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汤

五行汤

【处方】:黄柏(去粗皮,取内皮,不拘多少)

黄柏

又名:檗木、檗皮、黄檗。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制法】:上药以湿纸裹,黄泥包煨,候泥干取出。

【功能主治】:治时行赤眼,红肿作痛。

【用法用量】:每用一弹子大,纱帛包,用水150毫升浸,饭上蒸熟,乘热熏洗,极效。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六

【病论】

朱德的保健医生谈养生:将中医进行到底

将中医进行到底》是中南海保健医生胡维勤教授几十年行医经验的总结。保健医生的工作就是要将疾病消除在形成之前,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治未病”,这也是本书的特色所在。几十年的保健工作下来,作者对中医“司内揣外” 的体会越来越深,积累了很多自我诊断的经验,可以帮你发现身体的警讯,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本书作者还将自己治病救人的绝招倾囊相授,并对很多慢性病的日常调理提供了指导性的经验。本书将治病救人的知识、方法与一些生动的医案结合起来讲述,让你在轻轻松松学习中医保健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希望本书的知识能够转化为大家的健康,这也是作者的最高期待!
西医是一门技术,中医是一门艺术
西医治病靠的是技术,听诊器、血压表、X光机、CT、核磁共振……医生根据这些医疗设备检测出的结果来判断你身体的状况。西医的手术更是一门技术,它与建筑工程技术没什么两样,开刀割掉盲肠就相当于建筑工程上的定向爆破,心脏搭桥手术就相当于“二战”时美国大兵在搭浮桥。
中医则完全不同,它不需要任何医疗设备,只凭一个人的火眼金睛。所以,中医是一门艺术。技术靠什么?技术靠科学的发展。艺术靠什么?艺术靠人的悟性。以把脉来说,人有浮、沉、迟、数、濡等二十多种脉象,什么是浮脉,什么是沉脉,全靠医生自己去领悟。悟性高的人领悟得就好,悟性低的人领悟得就差。有时候,明明是浮脉,悟性低的人则会误认为是迟脉或数脉。《内经》中说“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春天,人的脉象应该浮弦一些,就像鱼儿游浮在春天的水面,你们看,多么有诗情画意,但是,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中医不像西医那样,胆固醇是多少就是多少,不需要你去体会,而中医离开了悟性便寸步难行。
正常人的脉象是一呼气脉搏跳动两次,一吸气脉搏跳动两次,呼气与吸气之间加跳一次,也就是说,一呼一吸脉搏要跳动五次。这只是一般而论,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就像音乐,虽然只有1、2、3、4、5、6、7几个音符,却能变幻出美妙的音乐世界。人有二十多种脉象,而且四季的脉象又不一样,所谓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春弦就是脉搏从容柔和中兼有弦象;夏洪就是脉搏从容柔和中兼有洪象;秋毛就是脉搏从容柔和中兼有轻浮之象;冬石就是脉搏从容柔和中兼有沉象。弦就是弓弦,弦象就是脉搏跳动时要有弓弦一样的感觉;洪就是洪水,洪象就是脉搏跳动时要有洪水一样的感觉;毛就是羽毛,秋毛就是脉搏的跳动有羽毛浮动的感觉;沉象就是石头下沉,冬石就是脉搏的跳动有石头下沉水中的感觉。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脉象也会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春季虽然阳气已升,但寒未尽除,气机有约束之象,故脉稍弦,同时也显示出体内的生机经过冬天的储藏有一种蓄发之势;夏天阳气隆盛,脉气来势盛而去势衰,故脉稍洪;秋天阳气欲敛,脉象来势洪盛已减,轻而如毛,故脉稍浮;冬天阳气潜藏,脉气来势沉而搏指。所以,如果你的脉象四季颠倒,那就应该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了。不要以为医生把脉很轻松,他跟艺术家一样,“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钢琴谁都会弹,把脉谁都能把,但水平高低却有天壤之别。同一首曲子,你弹是一个味儿,钢琴家弹就是另一个味儿。同一个病人,你把脉是这样的解释,而让扁鹊和张仲景来把脉,他们的解释很可能会完全不同。关键就两个字——悟性。
