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回春丹
【处方】:川贝母 陈皮 木香 白豆蔻 枳壳 法半夏 沉香 天竺黄 僵蚕 全蝎 檀香各37.5克牛黄 麝香各12克 胆南星60克 钩藤24克 大黄60克 天麻37.5克 甘草26克 朱砂适量
川贝母
又名:贝母、川贝
性味:苦、甘,微寒。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陈皮
又名:橘皮
性味:苦、辛,温。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木香
又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
性味:辛味辛;苦;性温
功效: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 ;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
白豆蔻
又名:多骨(《本草拾遗》),壳蔻(《本经逢原》),白蔻(《本草经解》)。
性味:辛,温。 ①《开宝本草》:"味辛,大温,无毒。" ②《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
功效:行气,暖胃,消食,宽中。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 ①《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②《本草图经》:"主胃冷。"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肺金本药,散胸中滞气,感寒腹痛,温暖脾胃,赤眼暴发,白睛红者。" ④杨士瀛:"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能消能磨,流行三焦。" ⑤王好古:"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收脱气。" ⑥《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⑦《本草备要》:"除寒燥湿,化食宽膨。"
枳壳
性味:苦;酸;性微寒
功效: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法半夏
性味:辛、温。
功效: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沉香
又名:蜜香、栈香、沉水香。
性味:辛;苦;温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降逆;纳气平喘。主脘腹冷痛;气逆员息;胃寒呕吐呃逆;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
天竺黄
性味:甘,寒。
功效: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僵蚕
又名:白僵蚕、僵虫、天虫
性味:咸、辛,平。
功效: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
全蝎
又名:虿、奎、杜伯、主簿虫、虿尾虫、全虫、茯背虫、蝎子
性味:味辛;性平;有毒
功效:祛风止痉;通络止痛;玫毒散结。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牙痛;耳聋;痈肿疮毒;瘰疬痰核;蛇咬伤;烧伤;风疹;顽癣
胆南星
性味:苦、微辛,凉。
功效: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
钩藤
又名:钓藤、吊藤、钩藤钩子、钓钩藤、莺爪风、嫩钩钩、金钩藤、挂钩藤、钩丁、倒挂金钩、钩耳、双钩藤、鹰爪风、倒挂剌
性味:甘苦;微寒
功效: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主小儿惊风;夜啼;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肝火头胀痛
大黄
性味:苦,寒。
功效: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天麻
又名: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风草根、白龙皮
性味:甘,平。
功效: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制法】:上药为小丸,每丸重0.09克。
【功能主治】:开窍定惊,清热化痰。治小儿急惊,痰热蒙蔽,发热烦躁,神昏惊厥,或反胃呕吐,夜啼吐乳,痰嗽哮喘,腹痛泄泻。
【用法用量】:周岁以下,每次1丸;一至二岁,每次2丸,每日二三次。
【摘录】:《方剂学》(1985年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引《敬修堂药说》)
【病论】
惊风病情急 治疗应分型
