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泻肺汤
【处方】:黄芩 栀子 枳壳(炒)人参 薄荷 连翘 甘草(炙)杏仁(炒、去皮)桑白皮(炒)大黄 加桔梗(炒)各等分
黄芩
又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
栀子
又名: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
性味:苦,寒。
功效: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根: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薄荷
又名:蕃荷菜、菝蕑、吴菝蕑、南薄荷、猫儿薄苛、野薄荷、升阳菜薄苛、蔢荷、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
性味:味辛;性凉
功效: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主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陷疹瘙痒;肝郁胁痛
连翘
又名:旱连子、大翘子、空翘、空壳、落翘
性味:苦;性微寒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风热感冒。主风热感冒;温病;热淋尿闭;痈疽;肿毒;瘰疬;瘿瘤;喉痹
【制法】:上药嚼咀。
【功能主治】:治肺经出热,上喘咳嗽,胸胁胀满,痰多,大便涩滞。
【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袖珍方》卷三
【病论】
应付“疑难杂症”
#e# 江苏省中医院(210029)
原载于《江苏中医》1994年第9期
疑难杂症者,主要在疑难二字。疑:迷惑难解;难:困难、艰难。这是指辨证起来迷惑不解,治疗起来很难解决的杂症。所以一个能治疗疑难杂症而取得一定疗效的,下愧是高明之医--上工了。
笔者对疑难杂症,很感兴趣,但治疗起来,总是难惬人意。经常有人问我,用什么方法来对付它?回答是“一言难尽”。并非不肯讲,乃是无从说起。但言其大略,亦未为不可。
应付疑难杂症,主要的是掌握以下四点:
第一点,首先不要重视现象。如咳嗽的不必泥于咳嗽,失眠的不可泥于失眼,头痛的不应泥于头病……。“见痰休治痰”“出血不止血”,正是处理疑难杂证的钥匙。理由很简单,中医是治“证”而不治“病”的。例如《王旭高医案·吐血门》,治吐血基本上都非止血药,即使人们必用的炭,在39张处方中仅有13张中出现,而且许多方中仅有一味,占全部方剂中的1/3。更其是尤姓的七诊处方,没有什么直接止血的药味.真名符其实的“出血不止血”。它的形式固然如此,而其精神确是真正掌握了辨证论治。
第二点,务在多读书。因为从历代中医古典中都可以得到灵感。仅凭你几尺枯肠,是搜索不出灵感的。治疗疑难杂症,全部依靠特殊的灵感。例如我也遇到过这样一个病号,鼻粘膜苍白,滂淀清涕一如自来水,见风遇寒即倍形严重,脉细,舌苔薄白,人亦喜暧恶寒。从脱敏汤到桂枝汤甚至附桂八味,治来一无效果。正困厄于江郎才尽无能之际,忆及《续名医类案·中寒》第三例病案,得到了启发、灵感,取用葶苈大枣汤合人参泻肺汤去人参,药仅五剂,霍然而愈。
第三点,必需深入明了、分析以前的治疗经过,[1] 包括西医的在内。这样既可明了用过而乏效的方药,不使走重复之路。但更需要分析当时的病情背景。又可窥得药后反应而得到反射出许多足供刻下辨证的极好根据。还可分析出由于错误的治疗所造成的“?”,而且错误的治疗导致疑难症者很多很多。所以古人常有“不死于病而死于药”的憾叹。
第四点,一般疑难杂症中的“戏药”病,占有相当比例。“戏药”见清·赵濂《医门补要》(卷上),谓:“有病日久,初服此医之方一二剂,颇效,再服则不效。又延彼医,不问药对症与不对症,初服一二帖亦效,再服又不效。及屡更数十医,皆如此。为戏药,终不治。”赵氏虽然准确地认识了,提出了这个病,可惜对病因机制及治疗,只字未提,仅仅留下了一个悬案。笔者的对付,是实证,学游击战战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就是每一次复诊换一套方剂。虚证,当要大补原气,可以目为轻症的“离魂症”。但在这时虚实之辨必须准确,否则出入太大,为害亦大。
[2]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