《内经》上说:“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心脏的正常脉象像一颗颗连续不断滚动的圆珠一样,往来圆滑,如同手摸温润的美玉一般;如果脉搏疾数相连,如同急促的喘气一般,而且带有屈象,这就说明心脏有了疾病。肺脏的脉象轻虚而浮,如同榆叶飘落,倘若脉搏不上不下,如同按鸡的羽毛,中间空而两边实,这就说明肺有了疾病。肝脏的脉象像一个人手持一根长竹竿的末端的感觉一样,柔软有弹性而又绵长;如果脉搏充盈滑利,就像抚摸长竹竿末端一样,这就说明肝脏有了疾病。脾脏的脉象从容、和缓、均匀,如同鸡足踏地一样;如果脉搏坚实充盈而疾数,像鸡提脚一样迅速,这就说明脾脏有了疾病。肾脏的脉象应该圆滑流利兼有回曲之象,把脉时有一种坚实的感觉;如果脉搏坚硬,如同牵引葛藤一样,这就说明肾脏有了疾病。什么是圆滑、从容、和缓、疾数……这一切全靠人的悟性。
中医把脉,左手寸关尺是心、肝、肾;右手寸关尺是肺、脾、命门。人体的一切情况都汇集在两只手上。中医把脉就像是音乐家听音乐一样。莫扎特五岁就能准确无误地分辨出任何乐器上奏出的单音、双音与和弦音,他靠的不是技术,而是天赋。中医也需要天赋和悟性。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脉的跳动需要有悟性的人慢慢去体会。一个没有音乐耳朵的人欣赏不了音乐,一个没有悟性的人一定把不准病人的脉。学音乐要有音乐细胞,学中医要有中医细胞。中医是“至精至微之道”。所以千百年来名医很少,扁鹊、华佗、张仲景,他们像莫扎特、肖邦一样稀少。
我常说“聪明人学不好中医,只有智慧的人方能成大器”。什么是智慧?智慧就是内观,就是定,就是静,就是悟性。北京有个“定慧寺”,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你,定下心来才有智慧。《内经》就那么一点字数,你读了一遍,甚至背了一遍,但你真正懂得书上所说的话了吗?如果你不是一个有慧根、有悟性的人,根本就读不懂《内经》。李时珍说,只有内观才能理解经络,这是一个伟大的真理,学中医的人一定要时刻牢记。
相反,西医就不一样了,它是一门技术,强调逻辑推理,强调思辨,只要人聪明就能学好。正因如此,西医人才可以批量造就,西医才能成规模。
我说中医是一门艺术,还因为中医把脉开方也需要灵感,需要创造,有时这种灵感和创造是不可复制的。一张处方就是一篇文章,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辞手法等都一应俱全,高明的医生开出的药方思路清楚,主题突出,详略得当,君、臣、佐、使各得其位,和谐统一,疗效自然就好。好处方就像好诗文,不可多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绝妙好词,可以流传千古。“六味地黄丸”是完美配方,可以造福万代。你仔细去品味“六味地黄丸”的方子,就会发现其选药之精、组合之美、剂量大小之和谐,无不体现出天地之妙意,堪称处方极品。而有的医生不明白这个道理,好药贵药一齐上,高、大、全,这种处方对人体的伤害极大。有的时候,君、臣、佐、使都得当,可就是缺少画龙点睛的那一笔,药效也不能发挥,这就像写文章缺少了文眼一样。我给大家讲一个中医历史上最有名的医案——叶天士治难产。
二、舌为“心”之苗
如果你去中医院,医生把完脉之后总会让你伸出舌头来,这是因为中医诊病特别重视舌头,认为“舌为心之苗”,这儿的“心”不仅仅是心脏,人体五脏六腑的变化都会在舌上相应地呈现。
舌尖为心、肺的反映区,当一个人上火或咽喉疼痛时,舌尖往往会发红,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比如扁桃体发炎),舌尖就会溃疡。舌的两边是肝、胆的区域,如果舌两边发红,甚至发紫、溃疡,说明此人肝火旺盛,近来脾气大。舌的中间反映脾胃,这一点我特别有体会,如果舌中间有裂纹,说明脾胃虚;如果是前半部分有两条裂纹,我敢肯定你有脾胃方面的疾病。舌根为肾,如果一个人的肾阳气不足,舌根就会发白,这样的人容易手脚发冷;如果一个人的手脚爱出汗、尿黄、腰酸,舌根就会发红。
