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窍汤
【处方】:防风 羌活 藁本 升麻 干葛 川芎 苍术各3克 麻黄 白芷各1.5克 川椒 细辛 甘草各0.9克
防风
又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羌活
又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藁本
又名:藁茇、鬼卿、地新、山茝、蔚香、微茎、藁板
性味:味辛;性湿
功效: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主风寒头痛;巅顶疼痛;风湿痹痛;疥癣;寒湿泄泻;腹痛;疝瘕
升麻
又名:周升麻、周麻、鸡骨升麻、鬼脸升麻
性味:味辛;甘;性微寒
功效: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升阳举陷。主时疫火毒;口疮;咽痛;斑疹;头痛寒热;痈肿疮毒;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久痢下重;妇女带下;崩中
川芎
又名:芎藭、小叶川芎
性味:辛,温。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麻黄
又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性味:辛;微苦;性温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
细辛
又名:小辛、细草、少辛、细条、绿须姜、独叶草、金盆草、万病草、卧龙丹、铃铛花、四两麻、玉香丝。
性味:辛;温;小毒
功效: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功能主治】:散寒通窍。治外感风寒,鼻塞声重流涕。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葱白1根,水煎,热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病论】
产后头痛
【概述】
产后以头痛为主症者,称“产后头痛”。
【病因病理】
产后失血过多,气血不足,血不养脑,或体虚受寒,寒邪客脑,或瘀血人络,阻滞脑络而致。
1.血虚 产后失血过多,气血不足,脑髓空虚,血不养脑,而致头痛。
2.血瘀 产后恶露不下,瘀血上冲,脑络受阻,血行不畅而致头痛。
3.寒邪 产后将息失宜,冒风受寒,寒邪客脑而致头痛。
【诊断要点】
本病的特征是产后出现以头痛为主症的病证。
【辩证分型】
1.血虚 产后失血过多,头脑空痛,头晕目眩,面色萎黄,心悸乏力。苔薄,舌淡,脉细弱。
2.血瘀 产后头痛如劈,或刺痛难忍,恶露下行不畅,小腹胀痛拒按。苔薄,舌质黯紫,脉弦涩。
3.寒邪 产后头额冷痛,得热痛减,恶露量少,色黯紫。苔薄白,脉弦涩。
【分型治疗】
1.血虚治法:益气养血补脑。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
党参12克 黄芪12克 白术10克 茯苓15克 甘草5克 当归15克 炒白芍12克 熟地15克 肉桂3克 五味子10克 远志10克 陈皮6克 川芎6克 白芷10克 加减:头项牵痛者,加葛根10克、钩藤10克。
2.血瘀治法:活血通窍。
方药:通窍汤(验方)。
当归10克 川芎6克 桃仁10克 炮姜5克益母草30克 地龙12克 僵蚕12克 白芷10克 钩藤10克 三棱10克 牛膝10克 山羊角15克
3.寒邪治法:温经散寒止痛。
方药:桂枝四物汤。
当归10克 川芎15克 赤芍10克 熟地15克 桂枝10克 白芷10克 菖蒲10克 细辛6克 蔓荆子10克 炙甘草3克 益母草15克
【中成药】
1.川穹茶调冲剂(丸)每日2次,每次1包,冲服。用于感冒风寒头痛。
2.白茫片 每日3次,每次4~5片,吞服。
3.桑麻丸 每日3次,每次6克。用于肾虚头痛。
【简便方】
1.川考12克、白花10克,煎汤饮服。
2.僵蚕6克、全蝎3克,共研末,冲服。适用于瘀血头痛。
【其它疗法】
1.体针 取太阳、攒竹、迎香、风池,中等刺激。
2.穴位按压 取太阳、风池等穴,指压穴位。
【注意事项】
1.本病之发生多因产后失血过多,气血虚弱,血不养脑及体虚冒风受寒,寒邪客脑所致。为防止本病发生,产时需缩短产程,提高接产技术,防止分娩中失血过多。产后注意保暖,避风寒,以免受邪。
2.产后情志抑郁或受寒,以致气机阻滞,血为寒凝,气血瘀阻,致恶露不下,瘀血上冲于脑,引起头痛。故产后要注意起居调摄,愉悦心情,保持气血流畅。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