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散
【处方】:生大黄3克 生蒲黄1.5克 姜黄3克 冰片0.15克 麝香0.09克
姜黄
又名:宝鼎香、黄姜
性味:味苦;辛;性温
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主血瘀气滞诸证;胞腹胁痛;妇女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
冰片
又名:合成龙脑、梅片、艾粉、结片
性味:辛、苦,微寒。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麝香
又名:遗香、脐香、心结香、当门子、生香、麝脐香、四味臭、元寸香、臭子、腊子、香脐子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主热病宰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血瘀经闭;症瘕积聚;心腹急痛;跌打损伤;痹痛麻木;痈疽恶疮;喉痹;口疮;牙疳;脓耳
【功能主治】:治颈痈、面痈、托腮痈,小儿丹毒。
【用法用量】:上药共为细末,用白蜜、葱汁、姜汁调敷患处;或用芭蕉根汁,或用侧柏叶汁和蜜调敷俱可。
【摘录】:《尤氏喉科秘书》
【病论】
中医药抗艾滋病研究:优势与挑战并存
自3月1日起,我国《艾滋病防治条例》开始施行。在《艾滋病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与艾滋病预防、诊断、治疗等有关的科学研究,提高艾滋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鼓励和支持开展传统医药以及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防治艾滋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那么,我国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现状怎样?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究竟有哪些优势?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还存在哪些不足?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副主任危剑安教授。 危剑安
1999年赴坦桑尼亚从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任专家组组长,研制出治疗艾滋病(AIDS)的系列制剂;在坦桑尼亚工作两年后回国,在国内建立艾滋病专科和实验室。危剑安认为气阴亏虚,邪毒内滞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后的基本病理机制,益气活血,养阴解毒是艾滋病治疗的基本法则,他研制的艾灵颗粒在艾滋病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成为全国艾滋病中医药救治项目用药和中坦艾滋病政府合作项目用药。近6年来,危剑安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领导下,负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坦联合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的各项具体工作;在国内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在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危剑安积极推广中医药治疗,开展中医对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的研究;倡导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艾滋病,并总结出一套中药与西药协同应用、减毒增效的治疗方法。 ■成绩:中坦合作开先河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艾滋病就已在非洲大陆肆疟,坦桑尼亚即为艾滋病重灾区之一。198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坦桑尼亚卫生部签署协议,由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改称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坦桑尼亚国立莫西比利医院合作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中国中医研究院先后派出了50余名专家赴坦桑尼亚首都达勒斯萨拉姆,在临床和科研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危剑安介绍,专家组在坦桑尼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都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到目前为止的17年间,用中医药治疗了上万例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了上百篇中医药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经过不断探索,在坦桑尼亚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基地,艾滋病患者的5年死亡率由50%~63%下降到现在的20%,部分单纯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患者甚至生存了10年以上。
199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坦合作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进行改革,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标成为该合作项目的执行单位。在与坦桑尼亚合作的近6年来,广安门医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加强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制度,制订了严格的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科研方案,确立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气血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在大量临床病例总结的基础上研制了艾灵颗粒系列药作为治疗艾滋病的基本用药和对症用药。
为了配合在坦桑尼亚开展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工作,早在1990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就建立了艾滋病研究室、P2实验室和免疫研究室。随着国内艾滋病患者人数的快速增长,2000年广安门医院专门建立了艾滋病临床研究室,开设了中医治疗艾滋病门诊,建立了艾滋病病毒(HIV)初筛诊断实验室、艾滋病免疫实验和病毒载量实验室。2004年,中国中医研究院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也宣告成立。
据了解,除中坦合作艾滋病项目外,北京、上海、云南和广州等地的一些中西医机构也开展了艾滋病的中医药治疗和科研工作。