我呢,仗着有点医术在手,经常成为一些经理、老总的座上宾。一番必要的寒暄客套之后,总要把把脉,看看舌苔,往往能从舌头上看出不少问题。有一回,在一家海参大酒店与一位四十多岁的老总吃饭,他舌尖红,舌两侧都有齿痕,而且很明显,这是阳虚;除了这个,舌头后面还有条沟,是肾虚的表现;舌苔也很薄,说明他还有点阴虚。这位老总是典型的阴阳两虚,而且体内还有火。吃完晚饭,结账的时候,旁边的女服务员怯生生地问我能不能也给她看看。我呢,一把年纪了,不图名,不图利,就那么一点好生之德。说看就看,一下子围上来三五个女孩子,有的嫌自己太瘦,有的要减肥,叫我给出主意。
那个瘦瘦的女孩子说自己胃不好,什么也不想吃,消化也不好。我看了看她的舌头,舌头很红,说明胃火大得很。“脾怕湿,胃怕燥”,她这是犯了胃怕燥的忌讳。所以,治疗胃炎必须要去胃火。我又把把她的脉,脉搏很细,没有力气。她们的收入都不高,不能开太贵的药,我就为她开了点乳酶生。我还嘱咐她用莲子煎水,加冰糖服用,这也能去胃火。晚上用热水泡脚,做做脚底按摩,效果也不错。睡觉前按摩一下腹部,可以活络血脉。记住,按摩之前一定要把两手搓热。
那个胖胖的女孩子呢,舌头粉嘟嘟的,看不出有火气,但上面有一层唾沫、发黏,而且泡较大,看样子是“痰湿”。中医认为,胖人多痰。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减肥,我就拿出了压箱底的保健瘦身汤(也叫五行汤)。这个汤,金木水火土的颜色都有了,阴阳气血的平衡也照顾到了,而且营养均衡。我告诉她,喝了这个汤后第一个月能减二十斤,第二个月能减五斤。
这个汤的制作和服用步骤如下:第一个七天,把芹菜半斤、圆白菜半斤、西红柿两个、黄瓜一根、洋葱一个、辣椒三两(忌辣的人可以用柿子椒)、胡萝卜一根、魔芋半斤、山药半斤放在一起煮成汤,加点盐,加点鸡精,不准加油;每顿只能吃这个,不要吃米饭;每天至少走路走一小时。第二个七天,按上述方法食用瘦身汤,可以在汤里加一块豆腐一起煮食,早晚各加一杯酸奶。第三个七天仍要服用瘦身汤,早晨中午各吃一两米饭,晚上吃一点水果。此后,早、中、晚饭不能超过一两米饭,每天保健按摩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如果感觉饿了可以吃些水果。一般前两个月能减掉二十多斤,接下来的力度会缓和一些,坚持下去的话就能减到标准体重。
三、眼睛,透视疾病的窗口
我听一位同事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天,一位女士带儿子去医院检查眼睛,十五分钟的常规检查过后,医生告诉她:“你儿子有食道逆流的问题,将来可能会发展成为糖尿病。”这位女士怎么都不相信,一个眼科医生又是如何判断出食道内的问题呢?虽然有些将信将疑,她还是不敢怠慢,于是又带着儿子做了内科检查。内科检查的结果与眼科的诊断保持了惊人的一致。这个小孩果然有轻微的食道逆流,尽管空腹血糖检查没有问题,但如果不注意饮食,将来极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对于那些习惯了以化验数据评判健康状况的人们来说,这件事情有些匪夷所思。但对于懂点中医的人来说,这一点都不奇怪。我们中医历来就重视眼睛的健康预报意义。中医认为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当人体出现疾病的时候,眼睛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眼睛能反映五脏六腑的变化,是因为有众多的经脉与之相连。《内经》中是这样论述的,“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目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口问篇》)。那与眼睛有关系的经络有哪些呢?集中于眼或眼附近的经络有大肠经、心经、三焦经以及任脉、阴阳跷脉及阳维脉;起于眼部的经络有胃经、膀胱经和胆经;途经眼部的经络有心经、肝经;止于眼部的经络有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总之,十二经脉中有八条经脉,奇经八脉中有四条经脉,都与眼睛有关系。
