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活络丹

大活络丹

【处方】:白花蛇 乌梢蛇 威灵仙 两头尖(俱酒浸)草乌 天麻(煨)全蝎(去毒)首乌(黑豆水浸)龟版(炙)麻黄 贯仲 炙草 羌活 官桂 藿香 乌药 黄连 熟地 大黄(蒸)木香 沉香各60克 细辛 赤芍 没药(去油,另研)丁香 乳香(去油,另研)僵蚕 天南星(姜制)青皮 骨碎补 白蔻 安息香(酒熬)黑附子(制)黄芩(蒸)茯苓 香附(酒浸,焙)元参 白术各30克 防风75克 葛根 虎胫骨(炙)当归各45克 血竭(另研)21克 地龙(炙)犀角 麝香(另研)松脂各15克 牛黄(另研)片脑(另研)各4.5克 人参90克

白花蛇

性味:甘、咸,温;有毒。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乌梢蛇

又名:乌蛇、乌花蛇、脊蛇、黑风蛇、黄风蛇、脊乌梢蛇

性味:甘,平。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威灵仙

又名:能消、铁脚威灵仙、灵仙、黑脚威灵仙、黑骨头

性味:味辛;咸;微苦;性温;小毒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脚气肿痛;疟疾;骨哽咽喉;并治痰饮积聚

羌活

又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藿香

又名: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

性味:味辛;性微温

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乌药

又名:旁其、天台乌药、鳑魮、矮樟、矮樟根、铜钱柴、土木香、鲫鱼姜、鸡骨香、白叶柴

性味:辛;温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主胸胁满闷;脘腹胀痛;头痛;寒疝疼痛;痛经及产后腹痛;尿频;遗尿

黄连

又名:王连、支连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

细辛

又名:小辛、细草、少辛、细条、绿须姜、独叶草、金盆草、万病草、卧龙丹、铃铛花、四两麻、玉香丝。

性味:辛;温;小毒

功效: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赤芍

又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性味:苦;微寒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骨碎补

又名:猴姜、猢狲姜、石毛姜、石庵 (艹闾)、过山龙、石良姜、爬岩姜、石岩姜、碎补、树蜈蚣、地蜈蚣、黄爬山虎、麻鸡翅膀、搜山虎、肉碎补、猴掌姜、石连、姜、石巴掌、毛姜、申姜、岩姜

性味:苦;性温

功效:补肾强骨;活血止痛。主肾虚腰痛;足膝痿弱;耳聋;牙痛;久泄;遗尿;跌打骨折及斑秃

白蔻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行气开胃。主胃脘疼痛;消化不良

防风

又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葛根

又名:干葛、甘葛、粉葛、葛葛根、葛麻茹、葛子根、葛条根、鸡齐根。

性味:甘;辛;平

功效:解肌退热;发表透诊;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主外感发热;头项强痛;麻疹初起;疹出不畅;温病口渴;消渴病;泄泻;痢疾;高血压;冠心病

血竭

又名:骐驎竭、海蜡、麒麟血、木血竭

性味:味甘;咸;性平;小毒

功效: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主跌打损伤;内伤瘀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及痔疮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制法】:上药五十味,为末,蜜丸,如桂圆核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主中风瘫痪,痿痹痰厥,拘挛疼痛,痈疽流注,跌扑损伤,小儿惊痛,妇人停经。

【用法用量】:陈酒送下。

【摘录】:《兰台轨范》卷一引《圣济》

【病论】

柳宝诒与致和堂

□ 黄炜 江阴市致和堂中医药研究所 柳宝诒(1842年~1901年),字谷孙,号冠群,又号惜余主人,江苏江阴周庄镇东街人,晚清名医。据《江阴县志》称:“其为人和厚好学,能文工书,尤长于医,苏常一带,妇孺皆知。” 柳宝诒出身清贫,从小手不释卷,博览群书,所读以经史子集为主,旁及历代医学。清同治四年(1865年)考中秀才,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京师行医,士大夫们前来就医,常常妙手回春。后来,柳宝诒看到清延政治腐败,便离开仕途,返回家乡,钻研医道。由于他医术精湛,前来求医问药者应接不暇。先生对贫苦百姓前来就诊,不仅悉心诊疗,而且不收诊金还奉送药物。诊室内设有木质钱箱,病家投数十小钱或银币数角,从不论多寡,亦不设人监视。先生对患者诊疗则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必使痊愈而后快,一生以救人疾苦为己任,先生认真负责之态度可窥见一斑矣。在治病之余,柳宝诒还著书立说,传道受业。柳氏一生医著颇丰,著有《素问说意》、《温热逢源》、《柳选四家医案》、《惜余医案》、《惜余医话》等医籍。其中《温热逢源》、《柳选四家医案》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他的《惜余医案》成为当时江南中医界重要的参考书,可谓人手一册。他培养了上百名学生,分布在江浙一带。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柳宝诒在周庄东街开设柳致和堂药店;1894年,又在江阴城东大街开设“柳致和堂”分店。他在《致和堂跋》中说:“万物所藉以生养者,太和元气也。天时人事,或失其和则病矣。医药者,将以调其不和者,俾得致其和也。”所以将店号取名“致和”。致和者,致力于医,饮之太和也。先生存心济世,普救病患,积毕生之经验,丸散膏丹,按症试服,奏效如神。为方便百姓购药,柳氏特将致和堂所备丸散膏丹分门列目,对各方的中药炮制、配伍、治病之理等进行评释,汇编成《柳致和堂丸散膏丹释义》一册,于清光绪四年木刻印行,扉页由晚清大文学家——俞樾亲笔题字。柳致和堂著名的秘制柳氏圣济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保赤金丹等尤有特殊之功效,远近采购,闻名遐迩。柳致和堂炮制的加皮酒、玫瑰酒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由于柳宝诒医术高明,济世有方,“柳致和堂”盛极一时,在中医药界“南有庆余堂,北有同仁堂,中有致和堂”之誉。致和堂于1995年获得国内贸易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称号,2008年再度通过国家商务部的“中华老字号“审批。2010年“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致和堂因其中药材地道、质量上把关严格、药师审方细致、严谨、服务态度和蔼,为江阴及周边城市市民所称道,每天前来抓药者络绎不绝。

如果你喜欢我们阿吉时码(www.ajishima.com.cn)的文章,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SLG资源分享网
友情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适龄提示:适合18岁以上使用!
点赞(7)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