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丸

杀虫丸

【处方】:川楝子45克 官桂45克 黄柏45克 黄连24克 鹤虱45克 藜芦30克 贯众45克 花椒30克 明矾60克(煅)干姜45克 乌梅60克 槟榔30克 雷丸45克 芜荑15克 苦楝根60克 使君子60克

川楝子

又名:金铃子、川楝实

性味:苦,寒;有小毒。

功效: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黄柏

又名:檗木、檗皮、黄檗。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黄连

又名:王连、支连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

鹤虱

又名:鹄虱、鬼虱、北鹤虱

性味:味苦;辛;性平;小毒

功效:杀虫消积。主蛔虫病;晓虫病

藜芦

又名:葱苒、葱葵、山葱、丰芦、蕙葵、公苒、葱苒、葱炎、藜卢、鹿白藜芦、鹿葱、憨葱、葱芦、葱管藜芦、旱葱、人头发、毒药草、七厘丹

性味:苦;辛;寒;有毒

功效:涌叶风痰;杀虫。主中风痰壅;癫痫;虐疾;疥癣;恶疮

贯众

又名:止泺、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扁苻、贯来、贯中、渠母、贯钟、伯芹、药渠、黄钟、伯萍、乐藻、草鸱头、伯药、药藻、凤尾草、蕨薇菜根、贯仲、管仲、绵马贯仲

性味:苦;涩;微寒;有小毒

功效: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风热感冒;温热癍疹;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血痢;带下及钩、蛔、绦虫等肠寄生虫病

花椒

又名:檓、大椒、秦椒、南椒、巴椒、蓎藙、陆拨、汉椒、点椒。

性味:辛;性温;小毒

功效:温中止痛;除湿止泻;杀虫止痒。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蛔虫腹痛;呕吐泄泻;肺寒咳喘;肺寒咳喘;龋齿牙痛;阴痒带下;湿疹皮肤瘙痒

乌梅

又名:梅实、熏梅、桔梅肉、梅、春梅。

性味:味酸;性平

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生津;安蛔。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

槟榔

又名: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洗瘴丹、大腹槟榔、槟榔子、青仔、槟榔玉、榔玉

性味:味苦;辛;性温

功效: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脚气;水肿;疟疾

雷丸

又名:竹苓、雷实、竹铃芝

性味:微苦,寒。

功效:杀虫消积,用于绦虫、钩虫、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芜荑

又名:无荑、无姑、(艹殿)(艹塘)、芜荑仁、山榆子、山榆仁、白芜荑、大果榆树

性味:苦;辛;性温

功效:杀虫消积;除湿止痢。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久泻久痢;疮汤;疥癣

使君子

又名:留求子、史君子、五棱子、索子果、冬均子、病柑子、君子仁、冬君子、病疳子。

性味:味甘;性温;小毒

功效:杀虫;消积;健脾。主蛔虫腹痛;小儿疳积;乳食停滞;腹胀;泻痢

【制法】:晒干为末,以神曲末120克打糊为丸。

【功能主治】:治虫疼。(打虫)

