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建中汤
【别名】:黄耆汤(《外台秘要》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处方】:黄耆4.5克 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2枚 芍药18克 生姜9克 胶饴30克
黄耆
又名: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绵(侯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芪(《纲目》),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
性味:甘,微温。 ①《本经》:"味甘,微温。" ②《别录》:"无毒。生白水者,冷。" ③《药性论》:"白水赤皮者,微寒。" ④《医学启源》:"气温,味甘,平。"
功效: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①《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②《别录》:"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③《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生陇西者下补五脏。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 ④《日华子本草》:"黄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癣,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白水耆,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耆;赤水耆,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耆治烦,排脓力微宁黄耆,遇缺即倍用之。" ⑤《医学启源》:"治虚劳自寒(’寒’一作’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 ⑥王好古:"主太阴疟疾。" ⑦《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生姜
又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生姜汁、姜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
【功能主治】:温中补气,和里缓急。治虚劳里急,诸不足,小腹急痛,脐下虚满,面色萎黄,唇口干燥,胸中烦悸,少力身重,骨肉酸痛,行动喘乏,食欲不振,病后虚弱,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4升,煮取600毫升,入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每次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气短胸满,加生姜,腹满,去枣,加茯苓4.5克。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病论】
乳癌化疗后的中医补养
乳癌患者,接受放射线治疗及化学疗法的为数甚多,在抑制肿瘤的过程中,对骨髓、胃肠粘膜、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肝脏、肾脏功能有一定之伤害。
中医学认为放射疗法与化学疗法的伤害属热毒伤阴,易耗损正气,以致五脏俱伤,此时应配合扶正固本,清凉解毒,养阴之法来扶正袪邪,亦即以中药降低放疗、化疗之副作用,以及手术切除后之身体调养,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放射线及化学治疗对身体的伤害
放射线治疗及化学治疗与外科手术并用时,可减少或减慢癌症之再发,或暂时解除疼痛及其它症状,但因化、放疗会造成免疫压抑作用及骨髓压抑作用,且大多数的化学药物是由肝脏及肾脏代谢,所以其毒性及副作用常见如下:
1.骨髓抑制:白血球、血小板减少,巨红血球性贫血等。
2.肠胃不适:恶心、呕吐、腹泻、溃疡、口腔炎、食道炎。
3.肝脏及肾脏代谢障碍及损伤。
4.皮肤炎、皮肤灼伤、红疹、皮肤色素沉淀、皮肤发红。
5.秃发、血管炎、液体留滞、血钙过高、子宫出血。
6.上皮细胞与软组织灼伤、骨去矿物质化(易因激烈运动造成病理性骨折)
化疗后的中医补养法
因此,在接受化、放疗后,中药的使用不可再施予剧毒性、攻峻性之药物,亦不可过用清凉解毒之药物,否则在短暂时日内,微好转之后,立即变恶死亡。在这时以补养疗法为主体是最佳治疗方式。
补养法可分为地黄剂、补气剂、补脾胃剂及四物剂。各方剂介绍如下:
一、地黄剂
主要作用于肝、肾、生殖内分泌系统(中医称之命门)与骨髓。对造血与神经传导(中医称相火),血压的恒定、浮肿、腹水、利尿不良、心肺功能衰退者。如经放、化疗后,造血功能极差,经各种药物、输血皆无效时,可用地黄剂的补肾疗法,但需分别阴虚、阳虚。
阴虚者,可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百合固金汤、左归丸....等。
阳虚者,可用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河车大造丸....等。
亦可加入对乳癌有疗效之药物,如蒲公英、山慈菇、白花蛇舌草、乳香、没药、忍冬,王不留行......等。
而血小板不足者,可加入泽七,造血功能差者可加鹿茸、玉桂、川七、人参....等。
白血球低可加入虎杖、山苎麻根。水肿,利尿不良则加重茯苓、泽舍之量。
二、补气剂
又称为黄耆剂。但黄耆要用北耆,主要目的在于调整血管蠕动功能,促进受损脏器或组织微循环功能的增强,提高心肺功能,使机体含氧与供氧情况改善,并进一步修补受损之机体组织。
对于幅射线过度照射所引起的各种副作用,手足麻痒、烧伤、栓塞、坏死或手术后伤口不愈合皆可使用黄耆剂,如当归补血汤、补阳还五汤、黄耆建中汤....等。
三、补脾胃剂
其功用在调整细胞渗透功能,颅内压神经液体的渗透功能,预防疾病所致积水,加强利尿功能,减低各种信道的淋巴液浓度,使不阻塞而达到减少水份沉积与潴留,避免浮肿或造成血管壁或细胞内外液的玻璃样沉淀。从而促进肠胃与网状组织层的功能,或化、放疗对血管内膜的损害,剥落后的血管壁的硬化损伤及管径缩小,且有开胃,增加小肠吸收营养的功能。补脾胃剂的处方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朮散、五苓散....等。
四、四物剂
如圣愈汤、四物汤等。
对于乳癌或一般肿瘤之瘀热、血热者,不管已经手术或化、放疗或化脓、溃烂与否,对肝功能、血管循环系统或各种上皮细胞组织的剥落如子宫内膜、口腔、食道....等及出血者皆可治疗。
大体上,除地黄剂外,其余三种系列方剂通常是合并使用,如十全大补汤,即是其代表,但依症状之变化而化裁加减,而药物之加减方式可参照地黄剂,经过化、放疗后,可用丹参取代人参,丹参对各种上皮细胞及血管壁之修补较人参佳,即活血化瘀之意。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