■优势:保护免疫减毒增效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辨证论治与抗HIV有效的药物相结合,能提高临床疗效,重建患者的免疫体系,控制机会性感染。”危剑安认为,这正是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优势所在。
危剑安指出,从坦桑尼亚和国内的经验来看,气虚血瘀是HIV感染后贯穿病程始终的病理现象,以益气活血作为基本治疗法则,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有较好的保护免疫、减轻症状、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而且,针对HIV感染,解毒中药能使病毒复制控制在较低水平;针对HIV感染者容易出现的机会性感染,中药能明显控制其症状,如腹泻、纳呆消瘦、皮疹瘙痒、关节痛、咳嗽、乏力等;对于高效抗逆转病毒疗法(HAART),即人们常说的鸡尾酒疗法,中药则可减轻其毒副作用,促进患者免疫重建。
在具体治疗中,中医可针对艾滋病不同的阶段区别用药。中医治疗的最佳时期应是CD4细胞计数大于200的时候。研究显示,中医药对CD4细胞计数在100~200和50~100之间的疗效有显著差别,对于CD4
细胞计数在50以下的患者作用不明显,但仍能改善症状,使病人带毒生存。总的来说,中医的介入应越早越好,对于HIV早期感染者,可保护其免疫功能;对于艾滋病中期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长补短,西药抑制HIV,中药减毒增效,增加患者的耐受性,治疗机会性感染;对晚期艾滋病患者,进行中药扶正治疗,可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生命。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危剑安认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前景十分广阔。因为,中医药毒副作用相对较少、患者耐受性好,中医的辨证论治又正可应对艾滋病复杂多变的临床特点。而且,中药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开发潜力大,适合绝大多数患者。但从新药研发的角度来看,危剑安也坦陈,中医的辨证论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研的困难,中药复方治疗艾滋病需针对证型,适应面窄,不利于新药开发。中药复方制剂有肯定抗HIV作用的很少;单味药或有效成分在体外有抗HIV作用的不少,但进入临床效果理想的很少;由于抗HIV作用不强,单纯中药治疗HIV/AIDS只能延缓病情,不能阻止病情进展。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现状:中医药抗艾网络逐渐形成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和刚刚开始实施的《艾滋病防治条例》都要求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在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据危剑安介绍,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组织协调小组,到今年年初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艾滋病防治中心、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基地和主要高发区中医医疗点相结合的三级协作网。
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的作用和优势,体现政府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4年组织了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工作,将中央财政安排的9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230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实施免费中医药关怀治疗,并制订了《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管理方案》、《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试行)》、《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实施细则》等有关文件,筛选了项目固定中药制剂,培训了技术骨干,开发了临床资料数据管理软件,使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5省计划治疗人数2303例,实际纳入治疗人数2700例,失访156例(占总例数的5.78%,失访原因为外出务工、农忙等),死亡14例(死亡率0.52%),接受治疗满6个月以上2477例。2005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又扩展到11省。
2004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后改称中国中医科学院)将各方面的力量整合,成立了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该中心由综合协调部(负责组织协调、信息收集、内外联络)、基础研究部(负责艾滋病中医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部(设在广安门医院,负责艾滋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三个部门组成。目前广安门医院临床医疗部已成为全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中心,具有一流的艾滋病实验室和富有特色的中药制剂,也是北京地区艾滋病中医药治疗定点医院。该中心还与河南、河北、山西等国内艾滋病高发区临床治疗分中心形成了一个艾滋病治疗与科研的合作网络。
■方向:四方面打开缺口
危剑安认为,中医与西医分属于不同的医学体系,治疗思路和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在艾滋病治疗方面,西医重病毒、轻免疫和患者整体状况,中医重免疫和患者全身功能状况的改善。因此,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必须在充分尊重中医药特点的前提下展开,应该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打开突破口。
建立适合中医药的疗效评价体系在坦桑尼亚治疗艾滋病的大量实践表明,中草药在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效果较好,许多患者能够带毒生存,但病毒载量的下降却并不明显。而现行的西医学评价方法把病毒载量作为主要的标准,无法反映出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真实疗效。危剑安认为,对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应从多层次、多方面综合评价,指标应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如生存质量、生存期、病死率、发病期、人体功能状况、心理状况、免疫功能、病毒载量等。
探寻最佳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危剑安说,寻找最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扬长避短,使病毒和免疫两个问题都得到重视,一定会大大提高临床疗效。具体来说,可采用确切有效的中药加HAART常规量、减量或间歇治疗。目标是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艾滋病治疗道路,从而最终达到使患者花费最低却获得最佳疗效、最小毒副作用的目的。在形成治疗方案的时候,不排除产生新型鸡尾酒药物——中西药复方制剂。