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眼睛几乎与全身疾病都有关。如眼结膜充血是麻疹、狂犬病早期的重要征兆;肝炎、肝癌、肝硬化患者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动脉硬化尤其是脑动脉硬化、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妊娠中毒症患者的眼底血管都有改变;脑卒中患者的瞳孔会有所变化;耳源性眩晕患者的眼球会震颤;癌肿块转移的时候,视力会有所改变;癫痫病人抽搐时瞳孔散大;梅尼埃病人眩晕时水平性眼球震颤;等等。
眼睛及周围的颜色也是很好的指示灯。失眠病人的眼眶会发黑,有一分发黑就有一分脑缺氧,有一分脑缺氧就有一分烦躁;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病人的眼眶下会出现黄瘤;缺铁性贫血病人会有白睛蓝斑,等等。
可见,眼睛不仅仅是心灵的窗口,还是透视疾病的窗口。难怪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这样认为 :“眼睛如何,身体即如何。”
四、心脏有疾病,耳朵露马脚
在人的面部器官中,耳朵是最缺乏表情的了。眼、鼻、口都可以搞点小动作,只有耳朵傻傻地待在那儿。但耳朵绝对不可小视。
中医认为,“耳主贯聪而通心窍,为心之司,为肾之候也。”通俗一点说就是,耳朵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息息相关。《内经》中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等记载,并认为耳与经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地经过耳朵,所以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说法。清代张振鋆的《厘正按摩要术》中也有“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的说法。现代生物全息理论也发现了耳朵与人体器官的对应关系,并确认了八十多种内外科疾病与耳朵的变化有关系,再次印证了中医的神奇。
耳朵与人体的经脉和穴位密切相连,所以人体有病时,耳朵就会有反应。耳朵的形态、色泽和纹路的变化都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可以说,耳朵是一份完整的人体病历。关于具体的耳诊,很多中医书籍中都有记载,不再重复。不过有一点,我特别有体会,想跟大家分享,那就是“冠脉沟”。
冠脉沟是耳垂上的一条纹路,如果没有这条纹路,说明你的心脏很好;如果耳垂上出现了纹路,就说明你有患冠心病的可能,纹路越清晰说明问题越严重。大家如果发现自己耳垂上出现了纵向或斜着的纹路,就应该注意了。
冠脉沟是判断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一次,北京军区的一位副司令员在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时突然昏厥。我急忙赶去一看,他的头耷拉着,嘴巴搁在桌子上,人已经没有了知觉。匆忙中,我一眼就看见了他耳垂上明显的冠脉沟。我马上让人给他做心电图,果然是冠心病。
有意思的是,伦敦一家医院的主治医生拉金达拉·夏尔马也发现了这个秘密。他说:“耳垂里有很多毛细血管,这些血管如果不能吸收到适量的养分就会凝固,皱纹就会形成。年轻人耳垂上出现这种皱纹,应去做心血管检查。”其实,这个征兆对老年人和年轻人都适用。我观察过二百多名患者的冠脉沟,其中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准确率达90%。拉金达拉医生之所以强调年轻人,是因为他们不像老年人耳朵上会有一些自然的褶皱,更要重视。
既然提到了西方的研究,在这儿不妨多讲两句。现在西方国家越来越认可中医,通过耳朵诊病治病也十分流行。据英国媒体报道,中医耳针疗法已经成为英国社交名流们竞相追捧的治病法宝。最让人吃惊的是,首相夫人切丽为了减压,已经在耳朵上插针十年;戴安娜王妃为了治疗忧郁症,左耳最多竟然同时插了四根针!