【用法用量】:每早空腹时用乌梅汤下9克。

【摘录】:《内外验方秘传》

【病论】

李聪甫

(1905-1990),李聪甫,中医学家。致力于中医药事业70年。多年从事李东垣脾胃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倡“形神学说为指导、脾胃学说为枢纽”的整体论,结合临床,确立“益脾胃、和脏腑、通经络、行气血、保津液,以至平衡阴阳”的治疗大法。在中医人才的培养、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方面,卓有贡献。
李聪甫,名明、号老聪,幼称凤池。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小手工业者的家庭。他自幼聪颖好学,但由于家贫只读5年私塾,1年小学就辍学了。
1918年,年仅13岁的李聪甫,只身来到江西省九江市,进中药铺学徒。在“赵恒兴中药店”,得店主允许,工余可以读医药书籍。李聪甫白天在碾药槽上干活,深夜上门板后,便在铺台上看书。这样持之以恒,3年便自学完《药性赋》、《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医方集解》、《濒湖脉学》、《诊家正眼》、《素灵类纂》、《医宗必读》和《医门法律》等书。
为了更能步入医林,谒师求教,1922年,李聪甫结束了3年学徒、1年帮工的生活,回到故里黄梅,随县城四代祖传名医石椿山学医。双方商定,教无学奉,帮工无薪。头一年授读《伤寒论浅注》,参阅《伤寒来苏集》、《伤寒尚论篇》和《金匮心典》等,第二年随师侍诊,第三年即能独立应诊。
1925年,李聪甫在黄梅县“福生祥药号”坐堂行医。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李聪甫目睹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却听到了中国共产党为拯救中国而发出的呐喊,他写下了“尘世几无干净土,传来天外一声钟”的诗句,并曾以医生身份作掩护,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30年,安徽军阀方振武反蒋败退,溃兵劫掠,城空如洗,黄梅不宁。为避战祸,李聪甫孑然一身转至九江悬壶。他曾为一绸店经理梅贤林先生的同事诊治噤口痢(中毒性痢疾),其病危重在急,九江良医请遍,无济于事,准备料理后事,经李聪甫试诊遣方,服用几付即有转机,此后医名渐振。
1937年,芦沟桥事变发生,次年九江沦陷。李聪甫携妻挈子,辗转迁徙于湘潭、湘乡、新化、溆浦、沅陵等地。1940年他将自己的经验著成《麻疹专论》一书,复印成册,在湘西南麻疹流行地区救活了不少婴孩。抗战胜利后,李聪甫在长沙定居。为了维护和促进中医药的事业,这一时期他写下了《国医节的感想和展望》、《庆祝国医节的感言》(载1946、1947年《中央日报》)等文章。慷慨陈词,批判废止中医的荒谬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某些人又倒行逆施,李聪甫奋笔写下《对余岩〈中医问题处理草案〉的批判》一书,刊行于世,捍卫中医事业。
1956年,李聪甫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全国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的制定工作,并在怀仁堂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957年以来,李聪甫就中医药研究的方法和专业人才培养,撰写了《中医研究工作之我见》、《中西医结合创立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之我见》、《中医应按自身的规律发展》等多篇文章,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李聪甫在长期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工作中,自砺不已,学验俱丰。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10部,计250余万字。代表著作有《麻疹专论》、《中医生理学之研究》、《李聪甫医案》、《李聪甫医论》,主撰《〈脾胃论〉注释》,合著《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主编《传统老年医学》,并有日文翻译出版。
自参加国家工作以来,李聪甫先后担任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二、五届湖南省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政协副主席,第二、五、六届湖南省政协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中医学会会长、名誉会长,《湖南中医杂志》名誉主编等。1988年4月,83岁高龄的李聪甫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医理论研究的突出成就  长期以来,李聪甫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潜心于《内经》和《脾胃论》的研究,提出了以形神学说为指导、脾胃学说为枢纽的整体论。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聪甫在实践中对这一学说的认识不断深化。他认为,这一学说反映到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上,则可归结为形神的合一,人体生命活动依赖于形神的对立和统一。形,是形体的概括,属阴;神,是功能的表现,属阳。