研发治疗艾滋病有效中药危剑安认为,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动植物资源、中药和民族药资源,必将在抗艾滋病药物研发方面取得成绩。一方面,应对天然药物和中草药中各类不同结构类型的天然化合物进行广泛的研究,发现和获得抗HIV的活性成分和先导化合物,对若干抗HIV有效的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体内外药效学、毒性等临床前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应对具有改善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和临床症状的药物以及配合抗病毒药增效减毒的药物进行广泛研究,研制出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效低毒的抗HIV药物和艾滋病辅助用药。
目前,已有许多中药被证实具有增强免疫作用。研究发现,对于艾滋病,有些中药能提高免疫细胞的数量,有些中药虽不能大幅度提高免疫细胞数量,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使机会性感染好转,CD4/CD8
两种细胞计数比值提高。所以对于中药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免疫功能的保护和调节应从不同角度进一步研究。而且,中药毒副作用小、患者不易产生耐药反应,一旦发现HIV感染即可进行免疫保护治疗,可积极延缓病情的进展,比HAART疗法更主动。因此加强研究延缓无症状的HIV感染者发病的中药一定会为艾滋病的防治做出重大贡献。
加强中药治疗机会性感染的研究危剑安说,艾滋病复杂多样的机会性感染是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对艾滋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感染和皮肤感染等有较好的疗效。但目前对中医药治疗机会性感染的科学、系统、正规的临床研究比较少。开展中药治疗艾滋病肺部感染发热、肠道感染腹泻、皮肤感染疱疹等的临床研究,对于目前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挑战:协作攻关是突破关键
目前,我国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主要在单味药、药物成分、复方三个层次展开,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已经进行了800多种中草药的抗HIV体外实验,发现70多种可不同程度地抑制HIV的药物,如甘草、虎杖、黄芩、黄芪、人参、香菇、灵芝、桑白皮、紫草、紫花地丁、天花粉等;在药物成分研究方面,发现多糖类(如黄芪多糖、茯苓多糖等)有调节免疫和抑制HIV逆转录酶作用(如桑白皮中的黄酮),萜类(如甘草甜素)、生物碱均有抑制HIV作用,蛋白质类既有调节免疫,又有抑制HIV作用;在复方治疗研究方面,艾灵颗粒、小柴胡汤、复方SH、乾坤宁、唐草片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些治疗艾滋病的中药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但总的来看,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并未取得突破。危剑安说,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研究经费缺乏。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给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科研立项经费太少,不足以开展高水平的科研。例如2003年投入的3.9亿元艾滋病防治经费中只有900万元用于中医药治疗;2005年我国艾滋病防治总经费达到7亿元,但也只有极小一部分被用于中医药治疗研究。另一方面,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工作由于不被国外学者理解,不易得到国际上其他资金的支持。国际合作艾滋病防治项目,如全球艾滋病基金项目、中英艾滋病项目等,中医药能参与其中的很少。甚至像我国举行的很多艾滋病防治讨论活动,中医药界的专家也没有机会参与。
另外,多机构的协作攻关对于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像目前进入临床研究的“复方三黄散胶囊”,就分别由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完成了有关药物药理、毒理、药效学等临床前研究工作。但很可惜,目前这种大规模的协作攻关十分鲜见。据中国中医科学院艾滋病防治中心承担的全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现状调研显示,目前全国只有少数医疗机构的一些科室参与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个别单位中成立了艾滋病的中医药防治科室。
尽管如此,各级医疗、科研机构特别是一些西医医疗机构,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的热情依然很高,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及有关省的传染病医院相继开展了中药治疗艾滋病的科研探索。
危剑安认为,中医药是我国特有的优势和资源,我国要在国际上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艾滋病防治道路,就必须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和资源。有关部门应该有扶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政策、计划和经费预算,加大对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研究的投入,让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机构多起来。特别是应该整合资源,委托实力雄厚、基础扎实的国家级大型科研院所来牵头组织全国的大协作,采用新的运行机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科研攻关。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发挥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优势,才能在世界上做出属于中国人的东西。
他还呼吁,要大力提高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医疗、科研队伍素质。中医对艾滋病的治疗研究尽管起步较早,但全国从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许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既精通中医又熟悉现代医学,同时具有艾滋病防治经验的人才比较少。另外,国内外都存在着一些非正规的中医药人员声称祖传治疗艾滋病或过分夸大宣传其治疗效果的不良现象,对中医药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致使国内外有关同行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作用产生怀疑。这些都应引起政府有关机构和中医界人士的重视。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