五、察颜观色知健康
古语说得好,“相由心生”,就是说人有什么样的心境,就会有什么样的面貌。但在我看来,人的面貌不仅由心生,还与自身的健康状况有关系。美国总统林肯说: “人要为自己四十岁以后的相貌负责。”这可以解释为,人能主宰内心的想法和追求,从而改变自己的相貌;也可以解释为,人在维护自己健康方面的态度,对将来的相貌也有决定作用。打个比方说,你不好好维护自己的健康,就可能长出酒糟鼻,或者因为脱发变成秃顶。脱发往往是血热风燥,或者脾气湿热,侵蚀毛根导致的。人好好的鼻子怎么会长成酒糟鼻呢?原来,鼻子和肚脐遥遥相对,是脾脏病情表现的关键部位,脾胃积热或者热毒炽盛在鼻子上表现出来就是酒糟鼻。
既然人的健康状况可以影响人的外貌,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人的相貌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这在人的肤色上尤其明显。中医的诊疗早就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人的皮肤是一身之表,卫气循行其间,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经络循行,同时把气血津液输布于皮肤。所以,了解皮肤就能了解病邪和脏腑气血津液之盛衰。这或许有些抽象,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如果一个人上火了,鼻翼会发红,脸上会长痘;贫血的人脸会发白,等等。下面,我会把更多的常识告诉大家。
我们中国人是黄皮肤,正常情况应该是黄里有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白里透红”。这里的“白”相对于白种人来说,仍然是黄白,评书里不是经常形容一些人是 “黄白净子”吗,就是这个道理。不过,面色仍然是因人而异,也因地域不同、季节环境变化而有所差别。一般来说,人的面色在春天偏青,夏天偏红,秋天偏白,冬天偏黑。如果出现了异于平常的颜色,就应该提高警惕。具体的分析我们看下面。
面孔发青,一般见于肝胆及经络病症,多是阴寒内盛或是血行不畅。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脸色就会发青,这是一种自然反应,只要注意保暖就可以了。如果你没有处在低温下,却面色发青,那就要考虑体内是否有阴寒或血行不畅了。如果是青里带黑,多是肝肾同病,常见于肝硬化。那些平时应酬多、酒场多的人可要注意了,因为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让人肝肾疲乏,表现出来就是脸色青黑。我认识一个做行政工作的高校老师,三十四五岁,身体挺好,很少感冒发烧,但同事、朋友老是说他面色铁青,像是肝不好,尤其是喝酒的时候,别人越喝脸越红,他越喝脸色越白。老听别人这么说,他心里也是毛毛的。他平时工作忙,没时间去医院排队挂号,后来通过关系找到我,约了一个晚上,大家一起吃个饭。饭桌上,他为了表示尊重,还打算要点酒,我赶紧制止了。他的脸色发青,说明肝已经受到酒精的损伤了。酒精一部分是由肝脏过滤的,脸上出现了肝脏的脏色,所以发青。那些酒喝得越多脸色越白(实际是青)的人往往被人赞为 “海量”,其实酒精对他们的损害要远远大于那些脸发红的人。
脸发红,一般是热症的征兆。人发热的时候,体内阳气过盛,气血运行加快,血脉充盈,所以就会面红耳赤。高血压病人的脸色也较红,这是肝阳过盛的表现。如果脸色微红,说明体内虚热;特别红的话,那就说明体内有实热。
大家都知道贫血的人脸白,为什么会这样呢?白,是血气不足的表现,“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贫血的人自然血色不足了;还有一个原因,血与肺有很重要的联系,脾胃吸收运化的精微物质“上注于肺脉乃化为血”,贫血的人,“肺脉化血”的能力也不足,所以脸上出现了肺的脏色(白色)。一般情况下,面色淡白多是气虚的表现;如果淡白的脸上缺乏光泽,或者是黄白如鸡皮一样,这是血虚的症状。另外,体内有寒、手脚冰凉的人也会面色苍白,这是阳虚在作怪。这样的人需要多运动,运动生阳,对改善阳虚很有效果。热水泡脚和按摩脚底的涌泉穴的效果也不错,饮食上多食用红糖、红枣等。
黄是脾的脏色,脸上出现黄色是脾虚湿蕴的征兆。脾胃功能差,食物的运化吸收就不好,所以面色发黄。面色发黄而且水肿,就是“黄胖”,这是脾气虚弱、内有湿邪的表现;如果面色萎黄,这是脾胃气血两虚。对于一些患病的朋友来说,印堂和鼻梁发黄而且明润,就不需要担心了,这是病情好转的征兆。