“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神是形体的主导。若形神失调,则疾病生矣。治法上要使“脏腑以调,经络以通,营卫以和,气血以流”,促使机体内外整体活动调节恢复平衡。而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实已寓于其中。故“形神”是人类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贯串于脏腑、经络、营卫、气血各方面新陈代谢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之中,是维持和推动生命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因此,他强调,形神学说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李聪甫在深入研究李东垣《脾胃论》时,亦贯穿了形神合一论说。他提出,形神合一所形成的整体机能活动,是以脾胃元气的升降为枢纽的。他认为“人之以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虽然脾胃同是“后天之本”、“仓廪之官”,而主体在胃。胃气旺盛与否,决定脾气的盛衰、宗气的强弱和营卫运行的畅阻。其与四脏相关的整体生理功能的关系是:脾为太阴之脏,恶湿喜燥,燥则脾的清阳之气上升以煦心肺,心肺和煦,则下济肝肾;胃属阳明之腑,恶燥喜润,润则胃的浊阴之气下降以濡肝肾,肝肾濡润,则上滋心肺。如此,则形成以胃纳脾运为中心的五脏生理动态相对平衡,进而联系六腑、经络、营卫、气血等功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在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下,通过数十年临床实践,李聪甫总结出调理脾胃、协和脏腑、疏通经络、流畅气血、保存津液等治疗大法,并据此精心主撰了《〈脾胃论〉注释》一书,进一步阐发了东垣理论,并有不少创新性的见解,引起同道的广泛兴趣和重视。临床中的独特见解  李聪甫在临床中,无论对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影响后世。
湿温病的辨治,在温热急性病中是最为棘手的。李聪甫通过长期实践,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摸索出一套治疗规律,如湿郁卫分,用宣湿开散卫阳以透表,不使邪犯气分而导致内逼营血的病变。湿郁气分,用宣湿化热之剂,使湿热蕴阻之气化为白?,透出皮表而宣解。若湿热入营,仍当透热转气,拟用转枢化浊法或转枢透热法,因势利导,循通泄之路从气分而解。病入血分,出现神志昏迷,出血倾向,或循衣摸床,乃热灼津枯,气阴两竭,速当救阴复气。这一总结本源于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的有关论说,在临证中而有所发展。
对虚劳病的治疗,李聪甫深入研究《内经》、《难经》、《金匮要略》及李东垣、朱丹溪诸家有关论述,颇有见地。其总的旨意是补养气血,慎用攻伐。如对肺痨咳嗽,肌瘦骨立,蒸热盗汗的重证,每用甘平以滋复肺脾之阴,多获良效。五劳虚极,内有干血,又当滋养精血与祛瘀生新同时并用;专用攻破,则有“竭泽而渔”的危险。如妇人血痹内蓄之“干血痨”,咳嗽气促,胸痛厌食,午后两颧潮红,蒸热盗汗,月经停闭,脉来细数,经投濡血化瘀之剂,经泛初见极少,色如墨汁,继变咖啡色,较淡红色,转红色中挟黑色小点,后转为正赤色,食纳渐增,其他症状亦自然消失。
在治疗内伤杂病中,李聪甫常以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自定护卫益气汤、生津益气汤、扶阳益气汤、降火益气汤等10余种,灵活运用、卓有成效。如护卫益气汤,是针对脾胃虚弱,不能顾护营卫而拟定的。方以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配桂枝、白芍以和畅营卫,调达表里。临证应用,其效甚佳。
在治疗危重病人时,李聪甫每于处方之后,反复揣摩方药的准确性,考证方书,并根据服药后的病情变化及时更方,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1935年夏秋之交,他曾去武昌为友人肖君救治垂危之证。当时,病人身热不退,神识昏糊,头摇谵语,口燥唇焦,烦躁不安,便闭尿赤,脉沉弦,舌质干、苔淡黄。前医投药一派苦寒,每剂都有犀羚,病情严重。李聪甫仔细诊察,推敲症情,诊断为湿困脾机,胃浊不降。用温胆汤加神曲、豆卷、佩兰、苡仁等味,一剂安睡,再剂热清,大便如酱色,人事清醒。
李聪甫不但精于医术,而且注重医德。他把《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作为严格律己的一面镜子,对照自身的言行。特别注意以论中“毋忽贫贱,毋惮疲劳,检医典而精求,对疾苦而悲悯”来检查自己。他接待病人态度谦和,详问病情,细察色脉,辨证施治、理法方药均很讲究。医嘱详尽周全,对病人赠送礼物总是婉言谢绝。1934年,李聪甫治疗脑膜炎和盲肠炎疗效显著,自认为脑膜炎即痉病,盲肠炎即肠痈。为此,他曾写信求教于上海名医陆士谔先生。陆充分肯定他的正确认识,复函说:“千里外惠书论学,虚怀若谷,不耻下问,钦佩之至。尊论脑膜炎即是痉病,盲肠炎即是肠痈,认症正确,足见手眼之明快。……尊方所拟似乎专于已成之肠痈,痉病之刚痉。而将成未成之肠痈,痉病之柔痉,似乎别谋治法,……”(曾载上海《新闻报》“国医周刊”)。对此,李聪甫曾深有感触地说,那时年近30,能得到前辈开诚的指点,深刻的启迪,至今难以忘怀。重视中医教育与人才培养  1953年以来,李聪甫曾主持由省卫生厅举办的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工作。他除了负责诸如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等全面教学工作外,还亲自讲授中医经典、基础理论。《中医生理学之研究》即是当时的讲稿。为了讲好这一课程,他专门去湖南医学院系统旁听了现代生理学原理、诊断学等课程,翻阅大量资料,认真备课,立足于中医理论体系的生理概念和内容,结合现代的生理学观点,从整体及神经、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等方面,阐述中医生理相关的论说,在发掘中医理论、内涵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在教学中,李聪甫认真讲授,热情答疑,大大提高了学员的研读兴趣和知识素养。该校先后结业400余人,学员遍及省内外,且多己成为各地中医骨干和专家。
