄芪,去渣,次入生薏苡仁、赤小豆,煮半小时,再入鸡内金末及糯米,煮成粥。分2次服之,食后嚼金橘饼1个。每日1剂。 功效:补脾益肾,益气固涩。 2?脾失统摄证芡实白果粥 取芡实30克,白果10枚,糯米30克,煮成粥。1日1次,10日为1疗程(食量少者,芡实、糯米可用15~20克)。 功效:健脾固涩。 3?阴虚内热证乌龟炖猪肚 取乌龟1只,猪肚500克。两者洗净切成小块,入砂锅内加水,用文火炖成糊状,不放或放少量盐。早晚各服1次,2天内服完。间隔1天,再服1剂。3剂为1疗程。 功效:滋阴清热,益肾补脾。 4?肝肾不足证芝麻核桃散 取黑芝麻500克,核桃仁500克,共研成细末。每次服20克,温开水送下,服后嚼服大枣7枚,每日3次,药尽为1疗程。 功效:补益肝肾,益精固气。 5?气虚湿浊证蚕豆衣糖浆、花生蚕豆汤、煮萝卜水 ①蚕豆衣糖浆:取蚕豆衣10千克,红糖2500克,煮成5000毫升的浸膏。最好分装50瓶,每次服20~30毫升,日服2~3次。宜空腹服。 ②花生蚕豆汤:取花生米120克,蚕豆200克,红糖50克。锅内加水3碗,微火煮,水呈棕红色浑浊时可服,服时加适量红糖。日服2次。 ③煮萝卜水:将萝卜切成小块,用适量水(以浸没萝卜块为宜)煮烂。每日1次,每次1小碗萝卜水。 功效:益气、除湿、化浊。 6?气血不足证人乳汁、羊乳汁 ①取鲜人乳汁,每次服300毫升,每日2次。本品对儿童急慢性肾炎引起的蛋白尿,在中西医结合疗效不佳时可选用。 ②取鲜羊奶250~500毫升,于晨空腹服,可连服1个月。 功效:补益气血。 7?气虚血瘀证鲫鱼灯心粥、鲤鱼益母汤,鲤鱼冬瓜汤 ①鲫鱼灯心粥:取鲫鱼1~2条,灯芯草7~8根,大米50克。将鲫鱼去鳞及内脏,与灯芯草加水煮,过滤去渣,下米煮作粥服食。每日1~2次,可长期服用。 ②鲤鱼益母汤:取鲜鲤鱼1条,去鳞及内脏,切段,益母草10克,鲜姜3片。水煮1小时,去渣,煎汤1200~1500毫升。每次服用约200毫升,每日2次。 ③鲤鱼冬瓜汤:取活鲤鱼1条,冬瓜500克。将鱼开膛去鳞洗净,冬瓜削皮,加水清炖。喝汤并食鱼肉,日服2次。 功效:益气、活血、利水。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