黑是肾的脏色,肾阳虚衰、水饮不化、血气不畅都会使人面色黑黄。肾病患者一般面色发黑,这是“肾精损耗严重、虚火灼阴”所致。在生活中,很多人常常会为自己的“熊猫眼”烦恼,尤其是爱美的女士。熊猫眼也是肾精亏损的结果。眼睛是靠五脏的精气来滋养的,一个人如果长期疲劳、熬夜、失眠,就会体质虚弱、肾气不足,“久虚则淤”,黑眼圈就出现了。一旦出现了肾虚型的熊猫眼,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再就是要用一些补肾益精的药物和食物,莲子、枸杞和西洋参都有补肾的作用,莲子可以熬粥,枸杞可以泡水喝,西洋参比较贵,但要是作为处方药和其他中药一起购买比较划算。另外,桃仁红花粥也不错,这种粥既能活血化淤,消除黑眼圈,又有养颜的功效。做法是:先将桃仁捣烂,和红花一起水煎,然后去渣取汁,跟大米放在一起熬煮,煮好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加适量的红糖。
六、眉毛,不是个摆设
好多人认为,眉毛是个摆设,鼻、眼、口、耳都有具体的工作,只有眉毛是个虚职,仅供爱美的女士们描画。如果你这样想就错了,在中医看来,眉毛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气质,还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眉毛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盛衰。《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述:“美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多;恶眉者,血气少;其肥而泽者,血气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这就是说,眉毛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其盛衰依靠足太阳经的血气。眉毛长粗、浓密、润泽,反映了足太阳经血气旺盛;眉毛稀短、细淡、脱落,则是足太阳经血气不足的象征。眉又与肾对应,为“肾之外候”,眉毛浓密,则说明肾气充沛,身强力壮;眉毛稀淡恶少,则说明肾气虚亏,体弱多病。
老年人往往眉毛稀淡或者脱落,这是气血不足、肾气虚弱的表现,属于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如果眉毛过早脱落,则说明气血早衰,是很多病症的反应,其中最为严重的要算是麻风病了。我们中医历来重视眉诊,前边讲过的汉代名医张仲景与王粲的故事可以算是最早的病例了。现在有很多好事之人,根据脱眉的病症推断王粲得的就是麻风病。对此,我持谨慎态度,因为前人留下的资料过于简单,我们并不能由此认定王粲患的就是麻风病。不过,眉毛脱落的确是瘤型麻风病的先兆,开始的时候是双眉呈对称型稀疏,最后就全部脱落了。
现在麻风病已经非常少见了。但不久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科接诊一例来自苏北农村的男子,此人三年之前发现小腿上的皮肤粗糙,出现斑疹,而且双脚有溃烂现象,眉毛也莫名脱落,甚至连胡子和鼻毛都一起脱落了。他跑了多家医院,都是当作皮肤病来治的。后来,到了东南医院,接诊医生一看他眉毛脱落,就明白这是麻风病的一个典型征兆。经过病理活检,果然在显微镜下找到了麻风杆菌。
两眉之间的部位叫印堂,又称 “阙中”,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也特别有价值。《灵枢·五色篇》中说 “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可见,印堂可以反映肺部和咽喉疾病。肺气不足的病人,印堂部位呈现白色;而气血郁滞的人,则变为青紫色。江苏著名中医朱良春教授曾在讲座中提到这样一个医案,很好地说明了印堂与咽喉疾病的关系。上世纪50年代,南通地区白喉大流行,发病四千多人。一下子白喉血清供应不上,卫生部门就让中医参与治疗。朱教授他们在《内经》里找到这样一句话“阙上者,咽喉也”,就在阙上部位给病人扎针,用短针平刺进去以后,用胶布粘起来,留针。10分钟后,病人的疼痛感减轻了,又观察了三四个小时,病人的体温也降下来了。第二天,经过针扎的病人白喉伪膜开始剥落。朱教授他们一共观察了 137例病人,治愈了133例,治愈率是97.1%,疗效超过了白喉血清。