1960年前后,拜师收徒培育中医人才形成热潮。李聪甫欣然表示:愿青年医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我们老一辈的最大荣幸。他经常鼓励青年医师,要在学术上作出成就,首先必须勤学好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他传授学术经验的方法和形式多样:讨论病案,临证释疑,谈写病历,专题座谈,指导论文,修改稿件等,总是具体指点,诲人不倦。平时,他特别注意指导青年医师读书,并按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分别选定主要读本和参考读本。他经常把整理、编写、课题研究等交给中、青年去做,自己从中具体指导,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此外,李聪甫对青年医师要求亦很严格:写病历不仅要求记录详细,而且字体要工整;写论文用引语,要反复核对,引用要恰当,融汇自然,有说服力。
“文化大革命”以后,李聪甫的精神更加焕发,虽年逾70,仍十分关注人才的培养。1979年他获得中医研究员职称,更觉责任重大,每周坚持门诊,指导青年医师临证辨治。越年,他被批准为中医名家学说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他亲自拟定每位研究生的指导计划,明确研究攻读的方向,具体列出必读、阅读和参阅书目。在培养研究生中,李聪甫总是不辞劳苦,勤于引导,耐心解答问题,精心修改论文。李聪甫在中医教育事业上成绩斐然,培育出一批高级中医人才。
此外,李聪甫还工于诗词,诊余吟咏颇多,著有《老聪诗词剩草》传世。曾子威先生曾有“半为医隐半诗隐,不作流人不隽人”的评价。在中医科研领域勤奋开拓  早于30到40年代,李聪甫即开始研究李东垣的脾胃理论和麻疹辨治规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50年代就提出了一整套中医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指出,研究中医最根本的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中医治疗不能割断与中医理论的关系。他举例说,麻黄主要作用是发汗定喘,然提制的麻黄素,只能定喘而未见发汗成分的存在。那么,是否因此就简单地否定麻黄发汗的作用呢?当然不能。这就需要进一步追究原因。麻黄究竟是本身含有某种发汗成分,还是和其他药物的化合作用后的因素促进汗腺的分泌?《伤寒论》中,麻黄桂枝同用,能解太阳之表而发汗;与附子同用,能温少阴之经而发汗;麻黄汤内桂枝易石膏,复能解热发汗,治表寒里热而导致的胸满喘息。同是以降低体温为主要目的,而寒、热、虚、实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研究中医药应该重视中医理论。他也提到,理论研究的难度大是实在的,但不能避难就易,舍医从药。
近40年来,李聪甫提出、主持、承担和指导了多项科研工作和科研课题。50年代末,作为湖南省血吸虫?闹幸搅?床科学研究,运用扶正祛邪、运脾逐水法,对元气尚强的患者确有较好的疗效。以省血吸虫病防治所为基地,组织研究晚期腹水的疗效机制。并对湖南省血吸虫?闹幸街瘟凭??和研究工作进行了阶段总结,肯定了含巴绛矶丸、加减胃苓丸、舟车丸、复方防己黄芪丸、当归丹参丸、加减鳖甲煎丸、活血杀虫丸等方药的治疗作用,重点应在治疗夹杂症的现有方剂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60年代初期,他提出了形神合一学说的研究,负责理论指导。同湖南医学院合作,采用以气功配合中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探索中枢、内脏、经络、体表的整体关系,对发病机理予以研讨。1973年,承担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药物的研究,对已经鉴定清楚的佩兰、花椒、桂皮、茅香、高良姜、杜衡(又名土细辛)、辛夷、藁本等9种药物的作用进行初步分析,指出这批药物的发现,对祖国医药学史的考证有重要意义。1976年到1983年的短短7年间,连续完成4部著作,逾百万字。他主撰的《脾胃论注释》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与刘炳凡合撰的《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于1983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被誉为“旁征博引,弃偏见,撷众长,理文并茂,宏大而精深”之佳作。
1985年,已届80高龄的李聪甫,又主持了国家卫生部规定的重点文献之一《中藏经》的整理研究。同时,对国家“七五”攻关课题《李聪甫整体脾胃观中医诊疗专家系统》的医理设计内容,一直亲予指导。这位霜鬓皓首的老者,此时虽步履蹒跚,但精神矍铄,仍不知疲倦地向科学高峰攀登。
