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丸

【别名】:大黄备急丸(《医学人门》卷七)

【处方】:大黄30克 干姜30克 巴豆30克(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大黄

性味:苦,寒。

功效: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干姜

性味:辛、热。

功效: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巴豆

又名: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

性味:种子:辛,热;有大毒。根、叶:辛、温。有毒。

功效:种子:泻下祛积,逐水消肿。用于寒积停滞,胸腹胀满;外用蚀疱。用于恶疮疥癣,疣痣,白喉,疟疾,肠梗阻。根:温中散寒,祛风活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毒蛇咬伤。叶:外用治冻疮,并可杀孑孓、蝇蛆。

【制法】:上药各须精新,先将大黄、干美研末,再研巴豆,与上末和匀共捣为散;或炼蜜为丸,瓷器密贮。

【功能主治】:攻逐寒积。治寒实冷积内停,心腹卒暴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大豆许 3~4丸,温开水送下。或药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愈;如未愈,更与3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愈;若口嗷,亦须折齿灌之。

【备注】:方用巴豆辛热峻下,开通闭塞;干姜辛热,温中暖脾;大黄苦泄通降,一以制巴豆辛热之毒,一以协巴豆泄下通腑,且大黄之寒,得巴豆、干美之热,则其性大减。故三药配用,共奏攻逐寒积之功。

【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病论】

从“一”到“十”方剂名

一贯煎:出自《柳州医话》。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组成。主治肝肾阴虚、血燥气郁。主要用于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及疝气瘕聚。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主治湿痰咳嗽。主要用于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其他还有二妙散、二至丸等。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由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组成。主治湿温病初起及暑温夹湿。主要用于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其他还有三子养亲汤、三甲复脉汤、三圣散、三层茴香丸、三妙丸、三拗汤、三物备急丸、三痹汤等。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主治脾胃气虚。主要用于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脉细弱。其他还有四生丸、四妙丸、四妙勇安汤、四物汤、四苓散、四逆汤、四神丸、四磨汤等。
五虎追风散:出自《史传恩家传方》。由蝉蜕、南星、天麻、全蝎、僵蚕、朱砂组成。主治破伤风、牙关紧急、手足抽搐、角弓反张。其他还有五仁丸、五皮散、五味消毒饮、五苓散、五神汤、五积散、五淋散、五磨饮子等。
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组成。主治肝肾阴虚。主要用于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等。其他还有六君子汤、六一散、六和汤等等。
七宝美髯丹:出自《医方考》。由何首乌、茯苓、枸杞子、怀牛膝、当归、菟丝子、破故纸组成。主治肝肾不足。主要用于须发早白、齿牙动摇、梦遗滑精、腰膝酸软等。其他还有七味白术散、七厘散等等。
八珍汤:出自《正体类要》。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组成。主治气血两虚。主要用于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仲、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其他还有八正散等。
九味羌活汤:出自《此事难知》。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白芷、生地、黄芩、甘草、川芎组成。主治外感风寒湿邪。主要用于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其他还有九仙散等等。
十全大补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黄芪、肉桂、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组成。主治气血不足、虚劳咳嗽、食少遗精、脚膝无力、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其他还有十灰散、十补丸、十味温胆汤、十枣汤等等。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8)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