七、口中有异味,责在脏腑
如果一个人口中经常有异味,别人就会认为他不讲卫生,并不觉得是什么大问题。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则是“小事不小”,口中的异味往往是五脏六腑发出的警讯。
中医认为,口内的津液与心、肝、脾、肺、肾等脏器是相通的。健康的人口中一般是没有异味的,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如果口中出现了异常感觉和气味,则说明内部脏腑出了问题。
口中发苦,多为热症,是火热之邪内侵的表现,尤其是肝胆火旺、胆气上逆。《内经》中早有记载,如《灵枢·四时气篇》中说 “胆液泄,则口苦”,《素问·痿论》中说 “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热症患者除了口苦外,还会有口干舌燥、苔黄、喜冷饮、尿少色深、大便干燥等症状。此时,可选用黄连上清丸或牛黄上清丸等清火药物。但如果病人身体虚弱,则不可轻易服用上述降火药。
我有一位棋友,七十多岁,性格开朗,健谈好客,唯有一点让我难以接受,他一说话就会有一股难闻的异味“脱口而出”。我问他怎么了,他说自己口苦、咽干,早上起来尤为严重。我说给你开点中药吧。他说:“我不太相信中医,太慢,等不及,已经吃了一段时间的西药了。”一个月后,我们再次见面,他口中仍有浓烈的异味。我就问他:“是不是西药没什么效果啊?还是试试中药吧。”没成想他爽快地答应了,还露出“老小孩儿”的脾气,说:“行,要是你真给我治好了这口苦的毛病,我就把珍藏多年的象牙象棋送给你!”诊病过程中,我发现他两手脉弦、舌苔白厚、唾液旺盛,这是肝经湿热的征兆。肝和胆相连,胆是主导苦味的,由于它有湿热,就很容易疏泻失常而引发口苦。我先给他开了五剂去湿热的方子(以柴胡为主)。刚吃过两剂,他就说感觉从未有过的轻松,五剂药服完后他又自行配制了几剂,现在全好了,不再口苦。事后还真把他那宝贝送给了我,还口口声声说“服了中医”。从此,我们之间除了象棋之外又多了一个话题——中医。
口中发酸,西医认为是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常见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症。中医则更进一层,认为病根在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致使肝液上溢、胃酸过多。如果只是偶尔感到口酸,多是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饮食过量,不用担心。如果经常口酸,并且伴有舌苔厚腻、打嗝时有腐臭味等症状,多是脾胃虚弱,可以服用一些保济丸或山楂丸。如果病人的口酸与胃酸上泛有关,同时还有舌头发红、胁肋疼痛等症状,多半是肝胃不和,这时就要以泻火、和胃为主。
有的人常常感觉口有甜味,甚至喝白开水也像喝糖水一般。中医认为这是脾胃有问题,多为脾胃湿热、热蒸上溢的外兆;少数为脾虚,虚火迫脾津上溢。这种症状久了就会发展为糖尿病,这一点《内经》中讲得明明白白,“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痹。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现代医学也证明了口甜是糖尿病患者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信号。糖尿病患者口中发甜是因为血液中含糖量增高,唾液中的糖分也会增高。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引起各种消化酶分泌异常,当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高时就会出现口甜。
还有的人经常会觉得口中淡而无味,吃什么也不香,这多是脾胃出了问题。如果伴有胃部胀满、大便稀薄、脉细等症状,则多半是脾胃虚弱,治疗上应以健脾、和胃为主。如果伴有疲乏无力、大便稀软、舌苔厚腻等症状,并且不喜欢喝水,则多半是脾胃有湿,治疗上应以燥湿、和胃为主。
八、梦是身体有话要说