“春蚕到死丝方尽”,1990年春,李聪甫终于耗尽心力,为党和人民、为中医药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这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的誉满海内外的中医学者,年过七旬,还徒步上班,风雨无阻,一生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保持着苍生大医的本色。该年,《中藏经校注本》和语译本正式出版行世,国家“七五”攻关课题“李聪甫整体脾胃观中医诊疗专家系统”亦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可以说,这是对一代名医李聪甫的最大安慰和最好的纪念。
(作者:李肇夷)简历  1905年5月27日 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
1911?1917年 在黄梅县读私塾、小学。
19181921年 江西省九江市赵恒兴中药店学徒。
1922?1924年 随黄梅县石椿山学医。
19251929年 在黄梅县行医。
1930?1938年 在江西省九江市行医。
1938年7月?1945年 先后在樟树、湘潭、湘乡、新化、溆浦、沅陵等地行医。
1946?1952年 在湖南省长沙市行医。
1952?1956 年任湖南省立中医院院长,兼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长。
1957?1965年 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兼任湖南省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66年 任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兼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
1976?1980年 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1987?1990年 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
1990年4月 逝世于湖南省长沙市。
主要论著  1 李聪甫.麻疹专论.新化:唤民书局,1940.
2 李聪甫.中医生理学之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3 李聪甫.麻疹专论.修订2版.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7.
4 李聪甫,刘炳凡.脾胃论注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
5 李聪甫.李聪甫医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6 李聪甫.李聪甫医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7 李聪甫,刘炳凡.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8 李聪甫,皮敦厚,吕维善等.传统老年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9 李聪甫.中医治疗血吸虫病的杀虫问题.新中医药,1956,(10):4-6.
10 李聪甫.中医研究工作之我见.中医杂志,1957,(5).
11 李聪甫.中医对麻风病的认识和治疗.江西中医药,1959,(8):1517
12 李聪甫.关于中医方剂学的体会.中医杂志,1959,(6):51.
13 李聪甫.中风卒中期治疗管见.中医杂志,1964,(10):19.
14 李聪甫.李东垣脾胃学说的论述.湖南医药杂志,1974,(1):22?29,(2):2130.
15 李聪甫.阴阳学说的理论和应用.湖南医药杂志,1974,(5):3748.
16 李聪甫.哮喘.湖南医药杂志,1976,(1):4748.
17 李聪甫.痢疾.湖南医药杂志,1976,(3):53.
18 李聪甫.血证.湖南医药杂志,1977,(3):49.
19 李聪甫.中西医结合创立我国统一的新医学之我见.湖南医药杂志,1978,(5):3.
20 李聪甫.虚劳病的辨证论治.湖南医药杂志,1978,(2):34.
21 李聪甫.祖国医学的形神学说.河南中医,1981,(2):1.
22 李聪甫.湿温病的证治辨析.黑龙江中医药,1982,(1):5.
23 李聪甫.摄生延年与老年学.浙江中医杂志,1982,(1):1.
24 李聪甫.脾胃病病机略论.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2,(5):1
25 李聪甫.疳疾的临证经验.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4):8.
26 李聪甫.试述辨证论治与辨证施治.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5).
27 李聪甫.论濒湖《奇经八脉考》.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5,(1).
28 李聪甫.老年便秘证治.中医杂志,1985,(1).
29 李聪甫.慢性泄泻证治.中医杂志,1985,(67)连载.
30 李聪甫.评东垣论治伤寒.河南中医,1986,(5).
31 李聪甫.金匮明理论.湖南中医杂志,1986(4)?1987(连载).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21)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