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母宁嗽汤

二母宁嗽汤

【处方】:知母(去毛)1.5克 贝母(去心)4.5克 黄芩3.6克 山栀仁3.6克 石膏6克 桑白皮3克 茯苓3克 瓜蒌仁3克 陈皮3克 枳实2.1克 五味子10粒 生甘草0.9克

知母

又名:蚳母、连母、野蓼、地参、水参、水浚、货母、蝭母、芪母、提母、(艹是)母、女雷、女理、鹿列、韭逢、儿踵草、东根、苦心、儿草、水须、昌支、蒜瓣子草、兔子油草、山韭菜、羊胡子根、穿地龙、虾草、马马草、淮知母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止渴除烦。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

黄芩

又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

石膏

又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玉大石、冰石

性味:辛甘;寒;无毒

功效: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桑白皮

又名: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

性味:甘;辛;性寒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茯苓

又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

性味:甘;淡;平

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陈皮

又名:橘皮

性味:苦、辛,温。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枳实

性味:苦、辛、酸,温。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制法】:上药锉为一剂。

【功能主治】:主因伤酒食,胃火上炎冲肺,咳嗽吐痰,经旬不愈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临卧时,缓缓口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四

【病论】

常见止咳嗽方药的合理选用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侯之一。治疗咳嗽的方药很多,下面仅介绍几种常见的止咳方药的临床应用。
二冬膏: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各等份,水煎浓缩,加蜜收膏,不时噙咽。功能养阴润肺,用于肺胃燥热引起的燥咳痰少、咽喉干痛,也可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痰中带血等症。
二陈汤(丸):由半夏、橘红、茯苓、陈皮、甘草等组成。本方为健胃祛痰剂,功能除湿化痰,理气和中,治脾湿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脘痞纳呆、咳嗽吐白痰。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痰多且伴胃肠道症状者,如食欲不振、吐酸烧心者,也可用于慢性胃炎而兼有咳嗽吐痰者。实验证明,本方具有抑菌、抗炎、抗变态反应、镇咳、祛痰、平喘、止呕、调整胃肠功能等作用。
小青龙合剂:由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甘草等组成。功能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遇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身体重痛、肌肤悉肿。近代也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而见喘咳痰白清稀者。实验研究,本方对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有抗过敏和胆碱能神经的作用。
通宣理肺丸:由紫苏叶、橘皮、前胡、黄芩、桔梗、麻黄、枳壳、茯苓、制半夏、杏仁、甘草等组成。功能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橘红丸:由橘红、生石膏、茯苓、陈皮、麦门冬、干地黄、炒杏仁、川贝母、栝楼、紫菀、法半夏、苏子、桔梗、款冬花、甘草等组成。功能清肺祛湿,化痰止咳,用于肺胃湿热而致的咳嗽痰多、呼吸气促、口舌咽干、胸中痞满、饮食无味。
人参保肺丸:由罂粟壳、人参、枳实、石膏、川贝母、陈皮、麻黄、玄参、苦杏仁、五味子、砂仁、甘草等组成。功能益气补肺,止咳定喘,用于肺气虚弱、津液亏损、虚劳久咳、咳嗽喘促、气短胸闷、口渴咽干。感冒咳嗽者忌服。
青果丸:由青果、金银花、黄芩、北豆根、麦冬、玄参、白芍、桔梗等组成。功能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用于肺燥咳嗽、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失音声哑。
二母宁嗽汤(丸):由知母、贝母、黄芩、栀子、桑白皮、茯苓、栝楼仁、陈皮、枳实、五味子等组成。功能清热化痰,止嗽,用于咳嗽气逆、痰粘咽干、气促胸满。风寒咳嗽忌用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3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