梦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很多人喜欢把它跟吉凶祸福联系起来。我是学医的,对占卜之术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梦对健康的预兆意义,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有之,只不过往往被人们忽略。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梦被称做“五脏的附体”,能够反映脏器的虚实盛衰。《内经》对梦的健康预兆意义早有记载,翻译过来就是:如果肺气虚,就会梦见白色怪物,见人就杀;如果肾气虚,就会梦见船沉,人浮水中,心生恐惧;如果肝气虚,则会梦见草木阴森,人伏在树下不敢起来;如果心气虚,多会梦见被火烧灼;如果脾气虚,则会梦见吃不饱饭(《素问·方盛衰论》)。再如《灵枢·淫邪发梦》:如果阴气盛,就会梦见在大水中惊恐逃窜;如果阳气盛,则会梦见大火烧身;如果阴阳都盛,则会梦见刀光之灾。如果上面气血过盛,则梦见飞翔;下面盛则梦见坠落。如果饥饿,就会梦见食物;如果吃太饱,就会梦见扔东西……可见,《内经》早已注意到了梦与疾病的定性、定位关系。
中医认为七情分属于五脏,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忧)为肺志,恐(惊)为肾志。相应的,梦中的情绪也可以反映脏气的变化,梦怒为肝气盛,梦恐为肾气虚,梦哭为肺气虚,梦笑为心气盛,梦歌为脾气盛。
有一次和朋友聚餐,大家聊天正欢,其中一个朋友说,他昨晚上梦见自己对老婆大发脾气,醒了之后胸口跳得厉害。旁边有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肯定是平时对老婆敢怒不敢言,只能在梦里发泄。我笑着问他:“最近是不是偶尔有头晕的感觉?”他说没错。我说:“梦见发怒就是肝气盛,而且'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晕和肝有关系,你肯定是肝火旺盛,要么就是过度疲劳了,应该调养一下肝。”他赶紧抢话:“你说的什么风、什么眩,我不太明白,这说明肝不好,我倒是信。那你说怎么办吧!”我说:“听我的是吧?行,那就约法三章。首先,生活上,别给自己施压,保持心平气和;晚上睡足觉,养血保肝;再就是吃点舒肝理气丸,保好。”后来再见面,我问他怎么样了,他哈哈一乐:“你这是叫我道谢吧,好了,好了。听你的准没错。”
还有个朋友跟我说,她多次梦见自己死命地抓住窗框,不让自己摔下楼去,但终因体力不支掉了下去。我就问她:“这两天是不是觉得特别疲惫?”她说:“是啊,工作中总是心不在焉,是不是身体出问题了?”我跟她说:“你梦见的是比较恐怖的事情,恐为肾志,说明你的肾有点问题,很有可能是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疾病,你还是去医院查查吧。”她说:“最近工作忙,过段时间再说吧。”我知道这个朋友是个工作狂,也就没怎么劝她。第二天,她在工作的时候晕倒被送往医院。经过检查,果真是尿路感染。
不仅中医重视梦的健康预报意义,西方医学也是如此。从西医的观点看,梦是大脑部分高级神经活动在睡眠状态下的持续,可分为生理性(良性梦)及病理性(噩梦)两大类。良性梦是白天的所思所想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的痕迹,可起到平衡心理、缓解压力的作用。噩梦往往是体内潜伏性病灶产生的信息,是疾病向大脑发出的信号,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最近的研究表明:心绞痛发作前,病人会噩梦不断,还伴有呼吸加快、心率增速、血压升高及情绪激动等反应;心血管性疾病(诸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发作前病人也多惊恐噩梦;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则常常梦见大快朵颐;精神疾病患者则经常在梦中哭泣,还会梦游;等等。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13)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