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枣汤
【处方】:大枣15枚 黄耆12克 附子6克 生姜6克 麻黄6克 甘草3克
大枣
性味:甘,温。
功效:果(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树皮:消炎,止血,止泻。用于气管炎,肠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伤出血。 根:行气,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
黄耆
又名: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绵(侯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芪(《纲目》),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
性味:甘,微温。 ①《本经》:"味甘,微温。" ②《别录》:"无毒。生白水者,冷。" ③《药性论》:"白水赤皮者,微寒。" ④《医学启源》:"气温,味甘,平。"
功效: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①《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②《别录》:"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③《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生陇西者下补五脏。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 ④《日华子本草》:"黄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癣,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白水耆,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耆;赤水耆,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耆治烦,排脓力微宁黄耆,遇缺即倍用之。" ⑤《医学启源》:"治虚劳自寒(’寒’一作’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 ⑥王好古:"主太阴疟疾。" ⑦《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附子
性味:辛;甘;性热;有毒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
生姜
又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生姜汁、姜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
麻黄
又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性味:辛;微苦;性温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
甘草
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制法】:上六味嚼咀。
【功能主治】:主历节疼痛。
【用法用量】:用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服100毫升、一日三次。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八
【病论】
抑郁症中医治疗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千百年来,经过历代中医学家的探索,不断积累总结,已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或将抑郁症分为虚证、实证两大类;或将其分为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气滞血瘀、心脾两虚、阴虚火旺等若干证型。
病之初起,情志所伤,肝气郁结,伤在气分,多属实证,临床表现多为抑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痛,善太息,不思饮食,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证治汇补·郁证》中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此法既是抑郁症初起的常见法则,也是抑郁症治疗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如病情迁延日久,由气及血,化火伤阴,病及心脾肾,多属虚证。治疗则分别采用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滋补肝肾等法则。著名的中药方剂有: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甘麦大枣汤等。针灸治疗精神病在我国已有修久历史,在历代文献记载中,约有130个穴位与治疗精神疾病有关,如四关穴、十三鬼穴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电针灸治疗抑郁症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观察,取得了可靠的疗效,临床显效率可达75.2%。
另外,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也被历代医家所重视,《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强调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疾病的病程和预后。清代名医叶天士在诊治抑郁症患者时,也一再提及“惟怡悦开爽,内起郁热可平”、“各宜怡悦开怀,莫令郁痹绵延”、“务以宽怀解释”等,否则郁结不解,徒恃药石,其效不著。因而,抑郁症的治疗必须配以精神的调理,由于抑郁症病因病机能复杂多样,治疗也要适乎其变,因人而异。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抑郁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纵观历代中医学家对抑郁症症病因病机的论述,经历由萌芽到发展,从发展到逐步完善的历程,从而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总结出一系列的治疗法则及方法,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的精华,必将为更多的抑郁症患者带来福音。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