□ 张奇文 山东省卫生厅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重病证,以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发病年龄以1~5岁为多见,发病率高,四季皆有。发病来势凶猛,病情危急。急惊风来势急骤,以高热伴抽风、昏迷为特征。多由外感时邪疫疠,内蕴痰热食积以及暴受惊恐引起。有接触疫毒之疾,或暴受惊吓史。本病常突然发作,具有热、痰、风、惊四证及抽、搦、颤、掣、反、引、窜、视八候。在治疗上,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总则,痰盛者急先化痰,热盛者予以清热,风盛者应速祛风镇惊。 [b]感受风邪[/b] 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咽红,鼻中流涕,乳蛾红肿,烦躁不安,高热时突然惊厥昏迷。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方用解表镇惊饮:钩藤6克,茯神、薄荷、天竺黄、紫苏、荆芥穗、枳壳各4.5克,黄芩、瓜蒌、连翘各6克,生甘草1.5克。若抽搐者,可加石决明9克,白僵蚕5克,桑叶9克以祛风定惊。或服小儿回春丹,l岁以内每次1~3粒,1~3岁每次3~5粒,2小时后可重复使用。若痰蒙清窍者,可加石菖蒲4克以清心开窍。若高热、乳蛾红肿、便秘者,可加大黄4克,栀子6克以通腑泄热。 小儿乳食积滞,郁而化热,复感风寒,突发高热,咽赤肿痛,腹胀拒按,或恶心呕吐,大便干结,嗳气酸腐,时时惊惕,甚则昏迷、抽痉,苔厚腻或黄腻,脉象浮弦数,指纹青紫或青黑。此为食滞外感,热动肝风。治法:解表消食,清热熄风。方用表里双解饮:薄荷、豆豉、黄芩、栀子、连翘、桔梗、浙贝母各4.5克,牛蒡子、玄参、神曲各6克,甘草1.5克。送服紫雪散。 小儿脾常不足,易为饮食所伤。若平日饮食不节,积滞化热,可发为惊风。症见发热,神昏抽搐,呕吐酸腐,泄泻大便酸臭,苔黄厚腻,脉象滑数,指纹青紫。此为食积致惊。治法:消食导滞,清热镇惊。方用镇惊消积汤:钩藤6克,龙齿4克,薄荷4克,厚朴3克,陈皮3克,焦山楂10克,麦芽10克,黄芩5克,栀子5克,连翘5克,甘草1.5克。送服小儿牛黄散,1岁以下每次0.3~0.5克,2~3岁每次0.9克,1日2次。 小儿感受风寒,肺气不宣,痰浊阻滞化热,引动肝风,症见发热面赤,咳嗽气粗,喉中痰鸣,惊惕、抽搐,苔薄白滑润,或白如积粉,此属痰热惊风。治法:清热熄风、涤痰开窍。方用清热祛痰汤:钩藤6克,薄荷5克,天竺黄、桔梗各4.5克,橘红3克,前胡6克,炒杏仁8克,瓜蒌10克,连翘心6克,胆南星2克,甘草1.5克。若发热喘急,咳嗽声重,鼻煽耸肩,手足抽搐,角弓反张,舌紫红,指纹黯青者,为痰热结胸致惊。治法:宣肺平喘,清热化痰。方用加味麻杏石甘汤:生麻黄、橘红、石菖蒲各3克,桔梗、天竺黄各5克,前胡、苏子、杏仁各6克,生石膏7.5克,全蝎4.5克,生甘草1.5克。送服局方至宝丹。 [b]温热疫毒[/b] 温邪内闭 症见高热不退,烦躁不渴,突然肢体抽搐,二目上视,神志昏迷,面色发青,甚则肢冷脉伏,舌红、苔黄腻,脉数。方用羚羊钩藤汤合紫雪散:羚羊角粉o.6克(分3次冲服),钩藤6克,川贝母5克,桑叶4克,菊花6克,白芍5克,生地6克,送服紫雪散。若高热者,可加栀子9克,黄芩7克以清热解毒。若昏迷狂躁者,可加安宫牛黄丸、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若夹痰者,司加石菖蒲4.5克,天竺黄4.5克,胆南星3克以化痰开窍。若抽痉频繁者,可加石决明9克,全蝎4克,地龙5克以熄风解痉。若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3~5克以通腑泄热。 气营两燔 症见发病急骤,高热,抽风,昏迷,颈项强直,狂躁不安,皮肤发疹发斑;或深度昏迷,壮热无汗,喉咙痰多,呼吸不利,大小便闭,舌红、苔黄腻,脉数。方用清瘟败毒饮:生石膏15克,生地9克,水牛角10克,黄连5克,栀子6克,黄芩9克,知母9克,赤芍7克,玄参9克,连翘 12克,丹皮7克,淡竹叶9克,甘草2克,桔梗3克。若抽痉不止者,可加羚羊角粉0.6克,石决明15克,钩藤9克以平肝熄风。若神志昏迷者,可加石菖蒲5克,郁金6克,或用局方至宝丹、紫雪散、安宫牛黄丸,亦可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以熄风开窍。若喉内痰多者,可加竹沥水、猴枣散以化痰泄热。若呕吐不止者,可加半夏6克,或用玉枢丹以降逆止呕。若大便秘结者,可加生大黄4克,芒硝4克以通腑泻热。 [b]湿热疫毒[/b] 症见持续高热,抽痉频繁,神志昏迷,烦躁谵妄,呕吐不止,腹痛拒按,大便黏腻或夹脓血,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此为湿热疫毒与食积交结,阻于肠腑,内迫营血,直犯心肝所致。有先见急惊而后才见大便脓血者,甚或始终不见肠腑症状者,临床上应予充分重视,应考虑到肠腑的症情,以免漏诊。治法:解毒清肠,熄风开窍。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味:黄连6克,黄芩6克,黄柏5克,栀子6克,白头翁9克,秦皮7.5克,生大黄4克,厚朴6克,羚羊角0.6克(分3次服),钩藤6克,石决明9克。送服紫雪散,或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以开窍清心熄风。 [b]暴受惊恐[/b] 症见发病较急,暴受惊恐后突然抽痉,神志不清,惊叫惊跳,四肢厥冷,舌苔薄白,脉乱不齐。此为由声、光异物刺激过大所致。小儿肝常有余,心神怯弱,受外来过大刺激,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故出现以上表现。治法:镇惊安神。方用镇惊熄风汤:钩藤6克,天竺黄、连翘心、天麻、全蝎、茯神各4.5克,石菖蒲3克,蝉蜕6克,羌活3克,生甘草1.5克,羚羊角粉0.6克(分4次冲服)。或用琥珀抱龙丸,1岁以下每次服0.75克,1~2岁每次服用1.5克,3~4岁每次服3克。 [b]链 接: 针灸治疗小儿急惊风[/b] 针刺:取水沟、中冲、内关、会阴。高热取合谷、曲池、大椎、十宣放血;痰鸣取天突、丰隆、足三里,痰涎上壅时取咽两侧(双颊车穴下1寸处)刺出血;抽痉取太冲、涌泉,两腮内用三棱针刺出血;昏迷取印堂、水沟、百会、会阴穴。毫针点刺,1日内可重复再针1次。 艾灸:发作时取水沟、十宣、百会、合谷、太冲,间歇期加大椎、中脘、丰隆等穴位。针刺后,用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3~5分钟,每日2次。D4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